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院擁有本、碩、博齊全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北京市特色專業、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近年來,憑借積極進取的教師隊伍和不斷創新的思路,會計學院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會計學院全體師生秉承“以人為本、弘揚誠信、唯才是舉”的辦學理念,正在為建設“立足首都、面向全國”的一流財會審專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而努力奮斗。
學院歷史沿革
會計學院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授課經驗豐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現有在崗教職工66名,教師中教授13名,副教授30名,講師23名。教師中既有一批在全國會計學術界享有聲譽的博士生導師,如以中國近現代會計史研究見長的付磊教授、以管理會計研究見長的楊世忠教授、以財務理論研究見長的汪平教授、以高新技術企業會計研究見長的崔也光教授、以會計信息制度研究見長的馬元駒教授;更有一大批在會計科研、教學中顯露頭角、發揮重大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師。會計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37人,研究生181人。
教學科研成果
會計學院目前擁有一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兩門北京市精品課程;4部教材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9部教材獲批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8個省部級科研或教學創新平臺。會計學院組織編寫的“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系列教材”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研究項目《會計學專業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自2008年來,會計學院完成或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縱向科研課題50余項,企事業單位委托的橫向科研課題4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800余篇,出版專著50余部。會計學院經過多年的科研積淀,在人力資源會計、會計史、企業破產清算會計與財務、西方財務理論、財務信息化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明顯的科研優勢。由會計學院主辦的“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每年在北京召開,已成為國內主要的會計、財務論壇之一,有著廣泛的影響
、國際化人才培養
會計學院是國內較早開展國際化辦學探索與實踐的學院之一。1999年9月,會計學院就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公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聯合培養澳大利亞會計學碩士和注冊會計師。這個項目是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唯一的一個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相結合的國際合作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接受過這個項目學習的許多學生已經成為國內注冊會計師領域的優秀成員。會計學院通過該項目,系統掌握了國際會計教育培養的體系與方法,推動了會計學院的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鍛煉了一批高水平雙語教學教師。
2005年,會計學院又與加拿大注冊會計師協會(CGA)合作,培養本科層次的會計人才。這些學生同時熟悉中國與國際會計準則,外語水平突出,已經畢業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為適應北京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會計學院為學生取得國際注冊會計師資格提供了多種選擇。參加CGA項目的學生,全部19門加拿大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科目,校內可完成14門,其他5門參加全球統考。
會計學院的本科專業課程已經通過了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公會和香港會計師公會的認定,本院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參加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香港注冊會計師考試。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協會北京辦事處還專為會計學院學生設立了獎學金與學生大使,鼓勵學生的專業發展。
目前,會計學院已經與多所境外大學、職業團體建立了有效的合作關系,派遣了多批教師、學生赴合作單位進修與學習,并與加拿大勞倫斯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南岸大學等學校簽署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或MBA學位的協議,同時積極開展2+2、3+1等多種形式的本科階段國際合作方式。
實習基地
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會計人才,會計學院十分重視實踐教學與實習基地建設。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推廣案例教學,由專業課教師系統指導大一至大三小學期專業實習,鼓勵學生寒暑假積極參加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實習。安永華明、畢馬威華振、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等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每年均到校組織職業生涯指導與實習、就業的招聘,會計學院與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京都天華會計師事務所、中京富會計師事務所、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等多家企業簽定了共建實習基地協議,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公會、CFO發展中心、中華會計網校等組織也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習機會。2012年我院建設的“首都經貿大學——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獲批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今后與德勤就人才培養進行深層次全方位合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