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會計,老板有四家分布在不同市的房地產公司,每個公司一個出納一個會計,外加一個財務總監。我所在的市區有兩個公司,由于另一個公司目前才開始開發,所以兩家公司的帳暫時由我來做。每個月我所在的這家新開發的公司的經理會要求我把成本費用表做給他看。在聽張老師的課之前,我每個月總是直接從財務軟件中導出成本明細和費用明細然后簡單的排版之后就交給經理,有時候也很想挖掘一些數字之后的東西出來,但是因為缺乏經驗和技術,一直沒能做出什么像樣的東西,在詢問過經理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報表而經理說現在還在項目前期也不需要什么太多的東西之后,挖掘東西的想法就一直擱置,這種成本費用明細表的報表形式一直持續了差不多一年,所以在聽了張老師的課之后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大好光陰,好在為時不晚。
其次,是自己在這家公司做了差不多兩年的會計看到的現象:
第一,四家公司的出納沒有一個是專業出身,學歷水平也參差不齊,最低的要數老板的妹妹,小學還沒畢業,不過家族企業,大家都懂的。這里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主要是平時工作溝通比較困難。
第二,公司所有的印章、合同、公司大大小小的證件照全由出納保管。
第三,因為是家族企業,公司里除了工程部和會計外的其他員工全是空降兵,所以有些個人借支完全沒有領導簽字,直接寫了借支單到出納那里拿錢,借支單不做賬,有很多跨期借支單,借支金額最高時可以達到十八萬。本人跟總監反應過,但總監什么也沒說。
第四,公司員工報銷時不經過會計審核開單,直接到出納,由出納全權審核寫支出單然后付錢。
第五,每月盤點現金從來沒有賬實相符過,總有盈余或盤虧。總監未做任何表示。
第五,公司平時的資金周轉全由財務總監電話吩咐各個公司的出納,會計毫不知情。
第六,出納不能及時整理票據給會計,全憑工作心情,有時候一周一次,久則長達半個月,會計掌握的信息非常滯后。有時候想不明白,老板為什么不找個兼職會計或者干脆找個代理記賬公司。
第七,財務總監從不參與工程會議、銷售會議。以至于某些工程合同和銷售合同中有不利于公司的條款之后本可以事先預防最后卻無力補救。
以上現象讓我覺得:
一,公司的財務人員能力不一,而且大部分是老板親戚,這些親戚不懂會計,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財務總監有時候礙于老板的面子不敢正面批評他們,就這樣放任自流,財務部很難形成一個正規的專業團隊。
二,公司目前的財務人員分工模式比較特別,會計僅僅起到一個賬房先生的作用,另外老板本身也不懂財務,不知道這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覺得只要有人在那記記賬就行了,但是公司規模變大了之后這種模式根本不適應公司的發展,甚至做的賬對公司的決策起不到任何作用,每月做出來的帳僅僅為了應付稅局,對公司的管理用處不大,甚至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三,財務總監沒有真正發揮到一個總監應該做的,因為老板不懂財務尤其是稅務,而總監又不參與銷售會議工程會議合同簽訂會等等,所以每當出狀況之后總監總是想各種辦法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