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減值概念
1.資產減值概念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如果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就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2.“資產減值”準則規范的減值范圍
①資產減值對象是《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規定的資產,主要包括以下資產: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商譽;以及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和井及相關設施等。
②資產減值不涉及下列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存貨、消耗性生物資產、以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未擔保余值,以及金融資產等。
資產減值會計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高估資產價值在我國企業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資產減值為資產的真實價值提供了量度,其實質是用價值計量代替成本計量,并將賬面金額大于價值部分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或費用,資產計量接近真實價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資決策。資產減值準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資產減值準備規定不僅說明了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資產的虛增導致企業利潤的虛增。
資產減值會計的重要性
資產減值會計也是對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的一種判斷,對企業的利潤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企業通過確認資產價值,不僅可以消化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而且還可以提高資產的質量,使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未獲取經濟利益的實力。同時,實行資產減值會計可以使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合理地預計可能帶來的損失,這樣有利于提高資產的效益,降低潛在的風險,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這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和財務狀況,對規范市場信息行為,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溫馨提示:“資產減值”準則主要規范長期資產的減值,不是規范所有資產的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