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贪婪的嘴唇,韩国少妇激三级做爰2023电影,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涨奶,妖精漫画在线观看免费漫画下拉式

2017年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導師和招錄博士后研究課題簡介
來源: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閱讀:5216 次 日期:2017-05-02 08:55:03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7年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導師和招錄博士后研究課題簡介”,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隋斌 院長/研究員:長期從事農業工程建設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16項,獲得省部級一等獎2項(分別為第一、第二完成人)。在農村沼氣技術與政策研究方面,主持編制《農村沼氣建設管理實踐與研究》和《全國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綱要(2011-2015年)》;在農業工程裝備化和產業化方面,主持編制《農業建設標準編制“十二五”規劃》及《工廠化養豬場工程建設投資估算指標》等農業行業標準10項;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主持編制了《中國農業科技十年》,有力地促進了沼氣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工程事業發展。近年來,組織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相關科研工作,推進農業部生物質工程中心及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擔任“中部平原地區沼氣多元化利用技術及配套設備集成與示范”(201403019)、“作物秸稈能源化高效清潔利用技術研發集成與示范應用”(201503135)等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技術專家組組長,對項目執行進行技術指導。

電話:010-59196801,郵箱地址:suibin@agri.gov.cn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模式研究。跟蹤分析國內外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模式研究現狀,基于種養平衡和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開展典型區域農業廢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模式研究,重點針對東北、西北、黃淮海等地區,研究以農業廢棄物沼氣和堆肥為紐帶的循環利用技術模式。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工程、環境工程、微生物工程

崔軍 副院長/研究員:長期從事農業規劃咨詢和農業國際合作工作。先后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課題研究、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項目策劃和聯合國項目事務署(UNOPS)項目咨詢;指導農業部、國家發改委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委托的區域、國別農業對外合作規劃編制、境外農業資源開發等課題研究。參加農業部國際合作司牽頭組織的《農業國際合作發展規劃》編制。

電話:010-59196806,郵箱地址:jcui6688@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國際合作戰略布局研究。我國農業面臨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雙重擠壓,面臨著農產品剛性需求和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兩個不可逆轉的形勢。因此,開展農業國際合作對提升我國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能力有重大意義,而農業國際合作戰略布局的研究能為農業國際合作提供依據。因此,本課題試圖通過資料分析與案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國開展農業國際合作開發潛力與布局,重點包括農業投資、貿易、技術示范、裝備輸出、生產基地建設、產業鏈布局、對外援助等領域布局與潛力。

博士后專業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農業經濟

齊飛 院總工程師/研究員:主要從事設施農業工程技術與研究,包括溫室結構設計理論、設施園藝裝備技術、設施農業產業發展理論等,主持和參與國家及地方科學研究項目30余項、參與行業標準制訂近10項、發表論文40余篇、指導和培養技術與管理骨干40余名。目前主要負責設施農業技術發展理論、產業發展理論、工程集成模式、新型現代化日光溫室建筑與結構、非耕地設施園藝技術裝備、設施節能與綠色能源裝備、溫室智能化精細生產技術裝備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與技術推廣等工作。

電話:010-59196808,郵箱地址:qf2008@188.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新型溫室結構與智能化精細生產技術研究。以研究和開發適合于中國未來10-15年后設施園藝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設施裝備為主要目標。以溫室結構設計理論方法和智能化精細生產設施裝備為研究重點,包括:1)研究連棟溫室和日光溫室的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特別是結構穩定性設計方法,并與相關電算化軟件相結合;2)研究適用于連棟溫室、日光溫室的智能化精細生產技術與裝備,并在環境智能監測預警、生產決策、智能化生產作業裝備、智能化環境調控裝備等方面形成裝備產品。

博士后專業要求:建筑結構(工民建、土木工程、力學等),機電一體化(機械、電子、計算機類等)

