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 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081401巖土工程
巖土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主要培養有關巖土工程設計理論和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立足于解決巖土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下設研究方向為邊坡與基坑工程,地基處理。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巖土材料的工程性質;巖土工程中的數值分析;巖土工程與環境;地下空間的利用與開發;邊坡與支擋工程穩定性研究;土動力學與巖土地震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和計算資源充沛,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081402結構工程
結構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是我校傳統學科,是河北省重點學科。主要針對工程中的關鍵技術進行應用研究。下設研究方向為工程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新型結構材料與新型結構體系,既有建筑綜合改造技術,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建筑產業化關鍵技術,現代建筑施工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建筑結構健康監測、損傷檢測技術、抗震性能及安全性評定、加固修復關鍵技術;既有建筑綜合改造技術包括加層加固、節能改造等;古建筑加固、修復、保護技術;新型結構材料包括利用植物纖維、尾礦、建筑垃圾等工農業廢棄物,制備新型綠色復合輕集料混凝土和墻體材料,研制新型植物纖維建筑體系及應用成套技術等;新型結構體系包括鋼(輕鋼)體系、鋼-混凝土混合體系、鋼-木結構體系等;還有施工監控、新型模架體系、綠色施工技術、建筑產業化關鍵技術、BIM技術等。
該學科擁有河北省高校綠色建材與建筑改造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河北省住宅產業現代化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河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木工程結構實驗中心)等科技平臺。擁有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河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河北建工集團、河北建設集團等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團隊結構優良。學科團隊擁有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河北省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河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張家口市拔尖人才等。擁有全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全國注冊一級建造師、全國注冊造價工程師多人。
近5年,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5項;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獎2項,張家口市、河北省住建廳科技進步獎6項;獲得國家專利15項;省級工程建設工法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在新型節能墻體材料、粗鋼筋連接設備及玄武巖纖維加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或專有技術。
081403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該學科歷史悠久,是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重點建設學科,主要培養市政工程理論和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面向全國水資源保護、城市建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需要,具有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學科特點。下設研究方向為城市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利用技術、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給水排水系統及優化。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市政污廢水處理及資源化的新理論與新技術;研究開發廢水處理領域的新型高效低耗廢水處理技術與工藝,研究新型廢水資源化技術及其處理工藝;主要圍繞生活飲用水處理及水質安全等有關水質科學和工程問題開展系統深入的理論與技術研究,研究提出水處理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研究開發新材料和新設備;給排水工程系統性能的優化,節能減排方面的優化,過程控制的優化,工程管理方面的優化等。
該學科已形成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的學術隊伍。能持續不斷地開展較高水平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國內同行中有一定影響。
081404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已有60余年的發展歷史,是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旨在解決供熱系統和建筑節能領域的實際問題。主要培養滿足該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下設研究方向為集中供熱系統運行優化,室內人工熱濕環境與空氣質量的研究,冷熱源應用技術研究。
該學科學術團隊科研水平高,工程實踐能力強。近年來,與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山東建筑大學、河北工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完成市廳級以上項目20項;發表論文57篇,獲得市廳級以上獎勵3項。
