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一
——參加××市委宣傳部的面試
問:“市委機關收入少,又沒有住房,這些情況你知道嗎?”
答:“知道。收入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逐漸增長;住房不成問題,可以繼續住原單位的。”
問:“第二輪寫作考試談生產力的問題,我覺得你談得并不是很理想,為什么?”
答:“您說得對,我也認為沒談透,因為我是學中文的,有關經濟方面的知識還不夠,不過如果是工作需要,我會努力去學習的。”
副部長停下提問,又一次翻弄吳某那本作品剪輯。一邊翻閱一邊像是在思考什么問題。
大約過了兩分鐘,副部長抬起頭問:“如果你通過了考試,錄用你了,你們單位不肯放你走怎么辦?”
答:“這的確是個重要問題,原單位重點培養了我三四年,而我卻要‘跳槽”他們很可能不同意。”吳某稍思索了一下,又答道,“如果副部長認為我還能適合這里的要求的話,您也就能想辦法幫助我解決這個難題,”
聽了這個回答,一直保持嚴肅的副部長微微地笑了。
半個月后,吳某被通知“錄取”了,于是遇到了原單位不答應他調走的問題,于是市委宣傳部派人來吳某單位協調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此,吳某成功地邁進了市委機關的大門。
【專家點評】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首先,應聘成功的關鍵在于實力。市委宣傳部文藝處的任務是負責宏觀調控、協調全市文藝工作,抓導向,落實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因此特別需要專業人才。吳某是中文系本科畢業生,專業對口;而且,他有過宣傳工作和文藝實踐經歷,在基層黨委宣傳部門工作了兩年多,搞過文學創作,寫過通訊報道,還有一定數量的作品發表,這些就是他的實力,他的優勢,這些就是吳某應聘成功的基礎。
其次,是實事求是、坦誠相見的態度。任何一個用人單位都希望招聘到既有工作能力又為人誠實的人才。吳某或許算不上人才,但在應聘對答過程中他真誠地袒露了求職動機,即想接受更高層次的鍛煉,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敢于坦白自己的弱點(對生產力等有關經濟問題知之尚少);真誠地表明對工資收入的看法(不是對收入漠不關心,只是現在自身還不具備條件)。這樣考官會看到你不是虛偽,不是冠冕堂皇。另外,從做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萬萬不能丟棄誠實之本。不能為了求職而不求優良的品格。
最后,回答提問要掌握一定技巧。就算是想表述自己的特長,也要機智地過渡一下,以免引起考官的反感,“其實也算不上什么特長”就是一個過渡。再如吳某對最后一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是把考官給出的難題交還給了考官,比較得體,同時還在困境中自己為自己解圍。
總之,要想在面試中獲得成功,除了必須具備必要的實力外,真誠、得體的回答更能打動人心,它能最終幫助面試考生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