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代碼:[807]
考試科目名稱:程序設計基礎
一、考核目標
考查學生對程序設計基本知識和程序設計方法的掌握程度,對程序設計中簡單數據結構和算法的掌握程度,運用C語言編寫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180分鐘,滿分:150分。
(二)題型結構
1. 選擇題: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2. 填空題: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3. 程序閱讀題: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4. 程序設計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C程序的基本結構(約%5,8分)
1. 理解程序的構成。
2. 知道函數的開始和結束,掌握main函數的使用。
3. 了解頭文件,會使用程序注釋。
4. 熟悉程序的編輯、編譯、鏈接和運行。
(二)數據類型及其運算(約10%,15分)
1. 掌握數據類型及其定義方法。
2. 熟悉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級和結合性。
3. 理解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
4. 掌握表達式類型和求值規則。
5. 理解表達式語句,空語句,復合語句。
6. 熟練使用輸入輸出函數,正確輸入數據,正確設計輸出格式。
(三)選擇結構程序設計(約10%,15分)
1. 熟練使用if 語句實現選擇結構。
2. 能使用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3. 熟悉選擇結構的嵌套。
(四)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約10%,15分)
1. 熟練使用for循環結構。
2. 熟練使用while和do-while循環結構。
3. 會使用continue語句和break語句。
4. 熟悉循環的嵌套。
(五) 數組的定義和引用(約10%,15分)
1. 掌握一維數組和二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數組元素的引用。
2. 熟悉字符串與字符數組。
(六) 函數(約10%,15分)
1. 熟悉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2. 掌握函數的定義方法,函數的類型和返回值。
4. 理解形式參數與實際參數,理解參數值的傳遞。
5. 掌握函數的調用,理解函數嵌套和遞歸。
6. 理解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
7. 了解變量的存儲類別,變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七) 編譯預處理(約5%,7分)
1. 會使用宏定義。
2. 會使用“文件包含”。
(八) 指針(約10%,15分)
1. 理解地址與指針變量的概念,地址運算符與間址運算符。
2. 理解數組和字符串的地址,了解指向變量、數組、字符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變量的定義。
3. 會使用指針作函數參數。
(九) 結構體與共用體(約10%,15分)
1. 會使用typedef定義新類型。
2. 掌握結構體類型數據的定義及成員的引用。
3. 了解共用體類型數據的定義及成員的引用
(十) 文件操作(約5%,8分)
1. 理解文件類型指針。
2. 熟練掌握文件的打開與關閉。
3. 熟悉文件的讀寫、文件的定位。
(十一) 基本數據結構與算法(約15%,22分)
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
3. 理解線性表的定義,掌握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4. 理解棧和隊列的定義,掌握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5. 初步掌握線性單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6. 掌握順序查找與二分法查找算法,熟悉基本排序算法。 五、主要參考書目
[1] 恰汗•合孜爾. C語言程序設計(第3版).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0.
考試科目代碼: [805]
考試科目名稱: 電路分析
一、考核目標:掌握電路理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靈活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解決綜合性電路問題。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80分鐘,滿分:150分
(二)題型結構
1、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2、分析計算題:8小題,共10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約3%)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電路的基本組成,理想元件與電路模型的概念;
2、掌握電流和電壓的基本概念;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的設定;
3、掌握電阻元件、獨立源、受控源的伏安特性;吸收、發出功率的表達式和計算方法;
4、掌握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和電壓定律。
(二)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約10%)
考試內容與要求:
1、理解電路等效的概念;
2、掌握電阻的串、并聯和混聯計算;
3、掌握電阻的Y-△變換;
4、掌握實際電源的電壓源模型與電流源模型的等效變換;
5、掌握一端口電路輸入電阻的定義和計算。
(三)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約10%)
考試內容與要求:
1、理解電路圖論的初步知識,圖、樹、樹枝、連枝、平面圖等的概念;
