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是全國著名的“戲曲之鄉”、“農民繪畫之鄉”和“武術之鄉”,連續5年榮膺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近年來,巨野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全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新農村的今天,巨野縣農村信用聯社起到了“及時雨”和“助推器”的作用。
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巨野農信社下轄營業機構網點39家,其中信用社31家,信用分社8家,從業人員700余人,綜合業務系統遍布城鄉,已成為該縣存貸規模最大、網點和從業人員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金融機構。截止11月末,各項存款余額達57.75億元,比年初增加10.07億元,增幅高達21.12%;各項貸款余額為43.56億元,比年初增加6.39億元,增幅達到17.19%。
“巨野自己的銀行,老百姓最可信賴的銀行,巨野金融的一枝獨秀。”巨野農信社用創新和睿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推出百千萬富民工程,實實在在支農惠農
從未種過菜的巨野縣大義鎮吳集村農民張來福,去年10月投資10萬元,建起占地3畝的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如今賣西紅柿所得已超過9萬元。像他這樣搞大棚的,村里還有259戶。
缺資金、少技術卻能有如此底氣?這源于巨野農信社去年推出的百千萬富民工程。即在全縣培育百個優秀富民示范村、千個致富帶頭人、萬個專業示范戶,,進而實現金融下鄉,為巨野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
近年來,巨野工業經濟發展較快,但農村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很難走出去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學習,想上項目缺乏技術支撐,即便是上了項目又很難獲得貸款,難以按市場規律配置資源。要讓農民致富,得讓他們先得“漁”再得“魚”。為此,聯社組織百名村支書,多次到壽光參觀蔬菜大棚種植,到江蘇參觀食用菌、土豆種植;與縣政府組成聯合宣講團,在各鎮村巡回宣講;在示范村設立金融服務室,組織農民成立聯保體,對農民申報項目評估,合格即發放貸款;按照養殖、種植等門類聘請海內外知名專家成立科技顧問團,采取“菜單式”點課、“田間地頭現場講解”等方式,為農民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將創業風險降至最低。
“百千萬”工程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形成了以田莊鎮大李莊村為龍頭的林下養殖基地,新增養殖專業戶3200多戶;太平鎮小集子村為龍頭的楊木加工基地,新增楊木加工場46家。去年,巨野農信社支農貸款發放較上年增加40%,創歷史新高,達到7.9億元。
“百千萬”工程也促進了農村信用環境建設,聯社通過向信用村提供優惠利率等措施,引導農民樹立信用致富理念,不少村的群眾主動催促償還貸款,有的村干部甚至為欠債戶償還多年呆滯貸款。截至目前,全縣共回收不良貸款2000多萬元,新增無不良記錄信用村95個。“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有效延伸了對“三農”的服務范圍,真正實現了政府、農民和信用社三方有機結合,達到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發放農戶住房抵押貸款,激活農民“沉睡”資本
一棟棟新房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一輛輛轎車奔馳在鄉間道路上,一張張淳樸的臉上寫滿了幸福……巨野縣安居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鮮活樣本。
開展安居工程建設,資金是源頭活水。
巨野農信聯社在長期的支農服務工作中,發現農民手中多處住房閑置,因無房產證致使大量住房資本“沉睡”。為此,2009年初該聯社經多方調研分析,開發出農戶住房抵押貸款新產品,激活了沉睡多年的農民“住房資本”,滿足了農民建房、購房、購車、裝修、婚嫁等與農民生活消費緊密相關的資金需求,為安居工程和新農村建設開辟了一條快速融資新途徑。
在貸款申請上,滿足三個前提條件:一是提供抵押登記的農村住房抵押物必須已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使用證;二是出具農村住房坐落地所有權單位(村民委員會)作出的土地使用權隨住房抵押、抵押權實現時同意處置的書面證明;三是申請農村住房抵押登記的農戶,應有富余房屋或其抵押房產變賣處置后仍有安居之地。
在貸款發放上堅持“兩靈活一優惠”。即期限靈活,根據農業生產經營周期、農民綜合還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授信靈活,根據房產評估價值,原則上授信金額不超過抵押物評估值的40%,對效益好、還款能力強、資金需求量大的種養大戶,適當增加授信比例;利率優惠,農戶住房抵押貸款比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利率上優惠30%。這樣的優惠利率體現了巨野農信聯社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和溫暖。目前,已累計發放農民住房抵押貸款1.4億元。
加大金融服務力度,破解中小企業融資瓶頸