趙立欣 副院長/研究員:多年從事生物質能源技術研發與政策研究工作,先后開展了全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評價研究、秸稈固體成型燃料產業化關鍵技術與裝備及適宜秸稈原料的“秸稈一體化兩相厭氧發酵工藝技術”和適宜多種混合原料的“固態物料分離式兩相厭氧消化工藝技術”、生物質熱解炭化技術與裝備等方面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9項,發表論文126篇,制定行業標準19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得 “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團隊獲得“農業部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創新團隊”。

電話:010-59196810,郵箱地址:zhaolixin5092@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1.生物質熱解炭化關鍵技術與工藝研究。以玉米秸稈、棉花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主要對象,開展熱解氣炭油聯產技術工藝和設備研究。分析連續熱解過程中的秸稈熱解傳質傳熱過程和熱化學反應機制,重點攻克連續熱解工藝條件下的高效換熱技術、系統動密封技術、物料有序輸送技術等,同時,研究熱解氣多級組合凈化分離技術工藝和熱解油、熱解氣高效回用燃燒技術路徑。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工程、熱能工程

2.多原料沼氣干發酵關鍵技術與工藝研究。針對農業廢棄物多元混合原料厭氧干發酵過程中存在的自動化程度低、傳質傳熱困難等問題,探討F/M比、物料含水率、噴淋回流等工藝參數對高含固率物料厭氧干發酵溫度場分布與傳質過程的影響規律,基于強制攪拌的連續式厭氧干發酵設備與實驗平臺,開展農業廢棄物厭氧連續厭氧干發酵工藝優化研究,為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工程、環境工程

孫君社 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長期從事農產品及中藥材綜合利用和深加工關鍵技術和產業發展研究,2010年來在優質道地中草藥種植方面獲得省級二等獎和出版一部書,提出藥材種植“三位一體”生產模式,以及綜合利用深加工“四屬性”和產業升級“四創新”模型,得到行業認可。2000年來主持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1項重點項目)、2項863項目、3項省級項目,橫向20余項,鑒定成果9項,培養研究生及博士后90余名,發表論文180余篇,申報專利50余項,出版著作7部。

電話:010-59197301,郵箱地址:sunjsh61@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1.生物質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針對天然木質纖維素原料化學結構復雜、天然抗降解屏蔽效應,分析生物質抗降解屏蔽效應的組成和結構特征,開發特有預處理技術破壞生物質原料固有結構,實現生物質三大組分高效分離及限制性降解;解析預處理過程中木質素結構變化規律,實現木質素定向降解,開發木質素高值化利用新技術。

博士后專業要求:生物化工、化學工程、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林產品加工、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

2.健康食品開發關鍵技術研究。以天然特色農產品及藥食同源食品原料為研究對象,考察食品原料中活性功能成分合成代謝調控規律,開發活性組分分離純化專有技術,建立活性成分及健康食品功能評價驗證體系(食物學、腸道微生物組學、分子代謝組學、健康體證學等),開發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終端健康食品。

博士后專業要求:食品科學與工程、營養科學、基礎醫學、中醫學、生物工程

肖運來 所長/研究員:近年來從事國家、地方農業綜合或行業發展、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從事農業項目咨詢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了“農業部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規劃”、“沃土工程規劃”、“國家優質糧食工程規劃”、“國家蘋果非疫區建設規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及“十二五”規劃”、“十三五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海南省熱帶特色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青海省特色農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一大批規劃的編制工作。

電話:010-59196700,郵箱地址:xylxiaoyunlai@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現代化及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研究。應用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增長極理論、產業鏈理論,以“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重點聚焦在縣域經濟發展層面上,如何促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深入研究各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實踐經驗和成功模式,探索構建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路徑。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經濟管理、區域經濟發展等相關專業

常瑞甫 副所長/研究員:長期從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和農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近年來參與《全國農業農村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等規劃編制工作,主持完成《海南省農業十一五發展規劃》、《青海省現代農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廣東省韶關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2008-2015)》、《中國華西村現代農業展示基地總體規劃》等規劃。

