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護士資格考試基礎護理對應激適應層次的知識點。應激的適應層次包括生理層次、心理層次、社會文化層次和技術層次。
(1)生理層次:生理層次適應是指通過體內生理功能的調整,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機體的影響,其目的是幫助機體維持在正常的生理功能范圍內,以維護機體的生存與健康。這是個體處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機體自動產生的適應。它通常表現為:①代償性適應:當外界對人體的需求增加或改變時,人體就會作出代償性適應,如一個初學跑步者,開始會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酸痛等,但堅持一段時間后,這些感覺就會逐漸減輕、消失,這是因為體內的心、肺、肌肉的功能增強,適應了跑步對身體所增加的需要;②感覺適應:由于某種固定情況的連續刺激,可引起感覺靈敏度的降低,如對某些氣味的適應。
(2)技術層次:技術層次適應是指人們在運用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造新的科學工藝和技術,以改變周圍環境,控制自然環境中的應激源。但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又產生了許多新的應激源,如噪音、水和空氣污染等,需要進一步去克服和適應。
(3)心理層次:心理層次適應指當個體經受心理應激時,通過調整自己的態度、情緒去認識和處理問題,以恢復心理上的平衡。心理適應行為包括:①適應機制:這是一種在理智下采用減少或去除應激源的適應行為,,如找人傾訴、聽音樂、看電影、抽煙、睡覺、散步、運動等;②防衛機制:是指在潛意識的狀態下運用一種或多種心理防衛機制以解除情緒沖突、避免焦慮和解決問題,如壓抑、轉移、否認、合理化、依賴、退化、外射、升華等。
(4)社會文化層次:社會文化層次適應是指調整個人的行為模式與其周圍的社會群體及文化規定的社會規范、價值觀、傳統、習俗等相符合、相協調。如“入鄉隨俗”就是一種社會文化的適應。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