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由于光的存在與變化而產生著千差萬別的變化,哪怕是同一件物體,其光源條件性的變化都會造成色彩冷暖關系的轉換,只有理解了光源與色彩的互助關系,才可以做到靈活處理畫面。
以陽光為例,當光線照射到的部分會帶給我們暖洋洋的感覺,而背光的部分則是陰冷的,這是受到我們感官的影響所產生的變化,哪怕不學畫畫的人也會有這種基本的感受。但若體現在進行色彩關系的分析上,就會因人而異了,這就是我們說的每個人的色彩感覺是不同的。越強烈的陽光其照射后的物體就會越暖,如一個白色罐子,在色彩處理上受光線照射的亮部要畫成一種暖黃色,罐子的暗部或者陰影等處要在色彩上處理成篇藍灰或者淺紫的色調,整體上要呈現出冷灰色。而在陰影或者暗部中,其受光源色的折射等也會產生變化,像投影如果處理成一味的灰黑色就缺少變化了,在靠近罐子底部的位置偏藍色,而隨著距離的增長,會呈現出偏黃的色調,這是受到襯布等受光反射產生的色彩變化。
而受日光燈或者陰天的光源而產生的變化更為復雜,首先這兩種光在色感上都是偏冷的,照射后在物體的亮部就會呈現出冷色的感覺,而其暗部則是偏暖的,這無疑是給我們學習色彩的人一個公式,物體的受光部暖,暗部就冷;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在色彩的調和上就要準確把握住方向。
在具體的繪畫調色過程中,會受到物體形體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中間色調要保持固有色的存在,但要表現一些少量的光源色和環境色成分,交接處是比較復雜的,需要物體色與物體色之間的補色進行表現,暗部的色彩主要是物體固有色加環境色,反光色是環境色加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需要環境色與物體補色的結合。
更多信息請查看美術高考培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