電話:010-59196701,郵箱地址:changruifu@sohu.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應用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產業鏈理論,以“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南,聚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規劃理念和方法,深入研究各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踐經驗和成功路徑,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基礎條件、技術支撐、資金保障、管理服務等方面提出建議,供各利益攸關方面決策參考。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經濟管理、區域經濟發展等相關專業

洪仁彪 副所長/研究員:近年來從事國家、地方農業綜合或行業發展、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從事農業項目咨詢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了“種養業良種工程規劃”、“菜籃子工程規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及“十二五”規劃”、“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海南省熱帶特色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大連市農產品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陜西省現代果業發展規劃等一大批規劃的編制工作。

電話:010-59196702,郵箱地址:hongrenbiao@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產業扶貧機制與模式研究。圍繞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目標,選擇典型區域為案例,圍繞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產品開發,重點研究聚焦在:產業扶貧的機制和模式創新;建立貧困戶和產業開發主體之間的有效利益聯結機制;區域產業發展助推貧困戶增收致富。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經濟管理、區域經濟發展等相關專業

朱緒榮 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近年來,從事國家、地方農業綜合或行業發展、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從事農業項目咨詢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了“種養業良種工程規劃”、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等一大批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完成了農業科技型園區規劃、農業產業型園區規劃、農業休閑觀光型園區規劃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等各類農業園區規劃50多項。

電話:010-59196703,郵箱地址:caaezxr@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方法創新研究。綜合運用產業發展區位理論、增長極理論,結合新階段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突出農業園區規劃理論與方法集成與應用、農業園區建設模式研究、土地流轉與規?;洜I研究、運行管理機制研究等方面內容,為農業園區建設和運行提供科學的規劃咨詢。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經濟管理、區域經濟發展等相關專業

裴志遠 站長/研究員:先后主持研發和建立了全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變化遙感監測系統,推動和實現了穩定的業務化運行。主持和參與了“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論證和方案編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農業遙感應用系統發展建設的規劃編制和項目設計,主持了“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貧困地區災害風險評估與災害管理技術”等重大科研項目。目前主要承擔國內外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長勢和產量年際變化遙感監測研究和應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技術方法研究和推廣,大尺度農作物長勢遙感監測、土地利用/覆蓋遙感調查、農業自然災害監測與評價等農業遙感應用與研究工作。

電話:010-59197150,郵箱地址:peizhiyuan@hotmail.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1.局地尺度作物生長模型與遙感數據同化估產研究。針對國內外典型農業區域,開展局地尺度農作物長勢和產量動態評估關鍵技術研究;利用農作物生育期關鍵節點參數的遙感反演產品,探尋作物生長模型與遙感數據的同化方法,構建具有區域適用性的農作物復合估產模型,實現全球范圍內局地尺度上的農作物生長過程和產量動態模擬。

博士后專業要求: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

2.農地空間大數據統計與分析研究。基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結合農業遙感監測技術,研究遙感大數據技術、地理信息空間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據庫理論在新型經營主體精準管理上的應用。

博士后專業要求: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

王飛 副站長/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農業遙感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和業務化集成應用,先后主持農業部國內水稻、大豆、棉花、甘蔗和國外冬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變化遙感監測的業務化運行項目;主持國內26個省200個網點縣的土壤墑情和作物長勢地面監測業務運行;主持國內大宗農作物種植面積本底調查,完成了國內水稻、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空間分布調查;主持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遙感核查、國內農作物“一張圖”建設和重大農業政策實施效果評價等農業部重點工作任務。

電話:010-59197200,郵箱地址:Wangfei@agri.gov.cn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遙感技術在強化政府監管職能方面的研究。以國內農作物“一張圖”建設、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監管等重點工作任務為基礎,探索遙感等新一代空間信息技術在服務政府決策和監管方面的新模式,研究遙感技術結合數據庫管理用于農業精細化監測與評價的方法和模型,為強化政府的決策與監管手段提供基礎的信息服務。

