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掌握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能從事中小學科學和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及科技活動指導、社區及科技館的科普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通過全方位滲透科學教育理念的課程學習和豐富系統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教育意義的認同和體悟,形成對從事科學教育事業濃厚的興趣和高遠的追求,學識和品行,能為人師表。通過開放探究實驗室的自主管理及建設,搭建學生創新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高的人文和科學素質、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高尚的職業道德;
2、掌握科學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實驗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通過科學探究自學求知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有較強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掌握英語,具有閱讀與專業相關的英文文獻和科普英文文章的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和運用多媒體、網絡教育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4、了解科學教育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科學教育教學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能力;受到必要的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5、熟悉教育法規,掌握并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于教學實踐,具備基本的教學工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以及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的能力;具備勝任中小學科學教師、科技類特色課程教師和校外科學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礎知識,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主干學科:自然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科學探究、科技創新教育、科學傳播與普及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學概論、普通化學及實驗、普通生物學及實驗、制圖基礎與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科技創新教育基礎、探究科學I(分科主題)、探究科學II(綜合主題)、中學科學實驗研究及創意科學教具DIY、科學課程與教學論、科學教育測量與評價等。
選修方向或板塊:無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科技及產業部門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
就業去向:畢業生適合從事中小學科學和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科技類特色課程教師和校外科學教育工作者,或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科普教育、科技活動指導和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等工作。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