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你是CBRC(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員工,要讓你寫一篇關于銀行監管的法規,以往沒有可以借鑒的成果,你該怎么做?
【試題分析】情景處理與應變類試題,考查考生解決問題提出對策的能力。考生的角色定位是“CBRC的員工”,其任務是寫一篇關于銀行監管的法規,由于沒有可借鑒的成果,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考生如何搜集資料,因此考生應發散思維,積極尋找對策。
【解題思路】首先,表明態度,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其次,采取措施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最后,認真總結,為今后類似的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參考答案】
面對從未做過而又無任何成果可借鑒的工作,難免會覺得有些無從下手。所以在擬定法規之前我要不慌不亂、理清思路,沒有條件就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盡全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首先,由于單位沒有現成的可供參考的信息,就要廣開渠道,廣泛深入地搜集相關資料。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書刊等媒介,一方面積極與相關業務主管部門聯系交流,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政策文件,特別是央行有關銀行監管方面的文件,從資料中篩選出與自己編寫的法規相關的內容,加以借鑒。其次,對銀行業的相關情況做市場調研,跟銀行的工作人員交談,了解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如貸款逾期、貸款超標、壞賬增多等,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提出相應的監管措施,使編寫的法規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要善于借助外力。一個人的想法難免會有局限性,要虛心向單位的同事學習,特別是要向經驗豐富的老同事以及對此問題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請教,集合大家的智慧,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工作。
最后,要定期向領導匯報,讓領導隨時了解工作的進展,以便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改。定稿后要做好存檔備案工作,以便今后查詢和參考。
從這次的工作中,我應當總結經驗,只有不認真做的事,沒有做不好的事。困難越多,就越能鍛煉能力。相信通過對相關法規的編寫,能加深我對所從事的行業的認識,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假如你是CBRC員工,發現轄內一家銀行當年貸款量嚴重超標,不能采取強硬的行政措施,你該怎么做?
【試題分析】情景處理與應變類試題,考查考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考生需要注意,不能采取強硬的行政措施并不等于不能采取行政措施。
【解題思路】首先,說明貸款超標會嚴重影響銀行信貸安全,必須予以重視;其次,分析貸款超標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如限制貸款、制定上限、限期整頓等;最后,總締經驗,重申監管銀行信貸、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意義。
【參考答案】
貸款超標極易引發壞賬問題,既不利于銀行對自身風險的控制與衡量,也不利于轄內金融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此問題一定要加以重視,及時采取措施規避風險。銀行信貸的急劇增長是整個銀行間流動性過剩、貸款集中度過高造成的必然結果,由于關聯交易和客戶集中度過高會給信貸風險控制帶來多種困難,嚴重影響銀行信貸安全,因此必須盡快整治。
首先,要責令其立即停止發放新的貸款,嚴格貸款審批程序,短期內禁止投入新項目,提高新項目貸款的門檻。同時要大力回收舊貸款,對逾期尚未償還的貸款追加擔保、完善手續,防止其“爛尾”。
其次,對該行設限制貸款額度或指標比例,對超標客戶不得發放新貸款,防止巨額信貸帶來的壞賬風險。
再次,要下文敦促該銀行限期整頓不符合貸款集中度和關聯授信監督標準的信貸業務,嚴格控制單一客戶貸款比例,如集團客戶授信比例。制定貸款集中度和關聯授信達標計劃,力爭年末實現監管達標。在監管指標達標前,應暫停關聯授信。單一客戶融資總額超過貸款集中度要求的,都要組織銀團貸款,因為這是監管的底線,不能突破。
最后,要求該銀行按日上報信貸數據,以準確掌握其信貸走勢。
銀行貸款的嚴重超標,不僅造成銀行貸款期限錯配及結構錯配的巨大風險,還會對轄內整體的金融穩定造成威脅。嚴格控制轄內銀行的信貸額度,保證其信貸質量,是我們銀監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3.談談金融危機后,中國企業、銀行、監管當局應獲得的啟示。
【試題分析】綜合分析類試題,考查考生對金融危機認識和思考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經濟學基礎,并有時刻關注熱點、分析熱點的習慣。考生要注意題目的要求,對中國企業、銀行、監管獲得的啟示,要結合不同行業各自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分別作答,使得答案有邏輯性和層次性。
