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失真可分為故意失真與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會計人員技術熟練程度不夠、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導致的,比較容易克服和糾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業管理當局的授意下,利用會計規范給予企業的靈活性,有偏向性或誘導性地提供信息,或者違背會計規范制造假帳。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可歸納如下:
1.虛增利潤、掩蓋虧損。
2.設置賬外賬、私設“小金庫”。
3.侵占流轉稅款。
4.隱瞞利潤、逃避企業所得稅。
5.基礎管理薄弱、財務管理混亂。
假帳就是沒有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沒有按照會計準則處理業務的帳。
假賬可以分為兩類:假賬真算與真賬假算。
1、假賬真算:是指會計用以記賬的”依據本身是虛假的,那么即使它的會計核算再認真,最終產生的會計報表數據也依然是虛假的。
2、真帳假算:是指會計用以記賬的依據是真實的,但后期的加工處理卻采用了弄虛作假手法,最終導致財務報表數據失真。例如,企業為了逃避監管部門對部分不合理、不合法開支的檢查,同時為經理人公款消費、從投資人口袋里偷錢創造條件,人為地設置“兩本賬”,一本是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賬,一本是供企業內部人使用的小金庫賬。有些企業甚至根據不同目的肆意造假,人為編造出三本賬、四本賬、五本賬.....,以應付政府監管的不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