博士后專業要求: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專業

吳全 研究員:主持完成了黃淮海地區七省市農用地十年變化遙感調查項目,創造性提出了“絕對小地物”、“相對小地物”的概念和“雙重抽樣”理論。針對遙感分類精度評價問題,創造性提出了“地物遙感識別準確度”概念及其估計方法。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學術專著《中小比例尺土地利用變化遙感調查技術與方法》。多年位居農業部遙感應用中心應用部技術與業務核心崗位——遙感空間統計,擔任監測站總工,控制主要技術產品質量。主持完成國防科工局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高分一期”項目。2015年作為首席專家組建院優勢科技創新團隊“作物遙感監測”。曾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科技論文19篇(EI\SCI)。2014年獲研究員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電話:010-59197156,郵箱地址:477781686@qq.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數據可視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數據可視化理論與技術農業應用的關鍵環節;研究農業數據可視化的主要內容和關鍵技術;探索、發掘數據可視化技術在農業數據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提出可視化農業數據的主要類型和可視化實現途徑。博士后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選擇以下1個課題開展研究。

課題1:農業數據可視化理論與實踐研究

課題2:數據可視化技術農業應用研究

博士后專業要求:計算機圖形學、心理學、地理信息系統、農業遙感等相關專業

孟海波 副所長/研究員:長期從事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利用、生態循環農業技術裝備開發、推廣應用。主持或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農業行業科研專項、948項目等國家、省部級課題20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4項,制定農業行業標準15項,獲得國家專利25件,獲得鑒定成果3項,發表論文84篇,其中EI收錄65篇,出版專著3部。近五年,組建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有機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與環境保護創新團隊”,培養科技骨干8人,聯合培養研究生15名。

電話:010-59197296,郵箱地址:newmhb7209@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裝備研發。以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研究對象,基于厭氧-好氧發酵碳氮元素變化規律及質量平衡研究分析,開展厭氧-好氧平衡發酵技術研究,重點研發沼氣智能厭氧-好氧平衡發酵一體化處理設備,優化設計厭氧、好氧接口物料轉移部件,以及智能攪拌、好氧強制通風、臭氣控制等關鍵系統及部件,實現氣肥聯產,物質循環。基于畜禽糞便肥料化利用技術,開展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利用一體化裝備研發。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工程、環境工程

程勤陽 所長/研究員:參與完成農業部“948”項目及科技部十五~十二五科技研究項目4項;主持和參與10余項國家及行業標準編制;主持完成農業部行業專項課題“農業農村資源等監測統計項目”。出版《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重點行業研究報告(2015)》等專著、譯著8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曾經獲得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電話:010-59197311,郵箱:qinyangch@sina.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產品加工及產業融合發展研究。總體目標是定期跟蹤農產品加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對產業發展趨勢、特點、景氣周期波動及監測預警方法等問題進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以下三個方面:(1)農產品加工業經濟運行與景氣周期研究。參與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統計調查和景氣調查工作,研究構建農產品加工業景氣指數,對農產品加工業經濟運行特點、發展趨勢、景氣周期波動等進行研究和分析。(2)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趨勢及增長動力機制研究。通過國內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過程的歷史回顧,采用計量經濟分析和DEA等方法對資本、勞動和技術進步在農產品加工業增長中作用進行定量研究。(3)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戰略研究。從比較優勢、戰略定位與目標、產業布局、戰略措施等角度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戰略及東、中、西部不同區域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戰略問題進行研究。

博士后專業要求: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

陳海軍 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長期從事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發,在農作物種子物料特性、加工技術、裝備研發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攻關、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國家與部委研究課題8項,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完成多項農產品加工成套設備工藝設計,指導建設10余座國際先進水平的種子加工示范工程;先后被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10余篇,參編專著4部;曾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6項,2005年被授予“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1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電話:010-59197313,郵箱地址:chenhj118@qq.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糧食作物產后烘儲加工技術集成方案研究。依托“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評估及相關政策研究”課題,主要針對我國糧食作物產后烘儲加工,開展下列研究:(1)分析研究我國糧食產后加工的現狀。通過實地調研、資料查詢等方式,總結不同區域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糧食產后烘儲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發展趨勢分析。(2)根據分析研究情況,結合水稻、玉米等不同主要糧食作物特點,有針對性的提出適合我國不同區域、不同規模新型經營主體提高糧食產后烘儲機械化水平的模式。(3)根據所提模式,結合現有機械裝備,建立主要糧食作物產后烘儲模式技術方案,進行典型示范工程設計與推廣,促進我國糧食產后初加工水平的提升。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機械及自動化、農產品加工與貯藏、糧食工程等專業

