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
【學習要求】通過學習,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基本原理及其發展,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明確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基本要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創立和發展
一、馬克思、恩格斯黨的學說
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工人隊伍不斷壯大,并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在反抗資本主義的斗爭中,逐步認識到必須采取組織化的形式,建立政黨。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要獲得徹底解放,首要的條件是必須建立一個自覺的革命政黨。只有這樣,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才能保證社會革命取得勝利和實現消滅階級的最終目的。
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綱領和組織原則等問題。指出:(1)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這種先進性表現在黨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2)共產黨以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基礎,這個科學的世界觀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3)共產黨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積極的綱領。黨的最近目的是奪取政權,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4)共產黨必須實行民主和集中相結合的組織原則,黨內充分民主,同時又有嚴格的紀律。(5)共產黨堅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國際主義原則。這些基本思想為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列寧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進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列寧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了建立和鞏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一系列問題,創立了完整的建黨學說。
列寧同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十分重視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他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指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蓖瑫r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不是教條。“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要堅持兩條戰線的斗爭,反對右的和“左”的錯誤,保證黨的正確路線的貫徹執行。
列寧在黨的建設上最突出的貢獻,是在組織建設方面。他強調:黨是無產階級有組織的部隊,黨員必須參加黨的一個組織;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組織,“是階級的先進覺悟階層,是階級的先鋒隊”;黨必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使之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戰斗能力和行動能力的革命政黨;黨內必須有嚴格的鐵的紀律;黨是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負有在政治上領導其他組織的責任。正是因為列寧建立了一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才領導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在黨執政以后,列寧又積極探索執政黨建設問題。他提出:必須堅持黨在國家生活中的領導地位,黨的任務是對國家機關的工作進行總的領導,而不是進行瑣碎的干預;執政黨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學會管理經濟,成為內行;執政黨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是脫離群眾,必須同各種官僚主義現象作斗爭;執政黨要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執政黨要注重黨員質量,純潔黨員隊伍,等等。這些重要思想,是列寧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在執政條件下的發展,對于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毛澤東黨的學說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而戰斗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大多數,怎樣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成功地實施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獨創性地解決了這個艱巨任務。鄧小平指出:“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得最完備的是毛澤東同志?!?/P>
在井岡山時期,即紅軍創建時期,毛澤東就開始提出自己的建黨學說。在抗日戰爭特別是在延安整風時期,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建黨學說。新中國成立前后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建黨學說又有新的發展。
毛澤東建黨學說的主要點是:(1)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黨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黨的建設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著。在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黨的各方面建設都要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服務。(3)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4)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結合,努力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5)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實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和德才兼備的干部標準,以及提出一整套識別、使用、愛護和團結干部的政策。(6)把黨風建設放在重要地位,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7)創造了在全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8)針對歷史上黨內斗爭中存在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左”傾錯誤,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強調在黨內斗爭中要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9)執政黨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
四、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主要內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創造性地運用于當代中國,圍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理論,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內容豐富,涵蓋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1)在黨的建設目標上,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2)在黨的領導問題上,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改善黨的工作狀況、組織狀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3)在黨的思想建設上,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4)在黨的政治建設上,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糾正長期“左”的錯誤,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提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堅定性。(5)在黨的組織建設上,強調實行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造就朝氣蓬勃的領導干部隊伍。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6)在黨的作風建設上,強調執政黨的黨風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要從嚴治黨,反對腐敗。廉政建設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7)在黨的制度建設上,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民主集中制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遠不能丟。要完善黨規黨法,實現黨內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8)在同外國政黨的關系上,強調要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發展同各國政黨的關系。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學說、毛澤東建黨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為新時期加強執政黨建設指明了方向。
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執政黨建設理論的發展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歷史進程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不僅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而且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重點是要把握好黨的歷史方位,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切實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關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思想;關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關于把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思想;關于堅持民主集中制,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思想;關于大力培養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的思想;關于領導干部一定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思想;關于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思想;關于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思想;關于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的思想,等等。這些重大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發展,為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現實途徑。
六、中共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創新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主要有:
第一,提出了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思想。強調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一個政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這就決定了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就是要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通過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使廣大黨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使我們黨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黨的先進性建設重要思想的提出,把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先進性的認識提升到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理論層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
第二,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思想。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提出這個重要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治國理政的理論。
第三,提出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強調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個以“一條主線、五個重點”為主要內容的總體部署,是我們黨從實踐上、理論上探索和創新黨的建設的重大成果。
第二節 黨的性質
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黨的性質是一個政黨所具有的質的規定性。從十六大開始,黨章對黨的性質作了新的表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首先,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為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進入2 1世紀,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在內的中國工人階級,仍然是與中國先進生產力聯系在一起的先進的階級。隨著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推進,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黨的階級基礎不斷增強。雖然由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些工人的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化,但這并沒有改變我國工人階級的地位,而且從長遠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發揮工人階級的整體優勢。因此,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動搖。
其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一貫地把中國工人階級命運同全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自覺地肩負著中國工人階級解放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雙重使命。黨既要為工人階級利益而奮斗,又要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奮斗。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瓦窯堡會議決議曾經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编囆∑皆邳h的八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也指出,我們黨不僅應當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且應當成為中華民族先進分子的“集合體”。正是因為堅持了這一點,我們黨才團結和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組成了浩浩蕩蕩的大軍,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建設和改革的勝利。
把黨的性質由“一個先鋒隊”進一步表述為“兩個先鋒隊”,切合我們黨的歷史發展和現實狀況,符合時代要求,既可以避免歷史上“左”傾關門主義的教訓,又與所謂“全民黨”劃清了界限,有利于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有利于提高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全黨同志更加深刻地認識和履行黨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這個表述正確地規定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和作用。把黨的領導核心的規定同黨的先鋒隊性質統一起來,有利于全黨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更加自覺地為黨的事業而奮斗。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由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是經過長期斗爭考驗形成的。在中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治組織像我們黨這樣集中了那么多先進分子,組織得那么嚴密和廣泛,為中華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犧牲,同人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在前進中善于總結經驗、鄭重對待自己的失誤,以形成并堅持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凝聚起來,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前進,必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否則,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四分五裂,
不僅現代化實現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亂的深淵。這是總結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歷程得出的結論,也是分析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
其次,現行黨章把原來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改為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的表述,符合我們黨和國家的現實狀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在新時期的基本口號和中心任務,它反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上的新認識、新實踐。改用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的表述,科學地表明了我們黨的一個重要主張:世界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各國的歷史、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是不一樣的,各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必然多種多樣,沒有也不可能有適合各國情況的統一模式。各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