本學科方向研究成果“鍋爐供暖綜合節能技術”在北京軍區全面推廣,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供熱系統優化規劃及實施策略”應用于張家口市區、宣化區供熱工程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出的一級控制器結合二級控制器的控制調節方法,保證了供熱系統的安全與節能運行。學校投入300多萬元用于購置先進的科研教學設備,同時利用橫向課題,實現了獨特的供熱網絡實際運行科學研究平臺,為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科研平臺保障。
081405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研究方向為工程結構抗震,結構安全性評估,工程結構振動與控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機理和抗震、減震基本理論,結合結構振動控制,提出新型抗震結構體系和構件,建立依據性能設計的結構抗震、減震設計理論和方法,提高結構抗震性能以減少地震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該學科科學研究瞄準前沿,在考慮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結構抗震與控制技術方面,突破傳統抗震方式,引入自控、機械、電子等領域的相關技術及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方法,使智能控制、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與傳統的工程結構相結合,形成新的隔震和減震方向。針對凸起地形、地下隧洞、建筑群等復雜場地條件下建筑結構抗震進行研究,為高層結構抗震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
本學科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擁有擬靜力/擬動力結構試驗數字液壓加載系統、液壓伺服加載系統等多套先進科研設備,能夠滿足研究生培養的科研需要。
該學科科研成果水平較高。“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對結構控制的影響”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考慮結構-地下室-樁-土相互作用的結構智能控制研究” 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新型阻尼器與建筑結構智能控制研究”、“復雜場地條件下建筑結構抗震技術研究”和 “拓撲優化設計在預應力鋼結構中的應用研究”等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公開發表科研論文48篇,其中在國際會議及核心期刊發表22篇,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0篇。
081406橋梁與隧道工程
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隸屬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多年來致力于培養道橋結構健康監測與維修加固技術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城市道路橋梁的設計、施工、管理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撐,下設研究方向為橋梁監測、評估與加固,大跨橋梁結構設計理論,鋼筋混凝土結構行為分析及研究,隧道安全與監控,快速拼裝結構的技術研究及應用。
該學科學術團隊年齡結構合理,主持承擔省部級、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特等獎1項。發表論文86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8篇。
該學科充分發揮土木工程學科的優勢,依托河北省高校道橋結構健康監測與維修加固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和土木工程結構實驗中心,與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道橋研究與技術開發基地。
該學科科研方向注重前瞻性和應用性,以建筑業的實際需求為引導,與企業聯合申報科研項目、聯合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了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項目《城市橋梁安全性評定和快速保障及修復技術研究》由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完成,對城市大型橋梁的安全性評定、災害狀態下城市橋梁的快速修復保障和橋梁的修復加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成果被應用于張家口、承德境內7座城市橋梁和京張、京沈、保津和石安四條高速公路橋梁評估和加固維修項目中。共計節約投資912.68萬元,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有效的減少了因橋梁加固修復對交通的影響。 “SPJ900/32箱梁架橋機的研制及應用”、“DXZ32/900型下承自行式移動模架研制及現澆箱梁施工技術研究”等項目均為校企合作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到重大工程建設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081302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屬建筑學一級學科,為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下設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設計。
方向一: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向研究成果已經多次運用于本地區的工程實踐中,并呈現出向周邊地市擴展的良好態勢,為地方經濟和建筑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該學科團隊學科背景多元,學術素質較高。擁有一支涵蓋建筑學、城市規劃、藝術學等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學術團隊,成員由理論實踐并重的雙師素質教師組成,有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多人,學術團隊中有多人兼任設計院總工、院長等職務,具有一批青年學術骨干,是一支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學術隊伍。近5年承擔了一批華北地區城市與建筑色彩理論與設計研究項目,出版學術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
