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力的策略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古至今,中外教育家一直推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高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利用課文對話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通過英語語音教學,培養學生自學拼讀能力。以上都可以做為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力的策略。
[關鍵詞]:學習力 意義 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還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學校里,重要的不是學得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學會一種學習的能力,擁有自己去學習的能力。”趙景瑞老師說過:“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個體,還要開發個體,發展個體,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要讓學生樹立自身的主體意識,主動開發,自己動起來。”顧明遠先生也指出:“學生自主地學、主動地學,其效果最好,質量最高。”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新的知識和信息不斷增加,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獲取信息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終身受教育的機會,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
二、提高小學生學習力的策略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情感溝通
首先,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課堂上教師是灌輸者,指揮者,學生是接受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需仔細聽講,認真做筆記,很少有實踐機會。這樣一來,教師不自覺地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漸漸地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最終難以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英語尤其是這樣,因為學習英語的興趣直接影響其學習的效果。
其次,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0分鐘要質量。但我們常常會談起這種情形:某一學生與某門課的老師關系很融洽、和諧,該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特別濃厚,學習效果比別的科目要好。由此可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何等重要。要讓學生對英語課堂保持濃厚的興趣,教師的課上得好自不待言,教師的人格魅力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魅力既來自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才華和能力,也來自幽默風趣的個性,教師課外對學生的關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跟他們平等相處,成為他們信任的朋友,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你,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這對于幫助學生搞好學習,提高成績,起著莫大的作用。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高教學技巧,熱愛學生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而融洽、協調的師生關系又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
本學期學校安排本人擔任六(3)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接手這個班之前,對該班的學生品行及表現早有耳聞:思想成熟,行為習慣差,知識基礎不牢固,上課紀律散漫。正式接手后,果然如旁人評價:班上沒有幾個同學愿意舉手發言,即使老師以百分之百的熱情面對學生,他們也像霜打的茄子,毫無興趣可言。見此狀,我先跟學生說明“啞巴”英語的弊端,強調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我仍然滿腔熱情,優化課堂設計,合理安排一些活動環節,在課堂上偶爾開開小玩笑,緩解課堂緊密的節奏。課堂外,單獨輔導基礎特別差的學生,讓他們與其他學生的差距不至于拉得太大,也給他們在課堂上的良好表現打好底子。經過近三周時間的努力,我與學生間的距離縮小了,現在六(3)班上課的氛圍有了極大的改善,課堂上能看到學生神采奕奕的表現,也重燃了對英語課的興趣。
2. 提高興趣,增強學習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也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這說明興趣對學習能起到促進作用,它可以使人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并在其中得到快樂和滿足,興趣與快樂又能使人們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克服多種困難,持之以恒,從而取得成功。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可以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著手。廣東版《開心學英語》教材涉獵廣泛,包括中西方風俗文化、水果、衣物、生活場景、日常行為動作、天氣等等,內容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也能滿足他們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掛圖、圖書資料等多種方式改善教學策略,盡可能創設英語語境,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學生的英語學習充滿快樂和濃厚的興趣,那么參與學習的動機必然強烈。
例如:Book6 Unit10 Will there be a roller coaster?單元中,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心目中的Dream House, 這對于那些喜愛畫畫的同學是一個“大展拳腳”的好時機。曾經我班學生小明,學習基礎差,基本上不能夠完整地說出一個英語句子。但從他平常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對畫畫情有獨鐘。所以在布置作業“Dream House”時,我特別強調讓他回家好好構思,充分發揮他的特長,并許諾給他一個展示的平臺。第二天,他果然帶著他的 “杰作”回到學校,在實物投影儀的幫助下,小明向全班同學展示了他的“Dream house”,并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描述, “This is my dream house. There will be three balconies. There will be… ”他設計的房子不但布局合理,還有很多創意之舉,全班同學都領略到了小明在畫畫上的天賦,都對他嘖嘖生嘆。可以看出通過這次活動,小明對自己的英語學習又增添了一些信心。
3.提高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
