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00分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在答題紙上作答。
二、給定資料
【材料1】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入夏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部分地區相繼發生了嚴重的夏伏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統計顯示,截至9月1日,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1.2億畝,比高峰時期減少7100萬畝,但略高于多年同期均值,其中干枯3764萬畝,有701萬人、379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受旱區域主要為內蒙古、遼寧、河北、吉林、湖南、廣西等地。
國家防總辦公室副巡視員張旭介紹,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切實加強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科學調度,充分發揮了水利工程在抗旱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為秋糧穩產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旱災影響和損失。
據統計,6月份以來,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等北方9省區通過合理運用各類水利工程,累計為旱區農作物灌溉供水471億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積2.3億畝;湖南、廣西、貴州、重慶、湖北等南方5省區累計投入抗旱人力331萬人,調度大中型水庫灌區1121處,啟用堤灌泵站5291處,開動機電井5.8萬眼,動用機動抗旱設備17萬臺套、運水車2.2萬輛,累計完成灌溉面積2947萬畝,解決了131萬人、68萬頭大牲畜的臨時飲水困難。【材料2】
受異常氣候影響,河北省張承地區遭遇罕見旱災,張家口旱情尤甚,全市1006萬畝農作物受旱面積達848萬畝,其中成災面積803萬畝,絕收面積達573萬畝,分別占總播面積的84.3%、79.8%和57%,預計全市平均年景只有三成左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6億元。
8月27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隨同河北省副省長張和到張家口壩上地區受災最為嚴重的尚義縣、康保縣進行了實地調研。
8月27日清晨,久旱的壩上地區戲劇性地下起了雨,13℃的氣溫把前日的炎熱打掃得不留痕跡,但當地人說,這持續三個多小時的甘露并未形成有效降雨,對旱情沒有實際意義。8點30分,調研組的車隊從滿井鎮出發,前往受災較嚴重的大青溝鎮、大蘇計鄉和康保縣二號卜鄉、李家地鎮。
9點30分,到達第一站大青溝鎮。雨后的土地濕潤而泥濘,莜麥、小麥、胡麻、馬鈴薯等作物交替混種在地里,經過雨水的沖刷仿佛看不到多少旱情,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里的莊稼與往年大有不同:往年這時過腰高的莜麥現今剛剛觸及膝蓋,有的甚至才到腳踝;本該沉甸甸的麥穗都已干枯;外表返青的馬鈴薯秧子看上去也算壯實,但是隨機拔出幾株來看,本該重達一斤左右的“山藥蛋”只有葡萄粒大小,不及下籽時的個頭,偶爾發現幾個如雞蛋般大小的都會引起在場人員的一陣驚喜,當地農民劉征(音)告訴記者,能長到這個個頭算不錯的了。
劉征說:“我們家分了21畝地,退耕還林了10畝,其中4畝小麥,今年連籽也打不回來,馬鈴薯是沒有收成了,胡麻是榨油的,不能直接吃,莜麥稍好些,一畝地能打個十來斤,打了秸稈喂牛。如果按照正常的年份,莜麥一畝能打到150到160斤,小麥200斤,胡麻100來斤,一年差不多3000到4000,J斤-糧食,按照一畝地200多元的收入,能賣上個六七千塊錢。今年糧食可以說絕收了,我今年61了,頭一回遇到這么旱的年份。”
據尚義縣縣長高領介紹,今年春季墑情較好,大部分農作物得以順利播種,出苗齊、長勢好。可是,進入6月份以來,雨水逐漸減少,降雨量為45.2毫米,僅為平常年份平均值的三成,30℃以上高溫天氣持續20多天,土壤干土層深均在20厘米以上,最深達25厘米。這個時期正是農作物拔節、抽穗的關鍵時期,干旱少雨造成了農作物的“卡脖旱”。進入7月降雨量僅為55毫米,絕大部分農作物受旱枯死。由于今年農民在籽種、化肥、農藥等方面的投資很大,損失較往年也大。據了解,張家口農民在土地上的投入平均每畝150元左右,收入300元。
河北省副省長張和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旱災雖然面積大,但這些區域不是河北糧食主產區,雖然絕收了573萬畝,但是這里的產量每畝不到200斤,減產11億多斤不會對全省經濟產生過多的影響,單就糧食來說也沒有太大問題。河北糧食年初定的是582億斤,受災部分總體看未及目標的零頭,不會影響大局,而且張家口除了遭災的區域,其他地區也有增產的。”
“出現旱災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的貧困地區,最大的影響是導致當地人們的生活‘雪上加霜’。”張和強調,抗災救災要牢固確立保民生的觀念,旱災嚴重地區絕收已成定局,很快就要下霜了,如何保民生是當務之急,要確保群眾有水喝有飯吃不受凍,不死牲畜。
張和提出,針對張家口發生的旱災,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蔬菜生產,建立節水機制,做好農產品銷售工作;二是抓好畜牧業生產,推廣舍飼圈養和規模養殖,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三是抓好食用菌生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四是抓好“張雜谷”的推廣工作,指導農民安排種植品種,確保旱災之年不減產;五是抓好勞務輸出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提高農民外出務工的技能水平。同時,省直部門要全力支持張家口的抗旱救災工作,幫助解決好明年的春耕備播生產。
【材料3】