2、掌握獨立結點、獨立回路的概念及KCL、KVL獨立方程數;
3、掌握支路電流法、網孔電流法、回路電流法、節點電壓法。
(四)電路定理(約10%)
1、掌握疊加定理、齊性定理、替代定理;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
2、掌握直流電路最大功率傳輸定理及其應用;
3、了解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和對偶原理。
(五)儲能元件(約3%)
1、掌握電容、電感元件的伏安關系及功率、能量計算;
2、掌握電容、電感元件的串、并聯計算。
(六)一階電路和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約15%)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換路定理和初始值、穩態值的計算,掌握時間常數的概念及計算;
2、掌握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全響應,掌握一階電路暫態分析的三要素法;
3、掌握一階電路階躍響應和沖激響應計算;
4、掌握二階電路過渡過程的三種狀態及判斷條件;
5、了解二階電路的階躍響應和沖激響應。
(七)相量法(約10%)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有效值、相位差計算;
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形式、正弦量的相量圖;
3、掌握電路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及電路定理的相量形式。
(八)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約10%)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復阻抗、復導納的概念及計算;以阻抗或導納判斷電路的性質;
2、掌握電路相量圖的畫法,掌握用相量圖分析正弦穩態電路;
3、掌握用直流電路的分析方法和理論求解正弦穩態電路;
4、掌握正弦穩態電路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復功率的計算,電路功率因數的計算與提高;
5、掌握交流電路最大功率傳輸定理及其應用。
(九)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約5%)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復自感、互感、耦合、同名端的概念;
2、掌握耦合電感的伏安特性和等效模型;
3、掌握含有耦合電感電路的分析計算;
4、理解空心變壓器和理想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理想變壓器的電壓、電流、阻抗變換作用及應用。
(十)電路的頻率響應(約5%)
考試內容與要求:
1、了解網絡函數的定義與分類;
2、理解RLC串聯電路的頻率響應;
3、掌握RLC電路的串聯諧振、并聯諧振的特點與計算。
(十一)三相電路(約10%)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三相電路的特點;
2、掌握對稱三相電路的不同連接方式的電壓、電流計算;
3、理解三相不對稱電路的中性點漂移現象、三相四線制的優勢,不對稱三相電路的電壓、電流計算;
4、掌握三相電路功率的計算、測量。
(十二)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和信號的頻譜(約4%)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非正弦周期函數的典型傅里葉級數、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2、掌握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分析方法。
(十三)二端口網絡(約5%)
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二端口的概念;
2、掌握二端口的Y、Z、T(A)、H方程及其參數;
3、掌握二端口的等效電路;
4、掌握二端口級聯、串聯、并聯時參數方程的求解。
5、了解回轉器和負阻抗變換器。
五、主要參考書目
邱關源主編(羅先覺修訂):《電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考試科目代碼:[806]
考試科目名稱:信號與系統
一、考核目標
(一)考察考生對信號與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考察考生利用時間域和變換域經典分析方法解釋和計算信號、系統及其相互之間約束關系。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80分鐘,滿分:150分
(二)題型結構
1、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2、填空題: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綜合題:7小題,每小題15分,共105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信號與系統的基本知識,15%
考試內容:
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考試要求:
(1)了解基本信號及其兩種(函數表達式和波形圖)表示方法
(2)掌握信號的時間運算
(3)理解系統的分類及系統的基本性質
(二)連續系統的時域分析,15%
考試內容:
連續時間信號與系統的時域經典解法
考試要求:
(1)掌握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的概念、性質及其求法
(2)理解沖激響應和階躍響應
(3)掌握卷積和卷積的圖解法
(4)理解系統響應的時域求法
(三)傅里葉變換,20%
考試內容:
信號的頻譜分析方法
考試要求:
(1)理解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頻譜結構和頻帶寬度,
(2)掌握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3)掌握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4)理解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時域抽樣定理。
