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業務健康發展,實現效益穩步增長,是農信社業務經營的基本目標。只有實現了這一目標,才能更好地承擔起扶持“三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筆者認為,搞好農信社業務經營要做到“八個須有”:
須有健康的信貸文化
就是要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以先進的文化熏陶員工思想,引導和規范員工行為,將健康的文化理念融入到每一筆業務辦理過程中, 切實改進態度,轉變作風,優化服務意識,增強榮辱觀念,提升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主人翁意識,樹立“無功便是過”的責任意識,反對“不作為、亂作為”行為,以先進的文化促進經營,摒棄官僚習氣,消除“暗箱操作”,推行“陽光辦貸”,變被動為主動,重點解決重貸輕管、重大輕小、重放輕收、重獎輕懲、重利潤輕撥備“五重五輕”現象。
須有專業的信貸隊伍
企業發展和競爭的根本在于人才,要實現農信社持續快速發展,一是要加強客戶經理專業素質培訓。通過形式多樣、內容多元、課程實用、方法精細的教育培訓,組建一支真正能勝任崗位、合規運作、富有活力的客戶經理隊伍。二是應加強客戶經理直屬管理。由聯社對客戶經理實行垂直、條線、統一管理,并考慮市場定位、區域環境、人員素質等,對客戶經理進行專業分片,實行派駐式服務。三是對客戶經理實行授權等級管理。根據其營銷業績、創效能力、資產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定,劃分五個等級,設置不同權限,定期績效考核,享受差別薪酬待遇,提升客戶經理信貸營銷的積極性,使其成為農信社拓展市場、營銷客戶、管控風險、增收創利的主要力量。
須有全面的風險理念
風險和銀行與生俱來、相伴而行。正因有風險,才有機遇和競爭,才會優勝劣汰,才需要科學管理。風險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樹立把控風險的經營理念。一要科學調整資產結構。把握“三個匹配”,強調“三個突出”,符合“三個方向”,堅持“一個定位”。三個匹配即:信貸投放與有效需求相匹配,貸款期限設置與負債結構相匹配,產業調整與管理水平相匹配;三個突出即:突出發展綠色低碳信貸、特色產業信貸、民生普惠信貸;三個方向即:有序退出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業,支持新興朝陽產業;一個定位即:堅持“以農為本”的市場定位,按照“農村圈做優,城市圈做大”的思路,在做大做強傳統“三農”的同時,進一步樹立“大三農”理念,將有限的資金配置給最優質的客戶。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措施。主要體現“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特”,搭建直銷平臺, 開展便民店服務;加大產品創新,增強競爭優勢,拓展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增加多種物權的抵質押貸款產品;解決貸款市場利率定價問題,對優質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層次化服務;推行服務對象、條件、利率和程序“四公開”。三是落實精細化管理。高度認識信用、市場、操作這“三大風險”的危害性,對信貸客戶評級、授信、調查、審批、發放采取精細管理。首先,要完善信貸制度,嚴格做好評級授信、貸款“三查”、財務報表甄別、合同文本管理,做好信貸風險預警。其次,要加強客戶檔案信息、信貸程序影像保存和利用,實行客戶遴選準入管理,對優勢產業、黃金客戶給予重點扶持;對弱勢產業和劣質客戶的貸款果斷叫停。再次,嚴格落實“三法一指引”,加強貸款受托支付管理,嚴禁借冒名和資金挪用,制裁失信行為,攔截失信客戶,優化信用環境。
須有準確的客戶分析
要通過對客戶的財務定量分析、非財務定性分析和擔保措施保障分析,準確選擇優質客戶。一是在財務分析方面: 要通過資產負債表,分析客戶時點擁有或控制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真實呈現企業的全部家底;通過利潤報表,了解企業凈利潤以及影響凈利潤的因素有哪些;通過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現金收支,判斷借款人的償貸可能性有多大,并透視企業一定時期的真實還款來源。二是在非財務分析方面:要通過貸前評級授信過程,深入調查走訪,對客戶及其鄰里、親朋、關系人等進行深入了解,查看其日常行為、鄰里口碑、銀行交易記錄、產銷關系、民間借貸、政策市場等情況,客觀判斷客戶的個人品德、還款意愿、償付能力、資金用途、舉債情況、環境前景等。三是在擔保分析方面:要嚴格按照《擔保法》、《物權法》、《合同法》以及相關金融規章制度,分析擔保人(物)的真實性、合法性、充足性、可變現性,完善擔保法律程序。