據報道,在受災嚴重的河南省汝陽縣內埠村主要灌溉工程的陸渾水庫干渠,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一灘積水,多座堤灌站和一段已經堆滿垃圾的毀壞水渠是當年花巨資修建的灌溉設備,很多都廢棄了。像這種花巨資修的灌溉工程,因長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廢棄,關鍵時刻不能派上用場的情況,在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止一例。與此相關的是,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沒有水利設施,主要是靠天吃飯。而我國農業又仍然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實際上讓大氣將十分寶貴的水資源給蒸發了。
上述兩種情況,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這是一種體制問題而引起的缺水,我們把它稱為體制型缺水,以區別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資源型缺水和因水質污染而導致的水質型缺水。
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節水、治污、調水等水資源配置措施不僅帶來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調整,更帶來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由此出現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也不僅僅在于水資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們自身在水的利用與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體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區缺水乃至糾紛的主要原因。作為一種具有“公地悲劇”特性的商品,當水變成一種稀缺資源后,在現行的水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下,人們就會對水過度使用,侵占和浪費水資源,并由此導致河道斷流、水質污染、環境惡化等外部不經濟情況的出現。
干旱是由于自然原因出現的一種長期少雨的氣候異常現象。降水量減少引發了干旱,干旱又使得水資源減少,沒有水就不能緩解干旱……水,成了矛盾的焦點。
有關水利專家說,由于地表水減少,地下水超采,在干旱面前,河北的抵御能力顯得非常“渺小”,就是幾場有效降雨也難改干旱局面,何況許多雨水還白白地流掉。因此,“集雨蓄水”是河北水利唯一的“開源”手段,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應修建一批小水庫、小塘壩、水池、水窖等小型設施,在汛期蓄水,增加抗旱水源。太行山區和燕山山區,應該繼續建造梯田、魚鱗坑等,用來攔截自然降水,使“洪水少下山,清水緩出川”。平原也是如此。蓄水應該成為河北人具有的一種本能意識。
【材料4】
實際上,今年我國大規模受旱已經是第二次了。從去年10月初到現在一年內,有的省旱災整整鬧了7個月,干旱持續時間之長為歷史罕見。
2009年2月9日CCTV報道:“旱!旱!旱!沒有像地震那樣的山崩地裂,沒有像洪災那樣的驚濤駭浪,也沒有像火災那樣的熊熊火勢,但它卻直接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群眾生活。這場無聲無息的天災已肆虐了4個多月!旱魔所到之處,秧苗枯死、土地龜裂、人畜干渴。災害已經讓全國近43%的小麥產區受旱,393萬人、194萬頭大牲畜飲水吃緊,大半個中國處在罕見的干旱威脅之中。”
據農業部介紹,截至2月6日,全國15個省、市出現不同程度的秋冬連旱,耕地受旱面積2.74億畝,農作物受旱面積1.60億畝,其中重旱3761萬畝,干枯416萬畝。河北平均降水量為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6%;全省平均最長連續無雨日為69.4天,中南部旱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多達80天,部分地區達百天以上。
旱情牽動中南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出了全面部署,緊急撥付抗旱補助經費4億元,提前發放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867億元,將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O.1元。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在2月5日召開了全國冬麥主產區8省抗旱會商會議,并宣布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這是《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級別最高的應急響應機制,也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說明干旱指數已達到特大干旱(“三年自然災害”以來50年一遇),不僅使農業受災,還影響到工業生產、城市供水和生態環境,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2009年2月下旬,一場全國范圍內的普遍降雨,驅散了數月來籠罩在國人心頭的焦慮。然而,旱魔沒有絲毫憐憫之心,時隔4個月又卷土重來。
【材料5】
我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產三成以上稱為成災,因干旱造成的災害稱為旱災。
河北農業大學H教授說,河北在各種類型的農業自然災害中,以旱災最為突出。據統計,建國以來我省年均自然災害成災面積約為1753.95萬畝,其中旱災成災面積約占總災面積的58.0%,風雹災占18.4%,水災占8.8%,病蟲害占7.5%,霜凍災占5.3%,其他災害占2.0%。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年降水量、客水入境量及地表水儲蓄量都在不斷減少,而水資源需求量卻大大增加,潛在的旱災威脅日益嚴重。
人文學家B認為,干旱就是無雨,是氣候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會增加降水極端情況(暴雨和干旱)發生。部分地區發生強降雨的同時,其他地區變得更為干燥。天不下雨,你有啥法?即使是下點雨,也由于氣溫高,土壤水分很快被蒸發。干旱是“天意”,“人定勝天”只不過是一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