張秋玲 副所長/研究員:從事建筑設計和農業農村規劃工作,先期主要從事多種類型建筑設計工作。目前要從事農業農村領域的規劃與設計工作,秉承城鄉協同、差異互補、以業興村、產村融合、產業融合的發展理念,研究以三農問題為導向、立足城鄉統籌視野挖掘不同鄉村類型發展內生動力;研究各類農業園區規劃、農業農村總體發展規劃及其景觀和單體設計;研究農業多功能拓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我國農業走出去。

電話:010-59196902,郵箱地址:ql_zhang@foxmail.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全國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技術示范推廣。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基于WEB的設施蔬菜重點產區信息數據庫建設。以共性技術課題和區域性示范課題的本底調查數據為依托,構建我國設施蔬菜重點主產區(縣)數據庫。(2)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重點片區布局評價方法的構建。綜合考慮實施片區的典型性、示范性、推廣性、輻射性,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提出重點片區布局規劃的評價指標和示范點的選擇原則,構建相應評價指標體系,對設施蔬菜重點產區數據庫進行分析,建立項目實施核心示范區、示范推廣區、輻射帶動區的選擇方法和規劃方法。(3)重點片區的選擇和區劃布局。對我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以縣為單位進行綜合評價,并進行排序,形成綜合評價結果??傮w要求,充分考慮綜合技術集成實施的區域性、代表性、輻射帶動作用,制定出項目實施核心區、示范推廣區、輻射帶動區的布局規劃和建設方案。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經濟、經濟地理、城鄉規劃

周長吉 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主要從事溫室工程的研究、規劃、設計及標準化和技術推廣工作。重點研究塑料大棚、連棟溫室和日光溫室結構的結構和環境控制技術;研究制定溫室相關規劃、設計和施工安裝的國家和行業、地方、企業、協會標準;研究溫室種植技術對溫室裝備的要求與合理配置技術;研究溫室工程在全國的區劃與地方、專用溫室的系列化和標準化。

電話:010-59196904,郵箱地址:zhoucj@facaae.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日光溫室結構性能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日光溫室在我國的建設面積已經超過萬公頃,由于建設時期不同,各地建設的日光溫室結構和性能差異很大,當前很多溫室已經進入到提升改造時期。面對大量的存量日光溫室,下一步如何改造提升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改造提升的前提是對現有日光溫室的性能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方案的確定,提出改造標準和預算。研究將針對日光溫室結構,以結構強度和性能提升為目標,從墻體、通風系統、保溫系統等進行多因子分析,提出日光溫室結構性能提升的總體評價指標體系。

博士后專業要求:溫室工程、建筑結構、工程力學等相關專業

耿如林 研究員:主要從事畜牧工程領域的規劃、設計、研究、標準化和技術推廣工作。目前主要負責畜牧各畜禽品種生產工藝創新、設施設備集成、畜禽舍建造、廢棄物處理、經濟效益評估及裝備研發推廣等工作。近五年來,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及省級重點項目多項,主持參加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近十幾項。

