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簡介
護理學是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研究維護、促進和恢復人類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作為健康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它具有完善的知識理論體系。護理學研究的是全人類的健康,不僅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者。護理專業是我校的優勢和特色專業,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具備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較好的實驗實習條件。護理綜合實驗室面積達200多平方米,配備有世界領先、國內一流水平的教學實訓模型及設備;實習基地均為知名的三級甲等教學醫院。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比較系統地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在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和預防保健工作的專業人才。
三、培養要求
1.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要求
1.1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對護理學科的性質有正確的認知,對其發展具有責任感,初步形成以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為己任的專業價值觀。
1.2 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的價值觀、文化習俗、個人信仰和權利,平等、博愛,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全心全意為護理對象健康服務的專業精神。
1.3 具有科學精神、慎獨修養、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和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職業行為。
1.4 樹立依法行護的法律觀念,遵從醫療護理法規,自覺將專業行為納入法律和倫理允許的范圍內,具有運用法規保護護理對象和自身權益的意識。
1.5 尊重同事和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積極開展跨學科合作的意識。
1.6 具有創新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有主動獲取新知識、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推動專業發展的態度。
1.7 初步形成科學的質疑態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證實踐、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錯誤的態度。
1.8 在應用各種護理技術時應充分考慮服務對象及家屬利益,對于不能勝任或不能安全處理的護理問題,應具有尋求上級護師幫助的意識。
1.9 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觀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以最小的醫療成本獲取護理對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識。
2.知識要求
2.1 掌握與護理學相關的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
2.2 掌握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2.3 掌握人體正常結構、功能、心理狀態及其發展變化。
2.4 掌握生命各階段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癥服務對象的護理。
2.5 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管理知識。
2.6 掌握基本的藥理知識和臨床用藥及藥品管理知識。
2.7 熟悉影響健康與疾病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及評估和干預方法。
2.8 熟悉不同護理對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常見臨床心理問題的評估和干預方法。
2.9 熟悉不同人群衛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預防、疾病康復和臨終關懷的有關知識。
2.10 了解國家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2.11 了解我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知識,熟悉中醫護理的基本方法。
2.12了解護理學科的發展動態及趨勢。
3.技能要求
3.1 具有在專業實踐中與護理對象和相關專業人員有效溝通與合作的技能。
3.2 具有運用多學科知識和評估技能,制定護理計劃并對不同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基本能力。
3.3 掌握基礎護理技術、急救護理技術、基本專科護理技術和具有配合實施常用診療技術的能力。
3.4 具有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和護理能力。
3.5 具有初步急危重癥的搶救配合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能力。
3.6 具有從事社區護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種環境中為個體、家庭、社區提供與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務。
3.7 具有初步運用評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的能力,以保證安全有效的專業實踐。
3.8 具有初步從事臨床護理教學、服務對象管理、教育的能力
3.9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獲取和利用護理學專業信息,研究護理問題的基本技能。
3.10 具有運用一門外語閱讀護理學文獻和簡單的會話能力。
3.11 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健康保健需求。
四、主干課程
主干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英語、體育、計算機基礎、醫用化學、醫用物理、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藥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衛生學、護士人文修養、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學、護理學基礎、急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研究、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
五、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4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六、畢業合格標準
達到學校對本科畢業生提出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各教學環節的學習,最低修滿210學分(修滿規定的必修學分)。
七、成績評定及學位授予
1、成績評定:
(1)注重形成性評價,全面考評學生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及人際交流能力等。
(2)終結性評價分考試與考查兩種,凡教學計劃規定開設的各門課程,均須進行考試或考查。考試課程成績計算:采取百分制記分;考查按5級分制記分。
2、畢業考試:實習結束后,進行畢業理論綜合考試(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客觀化結構化的臨床考試(OSCE)、英語考試。畢業應取得學分:必修課:193學分,選修課30.5學分,集中實踐教學環節40學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5學分,軍事訓練3學分。
3、學位授予:學生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修滿210學分,準予畢業;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及《長治醫學院各專業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工作細則》者,由學院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八、其他要求
1、公共選修課至少6學分,從第二學期至第七學期均可選,每學期進行公共課程選修時,至少要選修2學分的課程。
2、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至少5學分,此類學分單獨記載,超過的學分可以取代相應的選修課程學分。
3、護理專業“學科概論”以專題講座方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