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介紹
1.人才培養規格:
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培養具有現代社會管理、經濟、法律、社會學及行政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網絡及信息化技能的現代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應用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社會活動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質和敬業精神,能夠從事社區管理與服務、社區規劃、企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家政服務等公共事業管理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制定的專業培養規格如下:
①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文化修養、職業道德、服務意識和健康的身心;
②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
③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辦公自動化水平;
⑤掌握必要的社會工作和社區管理與服務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工作方法;
⑥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知識;
⑦熟悉我國有關社區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規章制度。
2、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社會實際需要,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將教學時間分為三個階段: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專業技能教學、專業技能實訓。讓學生在掌握本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達到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標準,把學生培養成為職業道德高尚、心理素質良好、專業基礎扎實、職業技能過硬的實用型人才。
實踐教學主要采用兩種模式
(1)、校內實訓基地模式:校內有多媒體教室、計算機中心、中英文打字室、中文速錄室等實訓場所,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社區服務等工作的各種程序和技巧。并進行模擬崗位訓練,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主要實訓室有:中英文打字室、辦公自動化實訓室、形體訓練室。
(2)、校外實習基地模式:我校社區專業的學生,計劃大一、大二、大三上學期在校學習,大三下學期到社區等相關部門頂崗實習,讓學生在畢業前各個方面都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我校和我市主要街道和社區都有聯系,建立的實訓基地有:撫順城街道、河東街道、天豐社區、高山社區、臨江路社區,煤研社區。
3、主要課程:
社會學、社會工作導論、社會心理學、社區管理實務、應用文寫作、社區民政工作、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政策與法規、物業管理概論、統計學、社會保障概論、財會實務、市場營銷、社區活動策劃、板報宣傳與制作、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及網絡管理等。
4、就業去向:
學生畢業后可到政府機構及其下屬的職能部門如老齡委、民政局、社會保障局、街道、城鎮等機構及有關部門從事社區信息、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居委會、村委會等從事管理工作;社會福利事業、社會教育服務等社會服務崗位, 小區物業管理、物業服務等物業管理也可成為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社會調查師,以及政府行政及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崗位為:各級政府的社會及社區管理機構,街道及社區居委會的管理及統籌工作,民政及社會福利,小區物業管理及家政服務機構的管理人員,以及企事業單位及民營第三產業的文秘、行政助理等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