歷史學院
基本概況: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成立于2007年12月,是在原歷史系基礎上建立的。歷史系創建于1954年,是我校最早建立的系級教學單位,著名歷史學家齊世榮先生、寧可先生和戚國淦先生等第一代教師是歷史系的創建者。五十多年來,經過四代教師的辛勤耕耘,歷史學學科的辦學規模不斷得到發展,辦學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點齊全,有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養基地的功能齊全的二級辦學單位。
學院現有歷史學(師范)、歷史學(基地班)、世界史、考古學、歷史學(文化遺產)五個本科專業,考古學、中國史和世界史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一個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兩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一個教育部文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三個博士后流動站。歷史學院同時是國家歷史學科教學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最近五年來,學院以取得國家重點學科、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家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程等十六項重大突破為標志,整體水平躍上了新臺階。目前,歷史學院已經成為首都師范大學唯一擁有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授權點、三個博士后流動站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院系。
辦學條件:歷史學院下設歷史學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世界史學系、文化遺產系、歷史博物館和歷史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下設四庫學研究中心、全球史研究中心、北京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早期文明研究中心、中國古代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中心、國際關系研究中心、歐洲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歐洲中世紀與近代早期研究中心、古文獻研究中心、唐宋史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具有高職稱、高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專任教師68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6人;教師中31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16人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現參與承擔國家級和北京省部級科研及教學項目60余項。
國內外交流:通過“十一五”的建設,學院的對外交流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先后與法國巴黎高師、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伊阿華州立大學歷史系、美國羅耀拉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英國國王學院、韓國牧園大學、日本國學院等國外院校簽訂了合作辦學的協議或開展了實質性的學術合作,聘請了美國夏威夷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作講座教授。與日本、美國、俄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也已逐步展開。
學生培養:歷史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歷史素養的提升,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長期承擔本科生骨干課程的教學。培養的學生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可在歷史學的各個領域及有關交叉學科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到應用部門從事研究工作、科技開發或管理工作。目前,本院有全日制本科生372人,碩士生287人,博士生89人,博士后15人。辦學五十多年來我院為北京市培養了各類高級專門人才數千名,其中既有黨政軍高級干部,又有一大批活躍在高校和中學歷史教研第一線的專家學者。近年來,有多名本科生在市以上級競賽中獲獎,多名同學獲得國家和市級創新科研立項。2007——2013年,學院本科生有近130人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其中有48人被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接收為免試研究生。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已成為在全國具有相當影響力和良好社會聲譽的教學科研基地。
歷史學(師范)
四年制本科 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主要為北京市培養中學歷史師資。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科學創新觀和全新教育理念、具有歷史教育專業特長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基礎教育工作者。
核心課程:本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史學概論、北京史等。另設教師教育特色課程,如歷史教育學、中學歷史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等。本專業還通過微格教學、教育實習、教學參觀等環節,強化學生的師范技能;通過導師制、科研立項等措施,加強學生創新理念和科研能力的培養。
專業特色:北京市中學歷史教師的搖籃。
就業方向:可報考研究生;或到基礎教育系統從事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
歷史學(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四年制本科 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基地是教育部1994年第一批入選的基地專業,主要培養高水平的歷史專業教學和科研人才,全國部分省市招生。專業強調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并以培養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為基本工作指標。通過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研修課、讀書會和讀書報告、學生科研立項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具有扎實的歷史學基本功,了解學術前沿,掌握一定學術研究的方法。自1999年第一屆基地學生畢業以來,已有百余名學生被保送研究生;其中包括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學、社科院、復旦大學、人民大學等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