電話:010-59196949,郵箱地址:79314187@qq.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保種場標準化建設及開發利用研究。我國畜禽遺傳資源豐富,現有優質畜禽品種近600個,近年來,農業部加大了對優質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支持建設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等,搶救了一批瀕臨滅絕的畜禽品種。但是由于資金投入不足,設施設備陳舊老化,保種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難以滿足現代畜禽保種的需要,也制約了優質畜禽資源的開發利用。近年來,農業部大力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禽資源保種場承擔著優質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選育和利用功能,其現代化、標準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優質畜禽品種的保護和開發能力。因此,開展保種場標準化建設及開發利用研究,不斷改善保種場的保種設施和條件,進一步提高畜禽保種場的現代化、標準化水平,對于加強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促進現代畜牧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重點開展以下研究:(1)研究分析我國主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現狀以及保種場建設情況。(2)研究不同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標準化建設方案和建設標準,進而提出促進優質畜禽遺傳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建議,為我國畜禽保種場標準化建設以及保種政策的制定提供技術支持。

博士后專業要求:畜牧工程、動物科技等相關專業

鄧先德 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是畜牧工程、動物營養與飼料、環境工程等。目前主要負責畜牧工程技術發展、畜牧產業、工程技術集成、設施養殖、設施節能與綠色能源裝備等領域研究、開發與技術推廣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及省級重點項目十幾項,主持參加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近10項,發表論文近30篇,主編/參編著作4部,專利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及技術推廣二等獎各1項。目前主要承擔智能化工程防疫技術裝備研究。

電話:010-59196954,郵箱地址:dengxiande@126.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智能化工程防疫技術裝備研究。針對設施養殖對畜禽產品品質安全、營養健康、提能增效的緊迫需求,綜合運用家畜流行病學、家畜氣候學、家畜生態學、家畜環境衛生學等專業技術,借鑒國內外集約化規?;笄萆a養殖工藝技術,研究確定南北方畜禽全程舍飼最佳模式,重點研究消毒設施、環境微生物、通風凈化設施等對畜禽生產性能的影響,并以集約化規?;笄蒺B殖消毒與隔離、交叉污染、工藝流程以及規范化防疫程序等關鍵點,采用多源信息監測技術,結合畜禽主要傳染病、寄生蟲病流行、傳播特點,建立畜禽整個生命周期的設施養殖環控、凈化及工程防疫信息技術參數,構建工程防疫數字模型,研發集成規?;笄蒺B殖智能化環控、工程防疫裝備與精細全程管控系統,實現遠程工程防疫實時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即時消毒、凈化與報警等),為畜禽養殖建立清新健康的養殖環境,降低畜禽發病率,減少獸藥的使用量,確保畜產品質量。

博士后專業要求:動物醫學、計算機軟件編程、畜牧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

趙躍龍 所長/研究員:長期從事技術咨詢工作。主持和參加10個農業部委托的科學研究項目、10多個國別或國際合作農業規劃的編制、14個國家部委和地方委托的項目評估、咨詢。

電話:010-59196777,郵箱地址:2428538164@qq.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農業物流體系全球布局研究。一是明確我國現有境外農業物流體系權益狀況,分析我農業走出去對物流體系建設布局的需求。二是比較國際大糧商與我農業走出去企業物流體系布局異同,借鑒國際一流經驗。三是結合我農業走出去重點國別布局,編制農業物流體系全球布局規劃。

博士后專業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農業經濟

王應寬 主任/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工程、農業信息化、編輯出版學、開放存取出版與新媒體融合、國際科技交流等。目前的科研和業務工作主要圍繞所辦開放存取期刊IJABE,研究開放存取出版可持續商業模式、網絡環境下學術傳播機制與學術評價、開放共享對科研的影響、開放存取期刊的質量控制與品牌經營、國內外農業信息化與農業大數據發展、中美農業科技信息、國際科技交流、期刊大數據等?,F任開放存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JABE,SCI等收錄)主編、《農業工程學報》與《農業工程技術》副主編。同時兼任中國農業大學、江蘇大學和福建農林大學兼職教授、美國ASABE國際委員、CIGR(2010,1-2011,12)、AAAE、AOC三個農業工程國際組織執委、CIGR Journal欄目主編、IAEJ編委、《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委、《食品科學》編委等。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20余項,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20多篇,累計被引1500多次。出版譯著1部,專著1部,參編出版專著8部。曾獲“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獎-駿馬獎”、中國科技編輯銀牛獎、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農業工程學會授予的“杰出國際合作獎”、“杰出貢獻獎”、“卓越拓展獎”等各種獎勵和榮譽十多次。

