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公司對電子表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財務賬,對人的依賴遠遠大于對制度的依賴,由此造成財務人員一茬茬的換(財務報表不如電子表好用、有信任的人把控資金,那財務人員就會認為自己是多余的,反正財務做的帳可用可不用就不如不做或少做了)。從而使公司的財務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
一般來說,公司的管理層對財務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資金的安全性(資金管理)、經營數據統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數據統計)、賬務處理的及時性和完整性(會計核算)、全面預算和成本分析(財務管理)。其實說白了就是在安全和合法的前提下對資金數據的內外部雙重需要(你懂的)。而這些工作僅憑一些新招進來的總賬會計和出納是很難按公司的要求完成的(同一個崗位要做內外兩套賬,還要不超時、不出錯,人不精神分裂才怪),既然不能按公司的要求完成這些工作,多數公司的領導就理所應當的認為是員工不稱職,于是會計和出納崗位人員就會不斷地變更和流動,這不僅傷害了員工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同時也極大的傷害了公司本身(損人不利己)。而這些傷害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眾所周知,只要開公司必設財務部,但通常中小型公司的財務部僅設會計和出納兩個崗位,顯然這很難滿足公司對內外數據的雙重需要,因此我們通常會建議這樣的公司財務部下設資金崗、稽核統計崗、會計崗、財務管理崗,待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再在財務部下設二級部門。
資金崗設資金主管(由公司直接指定)和出納(由資金主管在公司內部選定或重新招聘);稽核統計崗暫時設稽核統計員崗位,主要負責對購進的原材料收發存數據進行復核、對各分支機構每日收入及收款情況進行稽核、并定時統計各分支機構當期發生的各項費用、根據公司財務制度統一的格式要求出統計日報表、周報表和月報表,按時與門店、出納、會計對賬(收入、使用的原材料、發生的費用等等)。會計崗按各會計的職責不同設報表會計(或主管會計)、成本會計以及(普通)會計,其中報表會計負責帳套初始化、報銷單據的審核及送交財務負責人復核和總經理審批、復雜憑證的處理、常規憑證的復核、出報表(包括內部管理報表);成本會計則負責成本分析;(普通)會計負責常規憑證的處理、憑證和相關資料保管以及與統計和出納對賬等工作。財務管理崗暫時不設專職,預算的編制暫時由財務負責人負責、預算分析和成本分析暫時由報表會計和成本會計負責。
由上可知,稽核統計的崗位主要為滿足公司內部管理的需要,負責公司內部運營數據的真實、完整,而會計崗則是負責對外會計報表的合法性。這樣一來,即便對于中國傳統家族企業來說,很多難題也可迎刃而解,外聘的人做會計,不碰現金,但會為了自身職業操守而遵循法律、法規以及制度和流程,從而監控過程風險,內部親戚,可以信任但能力稍差,可以把控資金、統計數據,即便沒有會計上崗證,只需會加減乘除也一樣能做好企業進銷存的統計。如此一來,對外有會計,對內有統計,互相監督,相互制衡,財務管理有條不紊,公司領導便可將工作重心放在業務拓展、人才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