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發票。
發票內容涵蓋廣,屬消耗品或更改商品服務名稱不易核查。目前被公認的虛假經濟業務開具的發票內容多為“辦公用品”、“電腦耗材”、“打印紙”、“煙、酒、茶”等,如在大型商場用于購買代金券,大都分成若干“辦公用品”發票開具。有些發票內容涉及“培訓費”、“宣傳費”、“會議費”、“維修費”、“修理費”、“網絡維護費”等事項,且發票金額較大,如酒店餐飲類發票往往被改開為會議費,公費旅游支出篡改為培訓費。以上可疑經濟業務,可通過延伸審計進行追蹤檢查。比如對發票存根、發票明細表、購買的實物或辦公用品、電腦耗材等實際消耗量進行調查,確定支出事項是否合規、合法。
套開發票。
分開填寫發票存根聯、記賬聯、報賬聯,報賬單位可通過在限定額度內隨意填寫金額達到多報賬的目的。可通過查看發票字跡、填寫是否錯位、復寫痕跡及調查發票存根等方式發現疑點。
近似限額發票。
比如千元版發票,開具金額可達到999元。此類發票可通過銀行查詢、實物查證、詢問排查等方法確立疑點。
號碼異常發票。
發票號碼連號或一事開多張發票且斷號。發票號碼連號,可能是假發票且屬偽造經濟業務事項;一項經濟業務連開多張發票,斷號號碼間隔大或者時間長,可作為疑點經濟業務。出現上述情況,可通過直接詢問和追查發票來源確認是否屬于虛假經濟業務。
異地虛假發票。
利用異地發票難以核查作弊。如:異地報刊發票,差旅費中有異地住宿費而無車票等情況,可通過積極函證和銀行賬戶查詢法核查。
異常情況發票。
大致分成三種情況,一是頻繁使用同一銷售單位開具的各類商業發票。因與開票單位的特殊關系,容易取得發票而頻繁使用。二是小商店大發票。由于零售小商店提供商品服務有限,而從零售小商店累計開具高額發票,屬異常情況。三是多張餐飲或差旅發票一次報銷。多張餐飲及差旅發票間隔時間長,所屬不同地域,票據新舊不一等情況,都可以確認為疑點。可通過銀行賬戶查詢、詢問調查和實地考察取證等方法查實情況。
印章反常發票。
一般違規、違法的經濟業務不會像正常業務一樣,印章清晰,商品單位價格及合計數值合理。從銷售單位的角度來說,提供假發票將承擔一定的法律風險。所以,總會不情愿或者有意用印模糊不清,或印章單位本身就是一個杜撰單位,此類大額發票可作為審查重點查實。可通過咨詢工商、稅務部門證實單位的真實性、詢問調查或延伸開票單位核查。
勾稽關系失真發票。
一些虛假經濟事項為拼湊合計數值,一般做法是用發票合計數值除以商品單價,得出的數量直接填寫在發票上。通過核查發票上記錄的品名、規格、單價、金額可以發現畸高或低、畸多或少的即為虛假經濟業務疑點。
除上述判斷法以外,還可以走出賬面通過支出結構分析法、詢問排查法、由賬及事法、群眾舉報法、延伸調查法和合作核查等方式方法鑒別和審查“假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