【解題思路】首先,破題表態,簡要概述金融危機的相關知識;其次,分別從企業、銀行、監管當局三方面談金融危機給我們的啟示;最后,站在宏觀的角度談談從此次金融危機中獲得的認識。
【參考答案】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超出人們的預期。金融危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痛定思痛,要積極從此次危機中吸取教訓,防患于未然。
對于中國企業幣而言,首先,要加強國內企業問的合作;其次,要重視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抵御危機的能力,加強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拓展和保護;最后,要掌握核心技術,培養自主研發的能力,實現從低附加值加工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轉型。
對于銀行而言,要做到以下四點:第一,繼續堅持實行證券業與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鼓勵金融創新,同時建立起一套與之相匹配的監管手段和體系。第二,嚴格貸款審批,提高貸款質量,降低金融風險。第三,商業銀行不應承擔本應由財政承擔的職能。第四,堅持審慎經營的原則,絕不能把市場繁榮作為放松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的條件,試圖以市場的上漲來抵消內部監管的缺失。
對于監管當局而言,首先,要加大央行監管力度。要充分吸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謹慎批準和監管每一個金融創新品種和衍生產品;其次,加強各國監管者之間的國際合作;再次,還要掌握虛擬經濟規律,夯實實體經濟基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促進質量型經濟發展;最后,要未雨綢繆,努力防范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特別要防范金融危機演變為信貸危機后導致的資金壓力影響企業正常運轉,而可能對實體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總之,我國應該從此次金融危機中吸取經驗教訓,加速推進金融安全體系的建立、健全,避免任何內部的和外部的風險隱患蔓延成難以承受的金融危機。
4.作為監管層,談談你對流動性風險的認識,以及對金融危機后中國金融機構中流動性風險的認識。
【試題分析】綜合分析題,主要測評考生結合相關金融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此題對于考生金融學方面的知識有較高的要求。注意你是監管層的一員,要從宏觀方面把握整個問題。
【解題思路】首先,對流動性風險的相關知識作簡要概述,強調作為監管層在這一問題上的職責;其次,談談金融危機對我們管理流動性風險的啟示,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最后,強調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對保持我國金融機構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答案】
流動性風險是指經濟主體由于金融資產流動的不確定性變動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作為監管層,提高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水平,引導經濟主體,確保我國金融業安全穩健運行,我們責無旁貸。這次金融危機更加凸顯了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為我國加強流動新風險的控制敲響了警鐘。
要做好我國金融機構中流動性風險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高度關注單體機構的流動性風險,在近幾年我國信貸投放迅猛增加的背景下,尤須密切關注諸多影響流動性的風險因素。
第二,構建合理的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對流動性進行系統深入的管理。
第三,拓寬融資渠道,保證資產和負債的流動性狀態,當流動性需求增加時,通過變賣短期債券或從市場上借人短期資金來增加流動性供給;當流動性需求減少、出現多余頭寸時,則投資于短期金融工具,獲取盈利,為銀行流動性管理創造市場環境。
第四,調整信貸結構,改善資產儲備質量。信貸資產是當前資產儲備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資產流動性,首先必須從調整信貸結構著手,改善信貸資產質量,提高貸款周轉速度。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流動性風險處置預案。要搞好對資產流動性的預測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
總之,不斷完善相關的指導方案和制度建設,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風險管理體系,將為我國金融機構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提供依據和指導,有利于為監管部門監督檢查提供標準,對我國金融機構持續、健康發展也將是一個新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