(四)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20%
考試內容:
連續時間信號與系統的復頻域分析方法
考試要求:
(1)掌握拉氏變換的定義及其性質,
(2)理解復頻域分析法,
(3)掌握拉氏逆變換
(4)了解系統函數H(s),系統的零極點分布決定系統的時域、頻率特性,
(五)傅里葉變換應用于通信系統,10%
考試內容:
利用頻域分析方法考察基本通信問題
考試要求:
(1)掌握利用系統函數求響應,
(2)了解理想低通濾波器,
(3)理解從抽樣信號恢復連續時間信號,
(六)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10%
考試內容:
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的基本表示與建模方法
考試要求:
(1)掌握離散時間信號的描述及其運算
(2)理解離散卷積及其性質
(3)理解線性離散系統的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4)了解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法
(七)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10%
考試內容:
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的Z變換
考試要求:
(1)掌握Z變換定義、性質,典型序列的z變換,
(2)理解Z逆變換
(3)理解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
(4)了解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H(z)定義,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鄭君里 主編:《信號與系統》,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復試)
考試科目代碼:[04]
考試科目名稱:C語言程序設計
一、考核目標
考查學生對程序設計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考生應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的語法規則及程序結構,掌握一些常用的程序設計方法,能利用程序設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 選擇題: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2. 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 程序閱讀題: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4. 程序設計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C語言概述(約占5%)
1.了解C語言的特點及發展。
2.理解程序的基本結構。
3.熟悉程序的編輯、編譯、鏈接和運行。
4.了解算法基本概念及流程圖。
(二)數據類型、運算符與表達式(約占5%)
1.掌握各種數據類型及其定義方法。
2.熟悉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級、結合性。
3.了解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
4.熟悉表達式類型和求值規則。
(三)順序程序設計(約占5%)
1.掌握表達式語句、復合語句以及賦值語句。
2.掌握數據的輸入/輸出。
(四)選擇結構程序設計(約占10%)
1.掌握if語句實現選擇結構。
2.掌握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五)循環控制(約占10%)
1.掌握for循環結構。
2.掌握while和dowhile循環結構。
3.熟悉continue、break、return語句。
4.熟悉循環的嵌套。
(六)數組(約占15%)
1.掌握數組的定義和初始化。
2.掌握數組元素的引用方法。
3.掌握一維和二維數組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算法。
4.了解字符數組的存儲結構,熟悉字符串的輸入/輸出。
5.掌握字符串進行處理的基本函數和對字符串進行處理的基本算法。
(七)函數(約占15%)
1.掌握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2.掌握函數的定義方法。
3.理解函數的類型和返回值。
4.理解形式參數與實在參數的區別,參數值的傳遞。
5.理解函數的一般調用和嵌套調用,學會遞歸調用。
6.理解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
7.了解變量的存儲類型,變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理解內部函數和外部函數。
(八)預處理命令(約占5%)
1.了解編譯預處理的概念和特點。
2.理解宏定義及其使用。
3.會使用“文件包含”。
(九)指針(約占15%)
1.理解指針的概念及指針的定義。
2.熟悉指針運算。
3.掌握指向變量、數組、字符串、函數的指針變量。
4.掌握用指針作函數參數。
5.掌握指針數組和指向指針數據的指針的概念及其定義方法。
6.理解動態內存分配與指向它的指針變量。
(十)結構體與共用體(約占10%)
1.掌握結構體類型和結構體變量。
2.掌握結構體數組和結構體指針。
3.了解共用體類型。
4.了解枚舉類型。
(十一)文件(約占5%)
1.理解文件類型指針。
2.掌握文件的打開與關閉。
3.掌握文件的讀與寫。
五、主要參考書目
[1] 恰汗•合孜爾. C語言程序設計(第三版).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0.
考試科目代碼:[ 02]
考試科目名稱:電子線路
一、考核目標