核心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將學習歷史專業所有課程,并以中國歷史為主要方向。專業必修課主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世界通史、史學概論、北京史等。選修課分為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各朝代斷代史、中西文化觀念比較、中國近代人物研究等幾大系列。
專業特色:全國最早的高水平歷史專業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就業方向:絕大多數學生保送、考取研究生和出國;同時還可就業于各級各類政府機構、文化企事業單位(如出版社、報社、雜志社、文化公司)以及中等教育單位,例如民族報社、中國書店、北京巨山農場等單位。
歷史學(文化遺產)
四年制本科 授歷史學學士學位,同時建議在本校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輔修管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本專業通過文化遺產及相關課程的教育與實習,培養熟悉文化遺產核心理念、具備文化遺產系列基礎知識、了解國際及國內文化遺產保護狀況、掌握基礎研究理論與方法、具備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一技之長的復合型人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較高文化素養;具有現代化觀念特別是現代化文化理念;熱愛文化遺產事業,掌握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了解文化遺產的調查、評估、保護、開發、管理、宣傳等基本流程,熟練掌握專業外語,具備一定的自然科技、人文藝術修養和實際操作能力。
核心課程:本專業開設的基礎課有:文化遺產概論、文化遺產規劃與管理、文化遺產法規與政策、文化遺產保護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案例、北京文化遺產、文化人類學、考古學概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北京史、文化遺產專業外語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以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內容和特定教育方向的人才培養領域,具有多學科、跨專業、交叉性的特點,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凸顯為復合型、技藝型和應用性。
就業方向:可報考研究生;或到國家、北京市文化管理部門,文化企事業單位工作。也可到從事旅游、廣告、藝術品拍賣等公共和私人機構工作,例如國家圖書館、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北京市文物局圖書資料中心、朝陽外國語學校、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北京銀行等。
世界史(國際班,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四年制本科 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世界歷史專業2001年設立,為北京市特色專業,市級品牌建設專業,世界近代史團隊為國家教學團隊;主要培養高水平的從事世界歷史專業教學和研究的復合型人才。經過四年培養,使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歷史專業素養,而且具有扎實的外語功底。在完成學校規定的學分后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和我校頒發的外語專業學士學位。自本專業設立以來,保送研究生幾十名,其中有多名學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英國、法國、美國、香港的國際名校。
核心課程:學生入學后,先在歷史學院學習一年歷史專業基礎課程,如中國通史、世界通史等。第二年起到本校外語學院學習外語(語種分別為: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同時在歷史學院繼續學習歷史專業選修課,其中包括歷史專業外語。來自歐洲、美國名校的教授講授學分課程與學術講座,學生有機會短期出國進行國際交流。
專業特色: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培養歷史與外語復合型人才的特色專業。
就業方向:絕大多數學生保送、考取研究生和出國;同時可從事世界歷史專業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國家政府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的行政、文案與涉外工作,各類文化與教育機構的國際發展策劃人員與文字語言工作等,例如駐港聯絡辦、中直機關、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五研究所等單位。世界歷史專業良好的社會聲譽、畢業生全面的綜合素質與較高的外語水平將成為吸引用人單位的關鍵因素。
考古學
四年制本科 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考古學為國家一級學科,主要為北京市及周邊省區培養具備考古學、博物館學和各類文物鑒定與保護知識及技能的專業人才。通過四年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歷史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雜項等各類文物最基本的鑒定和保護技能。
核心課程:本專業現除開設中國通史及各種專門史課程外,還開設中國考古學概論、田野考古學、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漢唐宋元考古、博物館藏品的保管保護與陳列、古文字、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鑒定保護、古代銅鏡與錢幣、文物繪圖與攝影。我們將以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博物館為依托,同時和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辦學,并正在籌建文物保護和鑒定實驗室,增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專業特色:培養考古博物館學、文物鑒定與保護知識與技能兼備的實用性人才。
就業方向:各級、各類的考古文博單位;海關、公安等部門中與本專業相關的公務員職位;文物鑒定保護公司、古玩拍賣公司、出版社、報紙、電臺、電視臺以及其它文化傳播單位,例如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首都圖書館、北京市文物公司等單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