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溴酞鈉注射液藥品使用說明書 | |
產品名稱 | 磺溴酞鈉注射液 |
英文名稱 | SULFOBROMOPHTHALEIN SODIUM INJECTION |
產品分類 | 藥品/化學藥品/其他 |
用途分類 | 其它類 |
主要成份 | 磺溴酞鈉 |
劑 型 | 注射劑 |
用 途 | 診斷用藥。用于肝功能檢查(BSP潴留試驗)。Roter病或先天性肝貯存障礙時,血BSP 潴留率45分鐘時達30%~40%,90分鐘時無第二高峰;先天性排泄障礙如Dubin-Johnson 綜合癥或繼發于肝病的獲得性排泄障礙,BSP潴留率45分鐘正常或稍高,90分鐘時升至最高值。 |
用法用量 | 靜脈注射,按體重一次5mg/kg,有腹水或水腫者應按查表求得的預計體重計算用量,全量須緩慢,注入持續3分鐘以上。BSP試驗方法:試驗日晨進無脂肪飲食后禁食直至試驗結束。將本品經靜脈緩慢注入后30分鐘、60分鐘分別用干燥注射器抽取靜脈血3ml,置試管中待凝固后離心沉淀取得血清,加入試劑,用光電比色計比色測定血液標本內剩余的BSP含量百分數。 |
產品說明 | 【性狀】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明液體。 |
【藥理毒理】藥理作用本品為診斷用藥。經靜脈注射后本品幾乎全部通過肝臟加以清除。當肝功能異常時,血漿中磺溴酞鈉(BSP)清除速度減慢。定時抽取血樣,測定血液中BSP含量,觀察其清除速度即可反映肝功能狀況。 | |
【藥代動力學】注入后主要與血漿內的白蛋白和α1脂蛋白結合。在體內不發生代謝,T1/2約為5.5分鐘。本品主要經肝臟排泌入膽汁,從糞便中排出。與血漿蛋白結合的BSP到達肝細胞膜表面與蛋白質脫離,單獨進入肝細胞內,在細胞內絕大部分與谷胱甘肽結合成結合型BSP,少量呈游離狀態,然后通過肝細胞主動運轉將BSP排泌到微細膽管。正常肝功能時在注藥后45分鐘內絕大部分從血液中清除。任何使肝血流量、肝細胞攝取、轉化和排泌BSP減慢的過程都可延緩其血中清除速度。經其他器官排出量極少,不足5%。正常人在30分鐘標本內BSP潴留量應<10%,45分鐘<6%,60分鐘應含量極微或全無。 | |
【不良反應】1.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濕疹、呼吸困難、紫紺、心臟停搏、知覺喪失、溶血和固定紅斑等,有引起死亡報道。2.靜脈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3.皮下滲漏可導致局部刺激和壞死。 | |
【禁忌癥】1.對本品過敏者;2.哮喘、過敏性疾病或對其他藥物有過敏史者;3.黃疸、肝癌、肝硬變、肝脂肪變性者。 | |
【注意事項】1.個別人對本品可發生過敏反應,反復應用后較易發生。因本品有引發過敏反應可能,注射時和注射后必須嚴密觀察病人反應,檢查室內應備有急救藥品和器材。2.下列情況可妨礙BSP排泄,增加血中潴留:(1)血膽紅素增高;(2)肝外膽管梗阻;(3)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或大出血等情況致使肝血流量減少;(4)發熱;(5)肥胖;(6)妊娠;(7)痛風和高尿酸血癥。3.下列情況可引起BSP潴留試驗假陰性結果:(1)血漿容量增大;(2)血漿蛋白濃度低下。4.下列藥物可以影響BSP比色測定:酞類化合物、肝素及染料藥。5.對其他檢查的干擾:(1)血總蛋白質測定,造成假性增高;(2)血清蛋白結合碘測定,假性增高。6..進行本試驗前病人應停用一切有色素的藥物和其他主要經肝膽系統排泄的藥物。7.本品遇冷或久置后可析出結晶,肉眼不易察覺,注入靜脈可能發生嚴重反應,在使用本品前宜將安瓿置于水溶中加溫,振搖,使析出的結晶溶解,以減少反應。靜脈注射時必須防止藥液滲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刺激。8.患者需進行膽囊或膽管造影時,BSP潴留試驗應在其前或其后間隔數日進行。9.臨床已見黃疸者不宜采用BSP試驗,否則結果不準確,但試驗對黃疸出現前的肝功能減退診斷有特殊價值。 |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尚不明確。 | |
【藥物相互作用】碘番酸、膽影葡胺、丙磺舒、利福平、吩噻嗪類利尿藥等可能干擾肝細胞對BSP的攝入和分泌,影響BSP潴留實驗的結果。 | |
【貯藏】遮光,密閉保存。 | |
包裝:5ml:0.15g |
更多信息請查看其它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