巨野煤田的開發,為巨野經濟的發展帶來勃勃生機,招商引資項目不斷擴大,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煤碳、化工、運輸、紡織、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而起。對這些企業,即使處于金融危機期間。作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堅強后盾的巨野農信聯社仍然一如既往地幫助支持企業積極應對困難,共克時艱,做到了既為困難企業雪中送炭,又為經營效益好的企業錦上添花。一是積極推行企業評級授信。以支持中小企業為重點,積極優化信貸投向,實施貸款傾斜政策,推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按照“先評級、后授信、再使用”的原則,積極發展AAA級以上客戶,對管理層素質高、產品前景好、市場競爭力強企業,重點給予扶持。對于一時經營困難但發展前景較好的邊緣企業,做到不拋棄、不放棄、不冷落,積極靠上去了解情況,幫助分析問題,實施貸款傾斜政策。二是進行產品創新。隨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貸款產品已不能適應客戶需要,該聯社一方面強化金融服務,組織人員進行市場調查,掌握了解中小企業信貸需求;另一方面以客戶為中心加大創新力度,根據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短、頻、急”的特點和現實需要,組織業務人員進行貸款新產品研發,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了“架金橋”、“企業聯保”、“一抵通”等貸款新產品,針對投資規模、生產類別等不同的企業,采取了不同的支持方法,切實滿足中小企業貸款需求。三是搞好金融對接。為進一步了解企業經營,促進社企合作,增強抗風險能力,聯社變被動為主動,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規劃中小企業發展,主動與縣域中小企業聯系,多次組織召開社企座談會,向企業推介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與各企業老板面對面交流,了解各企業資產狀況、經營情況、資本金及負債情況、主要產品銷售渠道及資金缺口等。社企之間加深理解和信任,為開創社企合作新天地,實現互利共盈奠定基礎。針對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聯社與經貿委、行業協會、中小企業局、擔保機構等機構聯系,建立行業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多次組織企業老板到發達地區學習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搭建社企合作平臺,組建起行業信用聯盟和中小企業信用聯盟,入盟企業可以聯保,進一步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難問題。同時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政策,推出“小巨人”培育計劃,推行貸款“直通車”服務,實行“一站式 ”、“全代理”等措施,降低準入門檻,提高辦貸效率,優化金融服務。據統計,至11月末,中小企業貸款戶數已達136家,貸款余額6.17億元,支持佳農果蔬、綠園紡織等眾多企業走出困境,走上正軌,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成為了市場競爭中的“黑馬”。
加速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讓農民享受現代金融服務
“以前取錢要跑那么遠的路,到了銀行還要排隊,足不出村就能辦理業務,真是太方便了。”“俺們是來看看設在俺村金融服務室里的‘農民自助服務終端’,了解一下怎么使用。”11月30日一大早,大義鎮吳集村的許多村民就趕到該村金融服務室,見識見識新建的“迷你銀行”。為有效發揮“百千萬”富民工程的示范帶動作用,該聯社依托開展“百千萬”富民工程逐步建立起的功能完善支農服務網絡,在金融服務室大力布設POS機、農民自助服務終端等多種自助設備,老百姓可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咨詢、實時劃賬結算等“一站式”服務,實現了轄區農村地區的電子化結算。截止11月底,共安裝ATM機52臺,布放POS機524臺,,發展特約商戶452戶,特約商戶總量穩居縣內各金融機構首位,開通大小額支付系統網點12家,轄內39家營業網點全部接入全國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實現了與全國8萬余家農村信用社的聯網通匯。同時積極開展網銀業務,在前期的內部測試的基礎上,于6月份正式為有需要的客戶加掛了UK,并通過設置網銀體驗區等方式積極引導客戶使用網銀業務,現已發展網銀用戶1369戶。通過開展農村支付環境建設,農民的支付結算意識明顯增強,信用社的社會影響力明顯提高,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商貿流通發展,實現了政、銀、商、農多方共贏。
從2008年“從嚴治社,清理內部違規”, 2009年“逮人清收,打擊外部詐騙”,到2010年“借力政府,推進百千萬”, 再到2011年“打造誠信環境,提升資產質量”,巨野聯社亮招頻出,一以貫之支農、支企、服務、發展“四輪驅動”的路子,一環緊扣一環,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聯社發展能力排名連續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綜合實力排名實現了大幅度前移,存貸款市場份額、增量均占到了全縣的半壁江山,各項業務指標繼續保持了高位增長的良好態勢。多個方面的工作經驗被農民日報、大眾日報、山東科技報、新華網、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等多家媒體和部門轉載和報道。
關山初度塵未洗,大江歌罷再揚鞭。巨野聯社將站在農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的新起點上,以廣闊的視野謀劃未來,以更新的理念指導實踐,以強有力的舉措加快發展,向更宏偉的目標闊步邁進,全力開創巨野農村信用聯社改革與發展新局面。(劉松)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