(一)模擬部分:考查考生對模擬電子技術基本概念、基本電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設計思路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模擬電子技術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數字部分:考查考生對《數字電路》的基本內容、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對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問答題:2小題,共16分
4、分析計算題:4小題,共44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模擬部分,50%(50分)
1、運算放大器
考試內容:
信號及其描述;放大電路模型與主要性能指標;理想運放,虛短、虛斷;同相、反相放大電路及應用。
考試要求:
(1)掌握信號源的戴維南和諾頓等效電路。
(2)了解信號的時域與頻域描述方法。
(3)掌握放大電路模型及主要性能指標(增益、輸入電阻、輸出電阻、上下限截止頻率)概念及計算方法。
(4)掌握利用“虛短”和“虛斷”概念分析運算電路的方法。
(5)掌握利用理想運放構成同相放大、反相放大、求差、求和、積分、微分電路的方法。
2、二極管及應用
考試內容:
半導體基礎、PN結、二極管。
考試要求:
(1)了解本征半導體、雜質半導體和PN結的形成。
(2)熟悉漂移、擴散,耗盡層、空間電荷區等概念;了解PN結基本特性。
(3)熟練掌握二極管理想模型、恒壓降模型、小信號模型,并能進行二極管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4)掌握穩壓管伏安特性、等效電路及簡單應用。
3、雙極結型三極管及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
BJT;BJT的V-I特性曲線;靜態工作點及其穩定;H參數小信號模型;BJT放大電路(包括組合放大);放大電路頻率響應。
考試要求:
(1)了解BJT結構、符號表示、工作原理及電流分配關系。
(2)了解BJT的V-I特性曲線,三個工作區域條件與特點。
(3)熟練畫出放大電路的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小信號等效電路。
(4)掌握圖解法分析失真情況。
(5)掌握BJT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動態工作參數的計算方法。
(6)了解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掌握射極偏置電路穩定靜態工作點。
(7)掌握BJT各種組態放大電路的特點。
(8)掌握兩級放大電路的交直流等效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9)了解BJT高頻小信號模型,共射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分析方法。
(10)掌握波特圖的繪制方法,根據波特圖確定上、下限頻率,中頻電壓增益等參數。
4、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
MOSFET、JFET及其放大電路。
考試要求:
(1)了解MOSFET、JFET的結構、符號表示以及工作原理,輸出特性,轉移特性。
(2)掌握導電溝道概念、溝道調制效應以及場效應管的三個工作區域條件。
(3)掌握MOSFET主要參數(直流參數、交流參數)及其意義。
(4)掌握場效應管構成的各種組態的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計算、利用低頻小信號模型分析與計算動態性能指標。
(5)理解各種組態放大電路在放大倍數、輸入輸出阻抗、帶寬等性能特性。
5、模擬集成電路
考試內容:
電流源電路、差分放大電路、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
考試要求:
(1)掌握典型電流源電路的分析:鏡像電流源、微電流源和多路電流源等。
(2)掌握差分式放大電路結構、差模信號、共模信號概念。
(3)掌握四種接法射極耦合差分式放大電路主要技術指標的計算。
(4)理解共模抑制比的概念及其計算。
(5)了解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
(6)了解放大電路中噪聲種類;掌握電阻熱噪聲特點,噪聲系數概念。
6、反饋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
反饋的基本概念和分類、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四種組態、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近似計算、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及穩定工作條件。
考試要求:
(1)掌握與理解開環與閉環、正反饋與負反饋、直流反饋與交流反饋、電壓反饋與電流反饋、串聯反饋與并聯反饋等概念。
(2)掌握瞬時極性法判斷正、負反饋。
(3)掌握四種負反饋電路組態的判斷。
(4)掌握深度負反饋條件下放大電路電壓增益、輸入、輸出電阻的計算。
(5)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放大倍數在不同組態下的物理意義。
(6)掌握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7)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自激振蕩及穩定工作條件,穩定裕度的計算方法。
7、功率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
功率放大電路特點、乙類、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考試要求:
(1)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特點。
(2)掌握交越失真概念。
(3)掌握乙類、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的性能分析及功率BJT選型。
8、信號處理與信號產生電路
考試內容:
有源濾波電路,正弦波振蕩電路、電壓比較器。
考試要求:
(1)掌握有源濾波電路組成、特點及分析方法。
(2)掌握正弦波振蕩電路的起振與平衡條件。
(3)掌握RC和LC正弦波振蕩電路組成、工作原理與典型電路計算。
(4)掌握單限、遲滯比較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和技術指標計算。
9、直流穩壓電源
考試內容:
直流穩壓電源組成、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串聯反饋式穩壓電路、三端集成穩壓器。
考試要求:
(1)了解直流穩壓電源組成及各部分作用。
(2)掌握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工作原理,性能指標、器件選型參數計算。
(3)掌握串聯反饋穩壓電路組成、穩壓原理,計算輸出電壓、調整管極限參數。
(4)掌握常用三端集成穩壓器芯片(78XX,79XX,LM317)的典型應用。
(二)數字部分,50%(50分)
1、數制和碼制
考試內容:
數字信號的描述;數制和碼制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不同數制和編碼的轉換;二進制數的算術運算。
考試要求:
(1)了解數字集成電路的特點,數字信號的描述方法。
(2)掌握十進制、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及不同數制之間的相互轉換。
(3)掌握二進制有符號數原碼、反碼和補碼的概念及補碼運算規則。
(4)掌握8421BCD碼、余3碼、格雷碼和ASCII碼
2、邏輯代數基礎
考試內容: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基本公式和定理;邏輯函數及其表示方法; 邏輯函數形式的轉換;邏輯函數的化簡。。
考試要求:
(1)掌握邏輯變量、邏輯函數和與、或、非三種基本運算概念。
(2)掌握邏輯函數的各種表示表示方法(真值表、邏輯函數表達式、邏輯圖、波形圖和卡諾圖)及其相互轉換。
(3)熟悉邏輯代數的基本公式和定律,掌握邏輯代數的三個基本規則(代入規則、反演規則、對偶規則)。
(4)掌握利用邏輯代數與卡諾圖對邏輯函數進行轉換與化簡。
3、邏輯門電路
考試內容:
CMOS門電路、TTL門電路。
考試要求:
(1)了解MOS管、BJT管的開關特性。
(2)了解基本CMOS門電路和TTL門電路的電路結構、工作原理、輸入輸出特性。
(3)掌握CMOS、TTL門電路、三態門的應用方法。
(4)掌握邏輯門電路使用中的多余輸入端的處理。
4、組合邏輯電路
考試內容:
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編碼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和數值比較器;可編程邏輯器件PLD。
考試要求:
(1)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3)掌握編碼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和數值比較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邏輯功能及應用。
(4)了解可編程邏輯器件PLD結構和分類,掌握可編程邏輯器件PLD表示方法及組合邏輯電路的PLD 實現。
5、鎖存器與觸發器
考試內容:
鎖存器、 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考試要求:
(1)掌握SR、D鎖存器的邏輯功能。
(2)掌握JK、D觸發器的邏輯功能以及用特性表、特性方程、狀態圖對這些觸發器進行描述的方法。
(3)理解常用集成觸發器的異步置位、復位功能以及現態與次態,電平觸發與邊沿觸發等基本概念。
(4)掌握觸發器電路的波形分析方法。
6、時序邏輯電路
考試內容:
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及分類;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中規模集成計數器的邏輯功能和使用 。
考試要求:
(1)了解時序邏輯電路的模型、分類和功能描述。
(2)理解同步與異步時序電路,電路現態與次態等時序電路概念。
(3)掌握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4)理解常用中規模集成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計數器的功能,掌握74374、74161使用方法,掌握用集成計數器74161構成任意進制計數器的方法。
7、半導體存儲器
考試內容:
只讀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存儲器容量的擴展 。
考試要求:
(1)了解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及特點,結構組成。
(2)掌握半導體存儲器字、位、存儲容量、地址等基本概念。
(3)掌握半導體存儲器容量的擴展方法。
8、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考試內容:
D/A和A/D的基本概念;倒T型電阻網絡D/A轉換器; 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A/D轉換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術指標。
考試要求:
(1)理解D/A轉換器的概念,掌握倒T形電阻網絡D/A轉換器的工作原理及輸出和輸入關系的計算。
(2)了解A/D轉換器的概念、一般工作過程以及主要類型。
(3)理解D/A、A/D轉換器的分辨率和轉換速度。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康華光 主編:《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康華光 主編:《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考試科目代碼:[03]
考試科目名稱:計算機網絡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及各層協議的基本工作原理,典型計算機網絡的特點,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及現狀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運用計算機網絡原理和計算機網絡技術解決網絡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簡答(計算)題: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綜合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內容
