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回歸課本”?
回答通俗地講,“回歸課本”就是“回顧”、“歸納”課本.“回歸課本”絕不是“燙剩飯”,而是通過“回歸”,來不斷地清晰和把握數學知識結構,不斷地形成和完善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地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回歸課本”時要做好四點.一要再現重點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特別是對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數學思想方法,一定要注意提煉.例如,在“數列”一章的復習中,不但要掌握四個公式(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和n項和公式),而且要掌握在這四個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蘊含的解“數列”題的最典型和最基本的四種數學方法——疊加法(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疊乘法(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倒序相加法(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錯位相減法(等比數列前n和公式的推導),在“回歸課本”時,這些方法的本質特征是要提煉出來的.二要理清高中數學的知識主線,透徹地掌握知識結構,熟記概念、公理、定理、性質、法則、公式(使之爛熟于心).數學概念掌握得不熟練或者似是而非是導致解題失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三復習中必須強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三要做透課本中的典型例、習題,要善于用聯系的觀點研究課本題的變式題.四要善于在高考題中尋找課本題的原型,在課本中尋找高考題的“影子”.立足基礎、回歸課本是以不變應萬變,從而提高復習效率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