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黨代會的召開,吹響了全省大發展、大改革、大跨越的進軍號角。陽泉市農信社把學習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全系統掀起了全文學、全員學、反復學的熱潮,力求做到思想認識有新提高、精神境界有新提升、改革發展有新思路,通過“五張牌”將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
打好“發展”牌
省第十次黨代會指出,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是我省當前的必然選擇,省聯社王亞理事長也多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因此必須把發展作為強社之本,把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擺在工作首位,緊抓不放。
一是立足當地抓發展。緊緊圍繞陽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全面轉型、率先全面城鎮化目標“兩個率先”工作目標,充分認識陽泉市情,跳出陽泉看陽泉,緊緊抓住“十二五”期間陽泉市由老工業基地向新型開放城市、由工礦型城市向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秉承“扎根三晉、服務三農”市場定位,把“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支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礦幫村,推進農業現代化。
二是立足資源抓發展。陽泉作為全省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煤炭產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緊緊圍繞省黨代會提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思路,立足煤炭資源,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借助煤炭企業及煤炭地面企業的發展,把信貸投向、方式由單一變多元,“分開籃子放雞蛋”,促進信貸資金風險分散。
三是立足優勢抓發展。在全市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建設中,以市政府“百項工程”為依托,加強對低碳環保的綠色產業和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主打“農”字牌,通過提供新型信貸產品、提高信用額度、給予利率優惠、創新擔保方式等政策,真正方便客戶、讓利于民。同時,要在業務經營寬度和深度上作文章,做深做透當地市場,大力支持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
打好“創新”牌
一是用人創新。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觀念,堅持以“三個推薦”、“兩個依靠”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真正將一批政治堅定、能力突出、群眾公認、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優秀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選拔配備到基層領導班子中。要建立辦事處與縣級聯社之間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通過對辦事處人員實行部門之間的橫向交流、部門與縣級聯社之間的縱向交流,促使各類人才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實現干部遴選制度的新超越。要打開人才“輸血”渠道。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大堂經理、大學生員工,全面提升員工素質。
二是文化創新。通過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切入點,使員工的思想境界與企業的發展同頻共振,改變以往“慢跑前進”與“小幅修正”,用生生不息的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012年,我們將舉辦大規模勞動技能競賽活動、演講比賽、職工風采大賽等多項活動,全力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創造“家文化”,讓員工“輕松工作、快樂生活”,形成與轉型跨越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實力。
三是產品創新。今年,全市所有辦理信貸業務的網點將根據實際情況,依托去年開發的“金土地”規模種植貸款、“路路通”個人汽車消費貸款等五大系列21個品種的信貸產品,著力打造金融超市,找準支農切入點,扶持各具特色的支農典型,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推廣,叫響叫亮陽泉農信品牌,進一步凸顯支農主力軍地位。
打好“服務”牌
將繼續深化“強服務”內涵,不僅要在服務態度、服務形象上下功夫,更要在服務效率、服務理念上做大文章,以管理促效益,以服務創品牌,堅定不移地走內涵集約型的發展道路。
一是實現“強服務”從形似到神似的轉變。要借助信用卡、信貸產品、VIP客戶室等為客戶打造專享服務的快速通道,進一步細化客戶服務手段,強化客戶體驗。通過試行歸戶管理,對VIP客戶配備理財專員為其服務,提供專業理財咨詢服務,關懷客戶日常生活,提高客戶貢獻度與忠誠度。聯合優質商戶,定期開展各類營銷活動,使客戶享受到專屬的禮遇。
二是實現“強服務”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使服務成為系統內每一位員工的自覺行動,而不是因為檢查、考核等外部約束的一種被動行為。引導全員認識服務的重要性,把服務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之中,而不是完全憑發獎金,或是扣獎金的形式來倡導服務。通過知識競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讓全員認真地思考怎樣做好服務,心甘情愿做好服務,做到比別人想得多一點,看得遠一點,做得好一些。
三是實現“強服務”從重形式到重本質的轉變。加強服務培訓,提高員工業務技術技能,確保員工以嫻熟的操作技能,提升高效服務能力。把提高員工服務技能作為提高服務水平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禮儀,服務技能的教育培訓,著力解決業務不精煉、服務不到位、工作效率低的問題,切實提高員工客戶識別、分流引導能力,滿足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多樣性。以服務樹形象,以服務促發展,以服務引客戶,增強核心競爭力。
打好“三農”牌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推進農業現代化,把‘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作為主攻方向。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戰略舉措,每個縣將建成一到兩個工業園區或產業集中發展區。”為將這一要求落實到實處,全市農信社將采取四項具體措施:一是以“支農惠民工程”為依托,鞏固農村陣地,實施特色信貸支農信用工程,促進“三農”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以創建信用市場發展信用商戶為切入點搶占城鄉市場,大力創建評定信用市場,有效繁榮市場經濟,發展新的優質客戶群體。三是繼續做好轄內商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職人員的調查,拓展一批優質的白領客戶和有經營實力的商戶,深挖優良客戶資源。四是探索建立“一社一典型”的支農新機制,積極推行陽光辦貸,實施“貸款三公開三承諾”制度,提高辦貸透明度、提高辦貸效率。
打好“調整”牌
一是實現業務精細化管理的有效調整。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組織架構、流程管理、制度建設,實現對各業務條線的管理全覆蓋。同時,要強化執行力和風險管理意識,加強資本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增強風險防控的前瞻性,用經濟資本理念引導經營管理行為,拓展更大的業務規模和更廣袤的經營領域,在精細化管理道路上先行先試。
二是實現信貸結構的有效調整。緊跟經濟走勢和監管政策變化,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原則,加大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和市政府確定的“百項工程”的支持力度。按照“三法一指引”的要求實現對貸款和風險防控的全流程管理,全面提升信貸管理水平。建立信貸準入制度,按照支持類、維護類、退出類三種不同的客戶類型,嚴把投放關,實行名單式管理。通過增加貸款擔保的有效性,加快擔保方式的轉換,實現信貸結構逐步優化。(秦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