1、計算機網絡概述 10%(10分)
(說明:分數分布為原則上的比例,但是不保證試題分數分布完全符合該原則,以下同。)
考試內容: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2)因特網的發展和組成
3)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4)網絡的分層和體系結構
考試要求: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識記: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的兩大組成部分,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計算機網絡的分類:按拓撲結構分類,按網絡交換方式分類,按網絡的覆蓋范圍分類,按網絡傳輸技術分類。
領會:星形、總線形、環形拓撲結構的特征和優、缺點。
2)因特網的發展和組成
識記:網絡的網絡,internet 和 Internet 的區別,因特網發展的三個階段,RFC 文檔、ISO、ITU 、IRTF和IETF的含義。
領會:因特網的組成: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的組成及作用,端系統的通信方式及特點,三種交換技術(電路、分組、報文)的比較。
3)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識記:速率、帶寬的含義及單位,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利用率的含義。
領會:數據經歷的總時延及產生的地方;時延與網絡利用率的關系。
4)網絡的分層和體系結構
識記: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協議的概念,網絡通信協議三要素:語義、語法、時序關系。OSI參考模型及每層的功能,OSI/RM對等實體的通信。TCP/IP參考模型及每層的功能,TCP/IP協議簇內容。
領會:OSI/RM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兩者相似之處:基于協議棧的概念,分層體系結構;兩者不同之處:層的數目不同,面向連接的和無連接的服務機制。
2、物理層 10%(10分)
考試內容:
1) 物理層的功能
2)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3) 傳輸媒體
4) 信道復用技術
5) 數字傳輸系統
6) 寬帶接入技術
考試要求:
1) 物理層的功能
識記:物理層提供的功能,四個特性。
2)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識記:數據、信號、模擬、數字、調制、解調概念,數據通信的方式(按信號傳送方向與時間的關系分為單向通信、雙向交替通信和雙向同時通信三種,按發送方和接收方時序控制分為異步傳輸和同步傳輸兩種),常用的調制和編碼技術,奈氏準則的含義,信噪比,波特和比特的關系。
領會:給定基帶信號,能用常用的三種調制方法和差(微)分曼徹斯特編碼劃出相應的波形;香農公式(C = W log2(1+S/N) b/s )的含義及應用
3) 傳輸媒體
識記:傳輸媒體的分類(導引型傳輸媒體和非導引型傳輸媒體),常用傳輸媒體種類及各自的特性。
4) 信道復用技術
識記:四種信道復用技術,各自的特點及典型的應用。FDM、TDM、WDM和CDM代表的含義。
5) 數字傳輸系統
識記:T1和E1標準的含義,應用的范圍、線路的速率。SONET、SDH代表的含義。
6) 寬帶接入技術
識記:ADSL、HFC、FTTx(H,B,C)的含義,DMT 技術。
領會:ADSL 的特點,線路的速率及典型應用。
3、數據鏈路層15%(15分)
考試內容:
1) 數據鏈路層概述
2) 點對點協議 PPP
3)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4) 擴展的以太網
5) 高速以太網
考試要求:
1) 數據鏈路層概述
識記:數據鏈路層的功能,數據鏈路的概念,數據鏈路層使用的兩種信道類型,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差錯檢測),幀的組成,數據鏈路層差錯檢測的主要方法(CRC),無差錯接受和可靠傳輸。
領會:用0比特填充解決透明傳輸的方法;循環冗余檢驗的方法。
2) 點對點協議 PPP
識記:PPP的含義及應用,PPP 協議的三個組成部分,PPP 協議的幀格式。
領會:PPP協議的透明傳輸問題。
3)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識記:MAC地址及其構成,兩個標準(DIX Ethernet V2,IEEE 802.3),CSMA/CD 協議的含義,爭用期或碰撞窗口,最短有效幀長。
領會:以太網的服務特點,以太網的MAC幀格式,CSMA/CD 協議的工作原理及解決的問題。
4) 擴展的以太網
識記:集線器的以太網在邏輯上仍是一個總線網,各工作站使用的還是 CSMA/CD 協議,并共享邏輯上的總線。碰撞域、透明的概念,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工作層次。
領會:透明網橋的自學習和轉發幀(網橋的工作原理),集線器、交換機與碰撞域的關系,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區別,虛擬局域網VLAN及其作用。
5) 高速以太網
識記:100BASE-T、吉比特以太網、10吉比特以太網的含義。
4、網絡層 30%(30分)
考試內容:
1)網絡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2)網際協議IP
3)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4)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ICMP
5)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考試要求:
1)網絡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識記:網絡層提供的兩種服務(虛電路交換、數據報交換)
領會:比較虛電路服務與數據報服務。
2)網際協議 IP
識記:IP、IP地址、ARP的概念,分類 IP地址的組成及特點,IP數據報、IP首部的組成,路由器的分組轉發算法。
領會:IP地址的類型判別,IP 數據報分片與重組, IP 地址與硬件地址的比較,使用 ARP 的四種典型情況。
