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大氣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氣象學、氣候學、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應用氣象及相關學科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B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學及大氣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包括野外實習和室內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具有進行大氣科學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進行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掌握系統的數學、物理、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具有扎實的大氣科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進行大氣探測的技術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了解國家科技發展、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了解大氣科學及相關學科發展的理論前沿和最新發展動態;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歸納、整理資料,實驗設計、結果分析,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C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
D師資情況:本專業現有教職工30人,其中教授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副教授12人、高級工程師2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9人。
E主干學科:大氣科學、環境科學。
F主要課程:天氣學、動力氣象學、大氣科學基礎、大氣探測學、地球科學概論、近代氣候學基礎、污染氣象學等。
G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天氣學實習、大氣環境實習、大氣探測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時間共15~20周。
H主要專業實踐:天氣分析與預報實踐、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實踐、大氣探測實踐等。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