須有主動的營銷服務
必須樹立營銷觀念,拋棄以前那種“坐門等客”的做法,主動、親切、周到、精心地做好營銷服務。要把進農戶、進企業、進社區、掃樓區、掃街坊、掃市場、掃廠礦,覆蓋農戶、社區、商戶、貸款戶、企事業單位的“三進四掃五覆蓋”扎實做好。不僅在存款上開展營銷,還要在貸款投放上加大營銷,要改變以往考核信貸就是考核“收貸”、“收息”的認識,將客戶經理的信貸營銷和質量管理同時納入績效管理,進行動態計量考核。
須有科學的管理策略
信貸管理作為一項系統決策活動,需要通過對信貸投向、規模、結構、利率、風險、結算等進行科學計劃和配置,以達到實現發展和盈利的目標。要結合經營實際做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拓展資金來源,擴大發展規模。要做到“五抓”:抓計劃明確目標,擴大資金規模;抓考核明確導向,確保平穩增長;抓結構降低成本,優化核算質量;抓服務端正方向,提升品牌形象;抓營銷明確方向,占據市場主導。二是大力支農惠民,培育發展后勁。要扎根農村,立足農業,圍繞“兩個目標”,做好“六項工程”:兩個目標:即確保農貸增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幅;確保為轄內農戶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務。六項工程:即基地建設工程、龍頭帶動工程、三社聯動工程、青年創業工程、農村信用工程、組織資金工程。通過支農惠農走一條“政府滿意、農民增收、信用社增效”三方互利共贏的路子。三是狠抓清非攻堅,優化信貸存量。通過強力追收陳貸、加快規模稀釋、適度撥備核銷三種途徑,實現農信社不良貸款大幅“雙降”。四是加強責任管理,遏制新增不良。重點是圍繞貸款“三查”進行全面責任落實,把領導者的薪酬、職務、名譽與與貸款責任掛鉤考核,盡職免責,失職追責,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須有產品的拓展創新
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和同業競爭加劇,農戶、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對金融產品需求越來越多,對金融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對此,我們必須客觀迎合市場,主動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一是在繼續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基礎上,突破“擔保難”的瓶頸,推進收費權、經營權、使用權、股權、應收帳款、存貨等擔保方式;二是擴大實施住房、汽車、家電等個人消費貸款品種,開辦消費按揭、承兌貼現、投資理財、代理保險、金融咨詢等業務。三是創新小額信貸方式,實行“一卡通”,持卡“刷貸”,持卡“還貸”,采取一次評定,限額授信,周轉使用,自動歸還,為廣大小客戶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四是開辦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新業務。
須有團隊能力的提升
團隊的力量決定了企業的持久發展。管理者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嚴謹的工作態度,充滿“干好工作”的強烈愿望,還要有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來提升團隊的合力。主要應做到三點: 一是加強修養。通過不斷學習,爭做一個高尚的、純粹的、脫離低俗私利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盡責盡力,做到像省聯社袁思義總審計師運城調研時說的“責任重于泰山,絲毫不可懈怠”。二是凝聚團隊。以應有的領導協作能力,解決好“有沒有人跟你干”、“能不能上下齊心協力”的問題。三是掌握技巧。通過溝通、包容、感召他人的方法,讓信合員工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激勵全員身心,努力奮斗,創造信合發展的輝煌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