在課堂上應該避免因為趕進度、搶時間,而使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以至限制他們的思維。一堂課成功與否, 是否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師是否有高超的課堂組織能力, 而有效發問是課堂組織的有效手段。如何通過有效的提問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需要老師將高水平問題和低水平問題相互結合。提出一定數量有關事實的低水平問題, 正是為使學生獲得必要的事實材料, 從而為學生回答和提出高水平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創造做好鋪墊。因此, 教師的發問不僅要有通過學生一目了然的、基礎性的問題 ( 如What happened to him/her?)、由學生進行描述、歸納的理解性問(如:Why was he sad?)、 讓學生自身解決的運用性問題(如:He had a cold. What should he do?); 還要有通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性問題 (如:What is good/bad for you?)、 學生憑借創造、預見的綜合性問題(如:What do you want to be?)、 學生進行選擇、 判斷的評價性問題(如:How to clean the Earth? )。知識、理解、運用性問題屬于低層次問題, 學生回答這一類問題可以強化、鞏固運用已學知識, 并且可以作為高水平思維的基礎。分析、 綜合、 評價性問題屬于高層次性思考問題, 解答這些問題需要學生整合大量已學知識, 想象和設計自己的解答方案, 因而可為學生提供鍛煉較高水平思維形式的機會。
例如《開心學英語》Book8 Unit9 They’re good for you. 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在學習Conversation之前,可以詢問學生:What do you like? 這是基礎性的知識,一般學生都能用 I like… 來回答。因為他們在中低年級的時候學習過很多有關飲料和食物的單詞。以此問題來將學生帶入到飲食的情境中。接著以提問:What does Gogo like? 為引子,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Conversation 的視頻,此時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對過課文中Jenny的描述,知道人們應該多吃綠色食品,此時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What else are ‘greens’? 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會說英語單詞,還要結合生活實際對此問題進行描述和歸納。在回答此類問題的時候,必然會有學生說到 I like coca cola. 此種回答又能引起學生的思考:Is coca cola good for you? 從而讓學生自己學會判斷與評價,這樣才有自由思考、主動創造的空間,而不只是機械、被動的接受,成為教師和教科書的奴隸。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給學生發問,促使學生把學、思、疑、問連接在一起, 就會給學生的增添無限的樂趣和動力,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首先, 創設良好發問的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設法鼓勵學生去探索、 猜想和發現, 使學生逐步養成求知好問的習慣和獨立思考、 勇于探索的精神。與此同進,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提出高水平問題的方法。 例如:運用已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預測某一方面的發展前景; 探索學習中相互矛盾的結論性內容; 改變結論性內容為探索性問題等。如在學習 Book8 Unit9 They’re good for you一課中, 談到Gogo只吃一些垃圾食品,那有些同學就問:“What’s good for him?”在學生討論完好的飲食習慣之后,老師可以因勢利導問學生:“What’s else is bad for him?”進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討論,進而得出結論。
4.利用課文對話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設情景表演對話為學生提供了合作和互動的機會,可以激發他們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活力, 縮短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之間的距離。創設對話表演情景, 能夠有機地將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加上適當的動作和表情,語言可以自由發揮。如學唱英語歌曲,編排英語小品、英語短劇,進行英語游戲、 英語猜謎等。講授新課時, 還可讓幾個學生表演他們根據課文內容編排的情景劇, 也可自己創設情景, 但是臺詞必須是已學過的。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復習舊課學習新課,而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自編自演課本劇, 可以使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舊的知識。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 教師要有寬容的態度, 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即使學生有錯誤也不應打斷他們的表演, 要允許學生犯錯誤, 原則性的錯誤可以在表演結束后委婉地指出。 只有教師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才能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和表演的熱情, 使學生的行為和教師的期待形成良性循環。 正如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說: “一個人成功的次數越多, 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當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就會自覺主動地預習和復習, 變被動學習為自我需要, 從而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學習力。
5. 通過英語語音教學,培養學生自學拼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是培養其英語自學能力的立足點。引導學生觀察、聯系、對比,總結字母、單詞發音規律,逐步掌握字母與音標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集中學習,以自行拼讀為主,老師糾正為輔,培養學生以拼讀為基礎的語言自學能力。例如在教dirty這個單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thirty的發音自己嘗試單詞的拼讀。學生若能總結出一些發音的規律,自然對單詞的記憶有所幫助。而記好單詞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單詞的讀音、拼寫、構詞法、類別等內在規律,學會“音標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構詞記憶法”、“反復記憶法”、“游戲記憶法”、“結合記憶法”等,促進學生多、快、好、省地記憶單詞。
四、結束語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過:“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時間少,自學的時間多;有教師的時間少,沒有教師的時間多;學的知識能直接運用的少,需要自己創造的多。”因此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理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者和指引者。并積極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2 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3 張大軍 《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胡春洞 《英語教學法》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