3)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識記: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的意義,子網掩碼的構成及作用,CIDR及地址塊。
領會:子網設計的方法,最長前綴匹配與路由聚合。
4)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ICMP
識記:ICMP的概念,ICMP 報文的種類。
領會:ICMP的典型應用
5)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識記:路由的分類,常用路由協議的類型,路由表、RIP、OSPF、LSDB、BGP的概念,RIP的 “距離”,OSPF的分組類型,OSPF的區域劃分,路由器的工作層次。
領會:距離向量算法應用,大規模網絡中OSPF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5、運輸層 15%(15分)
考試內容:
1) 運輸層協議概述
2) 用戶數據報協議 UDP
3) 傳輸控制協議 TCP 概述
4) TCP 可靠傳輸的實現
5) TCP的流量控制
6) TCP 的擁塞控制
7) TCP 的運輸連接管理
考試要求:
1) 運輸層協議概述
識記:運輸層的功能,運輸層提供面向連接的TCP 和無連接的UDP協議,UDP、TCP概念,端口的類型。
領會:UDP、TCP的特點以及適用場合。
2) 用戶數據報協議 UDP
識記:UDP 用戶數據報的組成,UDP 的首部格式。
3) 傳輸控制協議 TCP 概述
識記:每一條 TCP 連接有兩個端點,TCP 連接的端點叫做套接字(socket)或插口(IP地址: 端口號)。
領會:TCP 報文及TCP的首部的組成。
4) TCP 可靠傳輸的實現
識記:停止等待協議、 ARQ協議。
領會:利用滑動窗口機制實現TCP的可靠傳輸。
5) TCP的流量控制
識記:流量控制概念。
領會:利用滑動窗口機制實現TCP的流量控制。
6) TCP 的擁塞控制
識記:網絡產生擁塞的原因,擁塞控制的幾種常用方法,RED概念。
領會: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的關系。
7) TCP 的運輸連接管理
識記:運輸連接的三個階段。
領會:用三次握手建立 TCP 連接。
6、應用層 10%(10分)
考試內容:
常用的應用層協議
考試要求:
識記: DNS、FTP、HTTP、DHCP、SMTP、POP3的含義及各協議的作用,URL的格式及作用,域名系統的組成,域名解析過程。
7、其他 10%(10分)
考試內容:
網絡安全基礎,無線局域網基礎,下一代因特網的網際協議。
考試要求:
識記:計算機網絡面臨的安全性威脅,兩類密碼體制,防火墻的分類,數字簽名、無線AP、熱點的概念,IPv6特點及地址格式,IPv4向IPv6過渡的策略。
領會:CSMA/CA的工作原理
五、主要參考書目
謝希仁主編:《計算機網絡(第6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年版。
考試科目代碼:[01]
考試科目名稱:數字信號處理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學生對數字信號處理的基礎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運用數字信號處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填空題:15小題(空),每空2分,共30分
2、畫圖簡答題: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3、綜合計算題:4小題,每小題12分,共48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五、考試內容
1、數字信號處理緒論 (約5%)
考試內容:
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概念;數字信號處理的實現方法;數字信號處理的特點。
考試要求:
(1)理解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數字信號處理的特點。
2、離散信號和系統的時域分析 (約10%)
考試內容:
時域離散信號分析;時域離散系統分析;時域離散系統的輸入輸出描述法;模擬信號數字處理方法。
考試要求:
(1)理解模擬信號數字處理方法;
(2)了解應用時域離散系統分析;
(3)綜合應用時域離散系統的輸入輸出描述法。
3、離散信號和系統的頻域分析 (約12%)
考試內容:
序列傅立葉變換的定義及性質;周期序列的傅立葉級數及傅立葉變換表示;時域離散信號的傅立葉變換與模擬信號的傅立葉變換之間關系;序列的Z變換;利用Z變換分析信號與系統的頻域特性。
考試要求:
(1)理解序列傅立葉變換的定義及性質;
(2)理解周期序列的傅立葉級數及傅立葉變換表示;
(3)了解序列傅立葉變換的定義及性質;
(4)理解時域離散信號的傅立葉變換與模擬信號的傅立葉變換之間關系;
(5)綜合應用序列的Z變換;
(6)綜合應用利用Z變換分析信號與系統的頻域特性。
4、離散傅立葉變換 (約15%)
考試內容:
離散傅立葉變換的定義;離散傅立葉變換的基本性質;頻率域采樣;DFT的應用。
考試要求:
(1)理解頻率域采樣;
(2)掌握離散傅立葉變換的定義;
(3)掌握離散傅立葉變換的基本性質;
(4)熟練掌握DFT應用。
5、快速傅立葉變換 (約15%)
考試內容:
基2FFT算法;進一步減少運算量的措施。
考試要求:
(1)理解分裂基FFT算法;
(2)領會進一步減少運算量的措施
(3)綜合應用基2 FFT算法。
6、時域離散系統的基本網絡結構 (約13%)
考試內容:
用信號流圖表示網絡結構;無限長脈沖響應基本網絡結構;有限長脈沖響應基本網絡結構。
考試要求:
(1)掌握應用無限長脈沖響應基本網絡結構;
(2)熟練應用用信號流圖表示網絡結構。
7、無限脈沖響應數字濾波器的設計 (約15%)
考試內容:
數字濾波器的基本概念;模擬濾波器的設計;用脈沖響應不變法設計IIR數字濾波器;用雙線性變換法設計IIR數字濾波器;IIR數字濾波器優化設計法。
考試要求:
(1)理解IIR數字濾波器優化設計法;
(2)理解數字濾波器的基本概念;
(3)了解模擬濾波器的設計;
(4)綜合應用用脈沖響應不變法設計IIR數字濾波器;
(5)綜合應用用雙線性變換法設計IIR數字濾波器。
8、有限脈沖響應數字濾波器的設計 (約15%)
考試內容:
線性相位FIR數字濾波器的條件和特點;窗函數法設計FIR濾波器;頻率采樣法設計FIR濾波器;切比雪夫逼近法設計FIR濾波器;IIR和FIR濾波器的比較。
考試要求:
(1)理解線性相位FIR數字濾波器的條件和特點;
