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發端于1902年創建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物理科,隨著校名的更改和學科設置的變化曾多次更名,2000年10月在原物理系的基礎上成立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百余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為西北和甘肅的科教事業、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現設有物理系、電子信息工程系、材料系和實驗中心四個教學單位,設有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電子技術研究所和信息技術研究所五個研究單位。近年來,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已發展成一個能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層次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理工學院。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視野寬、業務素質高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73人,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學位4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甘肅省優秀專家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人,甘肅省“333”“555”科技創新人才4人,博士生導師9人,留學回國人員17人。有兼職教師3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學院擁有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甘肅省一級重點學科;物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目前在其下含的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光電子學等5個二級學科方向招生),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在其下含的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光學等5個二級學科方向招生),電子科學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在其下含的電路與系統、物理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測控技術與應用、智能信息處理等5個二級學科方向招生),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點,物理學、材料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工程3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建有“甘肅省原子分子物理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并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聯合建有“極端環境原子分子物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基礎實驗中心和基礎物理實驗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教學科研實驗和辦公用房7700平方米;儀器設備4000余臺件,價值約3000萬元;學院資料中心設有中文資料室和外文資料室,有中文期刊171種、外文期刊205種,并定購了Elsevier、美國APS和AIP、英國IOP等電子期刊數據庫,可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的檢索和查詢。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建成省級精品課程數門,多項教學成果獲得省級獎勵,多人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勤學敬業,嚴謹求實”一直是我院師生的優良傳統,“重視實踐環節,加強能力培養”是我院近年來本科教學的明顯特色。正是在這樣一種優良傳統和辦學思想的熏陶和鼓舞下,一批批教師在教學戰線上辛勤耕耘、不懈追求,使得我院的教學工作多年來一直走在全校前列。2008年,我院獲得“甘肅省政府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等全國性大賽中多次獲得佳績。2009年,物理學專業入選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現已具有較高的學科建設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近年來,學院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2項,年科研經費達700余萬元,年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60篇以上。
學院注重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學術交流活動頻繁,學術氣氛濃厚。目前,學院與美、德、日、愛爾蘭、瑞典、立陶宛等國家的高等院校以及國內的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在師資培訓、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合作緊密,對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擴大學院在國內外的影響產生著積極作用。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