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物理、化學、技術
專業導游:劉玉良教授
劉玉良,男,漢族,河南唐河人。浙江海洋大學教授,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工學博士。主講《信號與線性系統》、《電氣信息導論》、《水下機器人控制》等專業課,主要研究信號處理與通信網絡、機器人控制、擴頻通信等。主持省級科研項目及橫向課題6項以上,獲省級自然科學學術獎4次,在一級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2本,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獲授權30余項。
社會學術團體兼職:IEEE會員、浙江省自動化學會會員、“電路與系統”期刊編委等。
第一部分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專業介紹
1.培養目標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致力于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在電子及通信領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電子通信、信號處理、檢測控制等方面進行原理分析、系統設計、產品開發、設備維護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2.專業師資力量
本專業共有教職工18人,其中專任教師12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4人,碩士11人;留學回國3人,具有國外訪學經歷5人;多名專業教師入選舟山市“111”人才工程、浙江省省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省教壇新秀等,人才結構合理,師資力量較強。
3.專業的優勢及特色
本專業學生在電子設計大賽、智能車競賽、機器人競賽中多次獲全國一、二等獎,在省內同類高校位于中上游,學生基礎扎實,鉆研能力強,創新能力突出。本專業在滿足國家對本科人才培養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緊扣機器換人及臨港工業轉型升級的社會需求,開設了海洋特色鮮明的“嵌入式系統”和“寬帶通信系統”培養方向,圍繞船舶爬壁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開發、海水曬鹽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開發、船舶寬帶通信終端設計開發、塑料螺桿加工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開發、塑料螺桿精加工智能溫控系統設計開發等主題,面向本專業學生搭建了開放性的創新學習平臺,從理出理論到實際意義,從系統設計到軟件編程,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知識傳遞和能力提升,培養效果良好,畢業生流向具有明顯的沿海區域性,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了一批合格人才。
4.辦學條件(校內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踐實習基地)
本專業已建成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實訓中心和電工電子基礎實驗室,儀器設備資產1000萬元以上,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已建成浙江海視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佛頂山電器有限公司、南京新聯電訊儀器有限公司、江蘇盛泰信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未來伙伴機器人有限公司等校外實踐實習基地。依托實習基地建設,大力推進企業現場教學,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實踐教學。
5.師生已有育人成果
專業教師獲各類榮譽逾20項以上;近兩年來學生發表論文30篇以上,省、校級學生科技項目立項10項以上,學生參加機器人學科競賽獲全國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電子設計大賽獲全國二等獎1項、省一等獎5項,省二等獎1項,省三等獎2項,飛思卡爾車模競賽獲華東賽區三等獎2項。浙江省優秀團干部——A11電信王中旺
6.學生就業前景與方向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電子、通信、網絡、信號處理、智能控制等基礎理論,能夠進行相關的設計、開發與維護工作,就業去向包括移動、電信、聯通、無線電管理等事業單位,以及電子類、信息類、電氣類、網絡類、控制類等IT類公司。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機器換人”政策,機器人及智能家具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機器人及智能家具相關的電路制作、軟件編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都需要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選擇。就業率每年均在96%以上。
第二部分教授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Q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本專業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主要研究信息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通俗講,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涉及手機、平板電腦等工作電壓較低的消費電子設備的工作原理和設計基礎,以及語音處理、圖像處理、網絡通信等關鍵技術,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于一體,屬于典型的IT類專業。
Q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特色課程?
核心課程包括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線性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DSP原理及應用、嵌入式系統、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等;特色課程包括船舶電氣與通信、船舶組合導航系統、水下機器人控制等。
Q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本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刻苦鉆研、持之以恒、團隊協作等特質。
Q4: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本專業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多學科內容于一體,學習內容豐富,要求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大一大二期間需要打好高等數學、大學物理、C語言編程等基礎,這些基礎若不牢固,會給后續學習帶來困難。大三期間需要學好信號與線性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承前啟后的課程及實驗,否則會影響后續專業課的學習。
Q5:社會上是否有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認識誤區?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稱電信專業,有人認為畢業后就是去電信公司就業,這是本專業的認識誤區。其實電信專業就業寬廣,擅長軟件的學生可以到華為、中興、阿塔拉(ALTERA)、賽靈思(XILINX)等單位從事系統設計、編程等工作,擅長硬件的學生可以到電子、通信類單位從事研發、測試、維護、銷售、策劃等工作。
Q6:社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這個專業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工業設備及家具設備的智能化、信息化等熱門需求,特別是機器換人、電子商務、互聯網+等熱門課題的解決,離不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知識與方法。
Q7: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有哪些精彩的學科競賽?
“能力風暴杯”教育機器人大賽、中國機器人旅游大賽、浙江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浙江省飛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
第三部分 學生眼中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1.我是12級電信專業畢業生,在母校的學習經歷是我人生的轉折,專業水平、工作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我在大一期間參加了學生會工作,一干就是三年,給緊張的學習增添了無限快樂。大三期間和幾個同學一起創過業,大三暑假參加了機器人學科競賽,了解到嵌入式方面就業火爆的狀況和原因,開始下定決心學習嵌入式軟件開發。這里面要掌握linux操作系統移植、GT人機交互軟件編程等,還有三維畫圖等機械電子知識,這些東西學會了基本上可以自制機器人了,學習過程很漫長也很充實,在師生幫助還有自我鼓勵下,克服了一個個難關,堅持到了勝利的曙光,最終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嵌入式設計對口工作。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感謝電信專業各位老師和學長的幫助,更要感謝機器人競賽平臺提供的寶貴機會。
(劉浩,A12電信,全國機器人競賽一等獎,已簽約江蘇璟亦誠科技有限公司)
2.我是12級電信專業學生,進入大學之初,單純認為電信專業高端大氣上檔次,畢業后自然會有好歸宿。但是,后來的學習經歷特別是跟隨學長參加校園招聘的經歷,讓我深深認識到一技之長才是王道。從大一到大二,雖然認認真真的跟老師學習,考試成績也不錯,但是自學能力沒有大的提高,還沒有達到大學的學習要求。大四跟導師做畢業設計期間,接觸了很多書本上沒有學過的知識,比如智能機器人控制參數如何設計、機器人避障算法如何實現等,最初覺得很難,但反復用心去實驗和操作后發現,抽象的課本知識應用起來竟然如此有意思和有成就感。畢業設計雖然短暫,但是她就像吸鐵石一樣把學過的專業知識收集起來,而且應用于實際,自己學過的松散知識或者一知半解的專業知識,都豁然明白了。
(劉鵬程,A12電信,簽約重慶市黔江區電信公司)
3.我是11級電信專業學生,關于專業學習,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基于實現和不斷追求,要多做具有實際價值的東西,而且不能安于現狀。單純的理論學習太枯燥不可取,漫無目的的動手操作沒法讓學習產生新的高度,也不可取。我認為對于電信專業而言,大一的高等數學和英語很重要,最好詢問老師、班主任,提前搞清楚高等數學在本專業的具體應用,比如在DSP設計中如何應用,在3D圖形算法方面如何應用,在嵌入式設計中如何應用,等等。日常的外語學習要堅持,特別是專業英語,因為很多最新電信技術成果來源于國外,要有深造學習的計劃,讓專業學習基于實現而且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