該學科擁有先進的教學與科研資源。擁有1個校辦建筑設計研究院、3個校辦研究所、21個具有甲級資質的校外教學科研基地,三維掃描儀、三維成型機、建筑隔聲測試系統、建筑節能綜合測試系統等科研、實驗設施國內先進。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研究過程中提出了“城市建筑基調色按照城市發展軌跡從中低明度的冷灰色向中高明度的暖灰色過渡,體現城市根深葉茂和其生命生長的軌跡”;“從宏觀(城市)—中觀(片區、街道)—微觀(建筑)實行對城市建筑色彩的理性控制”等獨到見解。在河北省城鎮建設“三年大變樣”、“三年上水平”等重大民心工程中,主持了多座城市的色彩規劃和多條街道的環境整治設計,獲河北省城鄉規劃編制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為碩士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與科研條件。
課題來源廣泛,項目資金充足。研究課題涉及醫療、文教、交通、酒店、辦公、休閑娛樂等多種公共建筑項目,研究設計成果應用于本地區大、中型工程實踐,每年都主持完成一批單項項目資金達上百萬、上千萬元的建筑設計與工程項目,為本學科的發展和碩士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研究項目獲河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2項。
方向二: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方向是我校傳統優勢方向。該研究方向以低碳生態思想為指導,針對地域城市氣候特點,綜合運用社會、經濟、地理等科學知識,探索社區結構、形態與布局演變規律;調查社區、家庭與人群,制定住房發展政策、模式與戰略;分析居民行為、心理與生理,規劃社區環境、設施與建筑。提出營造避風向陽、通風透光、隔聲減噪、空氣清新的社區小氣候,以城市規劃的手段達到綠色節能、生態低碳、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形成地方特色的人居環境。特別是“居住小區室外交往空間設計研究”成果大量運用于住區設計實踐,全面提升了鄰里關系品質。
該方向團隊結構合理,行業學術地位高,擁有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規劃師、注冊咨詢師、注冊建造師等多位雙師結構人才。在居住小區室外交往空間設計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作為規劃咨詢及評審專家長期參與華北地區城鄉規劃建設項目的技術咨詢和評審工作。
該學科科研條件優良,社會服務能力強。擁有日照分析、室內外噪聲、熱工測試、三維建模、空間分析等先進研究測試設備。創新學科建設發展模式,實現校內外資源優化組合,發揮政府和行業企業的信息采集和資源優勢,聯合創建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合作共建21個有甲級規劃設計資質的校外教學科研基地,聯合培養人才,聯合科技攻關,聯合服務社會,為地方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主持完成省廳級各類課題20多項;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持編制了100余項城鎮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項目;獲省城鄉規劃編制成果二、三等獎各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指導學生在全國規劃設計大賽中獲獎30余項。
081304建筑技術科學
建筑技術科學專業屬建筑學一級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寒地氣候條件下的城鄉規劃及建筑設計,通過綠色建筑技術措施,解決建筑表皮所用材料及工程構造做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貫徹低碳、節能、綠色、環保、安全的建筑技術設計理念,為綠色建筑設計提供技術保障。
該學科緊密結合寒地建筑的綠色設計技術需求,取得了10余項成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提出了“太陽能建筑一體化”、“ 雨水回收技術設計”, “寒冷地區新農村生態型住宅節能關鍵技術集成”、“寒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墻體節能改造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三年大變樣”等重大民心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該學科在多年研究實踐中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多學科融合創新的研究隊伍。近5 年主持和參加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住建廳項目10余項,主持工程設計項目近百項。
設有寒地建筑技術研究所、建筑物理實驗室。擁有建筑節能綜合測試系統、建筑隔聲測試系統、基于物聯網的能效測控管理系統、現場圍護結構熱工測試系統、建筑熱工缺陷檢測系統等國內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為開展多方面學術研究與工程實踐提供了先進而可靠的科研平臺。
135108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是融合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經濟管理等為一體的新興學科,我校在培養定位上將藝術與建筑相融合,圍繞環境藝術設計這一主題,設置了建筑室內外裝飾藝術、公共空間環境藝術、城市與建筑色彩設計和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等4個特色鮮明的領域范圍。該學科面向環境藝術行業企業第一線,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能夠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該學科擁有一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多人擔任省市級設計學術機構領導職務,有國家各類執業資格的教師20多人。近5年來,完成了實際工程設計項目100余項,獲各類獎勵20余項,服務社會能力強,為地方和區域城鄉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該科研平臺先進,基礎條件優越,建有寒地建筑科學研究實驗中心,有1個校辦設計院、3個校辦研究所、21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充分保障了科研和實踐教學的實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85213建筑與土木工程
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面向建筑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善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具有創新意識,能夠勝任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任職崗位要求,具備國家注冊執業資格相關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