電話:010-59197088,郵箱地址:wangyingkuan@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1.全球農業信息化新進展和農業大數據合作共享機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五方面:1)農業信息化國際前沿熱點和發展趨勢,重點關注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農業經營信息化等;2)農業大數據國際合作與共享共用模式研究;3)農業物聯網發展模式與應用情況;4)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機構梳理;5)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經驗與啟示。希望完成研究任務,在農業信息化國際前沿進展跟蹤、生產應用情況和可持續商業模式、大數據與共享共用、經驗與啟示、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機制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發表論文2-4篇,最后提交博士后出站報告。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信息化及相關專業

2.開放存取出版模式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策略。主要開展以下四方面研究:1)開放存取出版國際前沿新進展跟蹤,梳理主要事件、重要政策和影響貢獻等;2)研究世界各國支持開放存取出版的戰略和政策,包括立法、國家戰略、基金政策、機構政策等;3)研究科技信息的開放度、顯示度、共享政策與影響的計量評價等;4)研究基于開放存取的網絡學術傳播范式中的開放合作、開放研究與開放創新。5)研究新媒體融合發展策略、路徑與模式,整合傳播與影響力提升策略。

博士后專業要求:編輯出版學及相關專業

魏秀菊 編審:從事學術出版及研究工作、農業工程相關學科專業領域研究及從事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農業水土工程、礦區土地復墾、農業生態環境領域的研究,主持和參與省部級期刊發展及科研項目8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4余篇(8篇被EI收錄)?,F主持中國科協精品學術期刊工程項目(農業工程期刊發展及學科研究);主要研究學術出版的規律及發展趨勢、期刊的數字化、國際化發展及傳播手段、防范學術不端論文發表、優秀論文外流等學術期刊發展研究,國際學術期刊現狀及趨勢研究,以及學術成果的大眾(科普)傳播研究。同時,從事農業工程學科及技術應用趨勢、逆境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與修復、節水灌溉、土地復墾、糧食生產影響因素及農業工程技術措施等研究。獲得"全國新聞出版行業第四批領軍人才"和“中國科協農業工程出版傳播專家團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稱號。

電話:010-59197075,郵箱地址:weixj06@163.com

博士后研究課題:

學術期刊論文與科學研究的成果關聯度研究;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出版發展及傳播,出現的問題及策略探討,學術成果的大眾傳播的途徑、手段及傳播效果等。為我國科技期刊未來的數字出版與傳播策略與舉措提供參考,提高期刊的影響力。進行期刊所涉及學科——農業工程學科及技術國內外發展趨勢研究,為稿件的選擇,報導前沿熱點研究,提升期刊學術水平提供參考。主要在2個方向上開展研究:農業工程技術與農業可持續資源利用研究;科技出版傳播特點和規律研究。

博士后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選擇以下1個課題開展研究。

課題1:農業工程技術對農業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影響(如滴灌對新疆作物產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水資源配置影響的大數據分析)。

課題2:學術期刊論文與科研成果關聯度研究

課題3:學術期刊內容科普傳播手段及效果研究(如微信等)。

課題4:期刊的網絡化及出版模式研究。

博士后專業要求:農業及工程相關專業,有意愿從事學術編輯工作者優先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人事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7年4月24日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无棣县| 晋城| 延庆县| 南宫市| 黄龙县| 沧州市| 广饶县| 乡宁县| 婺源县| 清苑县| 莒南县| 固原市| 宜章县| 开远市| 临汾市| 邢台县| 彩票| 安庆市| 公安县| 莎车县| 汉沽区| 平阳县| 武宁县| 龙川县| 定安县| 邻水| 商洛市| 育儿| 庆阳市| 澎湖县| 潜山县| 涿鹿县| 台北县| 高平市| 修文县| 涪陵区| 湘乡市| 龙口市| 克什克腾旗|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