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贪婪的嘴唇,韩国少妇激三级做爰2023电影,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涨奶,妖精漫画在线观看免费漫画下拉式

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考試讀本第二部分第十二章
來源:易賢網 閱讀:24534 次 日期:2010-09-25 14:08:23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考試讀本第二部分第十二章”,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第十二章    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學習要求】通過學習,充分認識我國在21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正確理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全面掌握黨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祖國統一、外交等領域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通過對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指導好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實踐。

第一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黨的十七大報告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在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描繪出我國到2020年的宏偉發展藍圖。我們要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一、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從國際環境來看,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可以保持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成為基本的發展趨勢。總體形勢對我國的發展比較有利,機遇大大增加。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世界仍處在大變動、大調整之中,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挑戰更加嚴峻。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國際市場更加開放,科技創新成果和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流動更加廣泛迅速,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轉移加快進行,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時,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也在增加。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能源資源價格不斷攀升,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增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于不利地位。二是世界多極化加快發展。歐盟、俄羅斯的力量在加強,中國、印度等一些發展中大國正在興起,發展中國家整體力量上升,各種區域性組織空前活躍,多極化趨勢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有利于國際形勢的總體穩定。但同時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短期難以稂本改變,多極化格局的形成還將經過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三是世界安全形勢比較復雜。世界總體和平穩定,各國更加重視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爭端,維護世界和平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但同時國際安全挑戰依然嚴峻,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是世界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地區熱點問題錯綜復雜。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加,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問題突出,疾病傳播、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問題時有發生,能源、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增多。我們要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抓住國際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升級轉移加快的新機遇,妥善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能源、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新挑戰,有效回應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拓展我國的發展空間,維護自身的發展利益;更加清醒地認識我國面臨的國際安全形勢,有力應對和解決各種形式的安全威脅,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

從國內發展環境來看,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利用外資持續增加,“走出去”戰略邁出堅實步伐,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加強,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我國發展中還面臨著許多新課題新矛盾。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比較困難。改革還處在攻堅階段,面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總之,我國正處在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是一個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峻挑戰的時期。關鍵在于我們要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著力解決好影響我國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二、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更加緊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1.我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國民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三位,與世界第二位的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都進入一個新階段。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制造業大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鋼鐵、煤炭、水泥、化肥、棉布等都位居世界第一。農業保持快速發展的好勢頭,糧食實現連續五年增產,總產量達到52850萬噸。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創新型國家建設起步良好,自主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載人航天飛行順利實現,北京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這些都標志著我國的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2.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近年來,我們在各個方面已經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新的體制機制,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和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我國開放型經濟進人新階段。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8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56 16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走出去”戰略邁出堅實步伐,國家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一。

3.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呈現新面貌。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就業和社會保障不斷加強。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司支酉己收入達到1578 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達到47 10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2 17885億元。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對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扎實推進。

我們已經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后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這一切都充分說明,我國的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新的起點,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肩負著新的任務和使命,也對我們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三、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

2.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3.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

4.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5.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第二節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一、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人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有賴于知識的積累和創新。科技競爭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大量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把科學技術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引領未來,就是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方針,是我國半個多世紀科技事業發展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是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抉擇,必須貫穿于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全過程。

1.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人,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規劃綱要確定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大政方針,描繪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未來15年我國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對未來15年我國科技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從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重大專項、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等方面確定了重點任務,明確了今后我國科技工作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要突出戰略重點,確定若干重點領域,抓住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施若干重大專項,建設一批創新基地,培育大批創新企業,扎實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不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2.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特別是推動交叉學科的研究,加強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后勁。要在統籌安排、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把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中重點發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產業和行業作為重點領域,把在重點領域中急需發展、任務明確、技術基礎較好、近期能夠突破的技術群作為優先主題,加快突破“瓶頸”制約,掌握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解決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提高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3.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科技結構布局,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繼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繼續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政策,強化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的有效銜接,提高技術配套和自主開發能力。

4.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不可能有自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樹立我國國際信用、擴大國際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勵國內自主創新的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是鼓勵科技創新。全社會都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觀念。要加快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為。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成果,提升我國的科技實力。

5.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當前,人才競爭正成為國際競爭的一個焦點。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大國,都把科技人力資源視為戰略資源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要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完善適合我國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努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和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要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

二、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們黨在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工業化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所得出的科學結論,為我國工業化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工業化一般是指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的基本實現標志著人類社會從農業經濟轉變為工業經濟。工業化以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為開端,大機器工業逐步取代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而處于統治地位。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總體上仍處在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實現工業化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從世界工業化進程、信息化發展和我國國情來看,傳統的主要依靠投資驅動、重工業優先、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不通了,必須不斷探索和走出一條既適應現代經濟、科技發展要求,又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在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傳統工業化的內涵,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成為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的強大動力。許多發達國家正在通過積極發展信息技術及其產業,搶占世界經濟競爭的制高點。信息化為我國新型工業化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發展道路,只有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1.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我國工業化已進人高速增長階段,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壯大為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相互融合,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具有的高關聯度、高感應度、高帶動度和高滲透性、高倍增性等特點,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與擴散,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在不同工業行業之間的優化配置,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就是要把握信息技術特別是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技術蓬勃興起的大好機遇,通過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帶動一批新產業興起和發展;就是要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云林县| 彰化市| 高唐县| 文昌市| 南和县| 汕尾市| 青海省| 玉溪市| 吉安市| 房产| 海口市| 岳阳市| 皮山县| 六枝特区| 弥渡县| 买车| 绥芬河市| 玉屏| 宜春市| 西丰县| 林州市| 舞钢市| 西平县| 平江县| 彭泽县| 澄江县| 铁力市| 喀什市| 哈尔滨市| 临夏市| 大冶市| 绥宁县| 邵阳市| 类乌齐县| 旅游| 云霄县| 陇西县| 孝义市| 通城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