(2)理解IIR和FIR濾波器的比較;
(3)綜合應用切比雪夫逼近法設計FIR濾波器;
(4)綜合應用窗函數法設計FIR濾波器;
(5)綜合應用頻率采樣法設計FIR濾波器。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高西全,丁玉美 編著:《數字信號處理》(第二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加試)
考試科目代碼:[002]
考試科目名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MCS51系列單片機(選擇AT89C51機型)的內部結構、片內外設、基本原理、指令系統的掌握程度。
(二) 考查考生對MCS51系列單片機(選擇AT89C51機型)應用系統硬件和軟件的基本設計和開發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分析簡答題:6小題,每小題8分,共48分
2、綜合設計題:3小題,共52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單片機基本原理部分,50%(50分)
考試內容:
單片機的片內硬件結構、指令系統,片內外設。
考試要求:
1、了解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包括CPU、存儲器結構、P0-P3并行I/O端口,時鐘及復位電路。
2、了解片內中斷系統、定時/計數器、串行口等結構和原理。
3、理解指令系統并具備基本的匯報語言編程能力。
4、理解單片機C51程序設計的特點和方法。
(二)單片機應用系統硬件設計,25%(25分)
考試內容:
結合外圍電路完成單片機應用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考試要求:
1、掌握單片機最小系統設計方法。
2、掌握單片機存儲器擴展方法、地址確定。
3、掌握單片機擴展I/O接口的方法。
4、掌握單片機鍵盤及顯示接口電路設計方法。
5、掌握單片機A/D和D/A轉換器的接口方法。
6、掌握單片機串行擴展技術及方法。
(三)單片機應用系統軟件設計,25%(25分)
考試內容:
利用匯編指令和C51完成單片機應用系統軟件設計。
考試要求:
1、掌握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方法,具備基本的編程能力。
2、掌握單片機C51程序設計方法,具備基本的編程能力。
3、結合應用系統硬件電路,完成外設電路初始化、簡易功能實現等基本軟件設計能力。
五、主要參考書目
1、張毅剛主編:《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版。
2、張毅剛主編:《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版。
考試科目代碼:[ 001]
考試科目名稱:模擬電子技術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的原理、分析方法和設計思路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模擬電子技術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分析與問答題:2小題,共16分。
4、計算與綜合題:4小題,共44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內容
1、運算放大器
考試內容:信號及其描述;放大電路模型與主要性能指標;理想運放,虛短、虛斷;同相、反相放大電路及應用。
考試要求:
(1)掌握信號源的戴維南和諾頓等效電路。
(2)了解信號的時域與頻域描述方法。
(3)掌握放大電路模型及主要性能指標(增益、輸入阻抗、輸出阻抗、上下限截止頻率)概念與計算方法。
(4)了解頻率失真、線性失真、非線性失真的差異。
(5)掌握利用“虛短”和“虛斷”概念分析運算電路的方法。
(6)掌握利用理想運放構成同相放大、反相放大、求差、求和、積分、微分電路的方法。
2、二極管及應用
考試內容:半導體基礎、PN結、二極管。
考試要求:
(1)了解本征半導體、雜質半導體和PN結的形成。
(2)熟悉漂移、擴散,耗盡層、空間電荷區等概念;了解PN結基本特性。
(3)熟練掌握二極管理想模型、恒壓降模型、小信號模型,并能進行二極管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4)掌握穩壓二極管伏安特性、等效電路及應用。
3、雙極結型三極管及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BJT;BJT的V-I特性曲線;靜態工作點及其穩定;H參數小信號模型;BJT放大電路(包括組合放大);放大電路頻率響應。
考試要求:
(1)了解BJT結構、符號表示、工作原理及電流分配關系。
(2)了解BJT的V-I特性曲線,三個工作區域條件與特點。
(3)熟練畫出放大電路的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小信號等效電路。
(4)掌握圖解法分析失真情況。
(5)掌握BJT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動態工作參數的計算方法。
(6)了解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掌握射極偏置電路穩定靜態工作點。
(7)掌握BJT各種組態放大電路的特點。
(8)掌握兩級放大電路的交直流等效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9)了解BJT高頻小信號模型,共射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分析方法。
(10)掌握波特圖的繪制方法,根據波特圖確定上、下限頻率,中頻電壓增益等參數。
4、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MOSFET、JFET及其放大電路。
考試要求:
(1)了解MOSFET、JFET的結構、符號表示以及工作原理,輸出特性,轉移特性。
(2)掌握導電溝道概念、溝道調制效應以及場效應管的三個工作區域條件。
(3)掌握MOSFET主要參數(直流參數、交流參數)及其意義。
(4)掌握場效應管構成的各種組態的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計算、利用低頻小信號模型分析與計算動態性能指標。
(5)理解各種組態放大電路在放大倍數、輸入輸出阻抗、帶寬等性能特性。
5、模擬集成電路
考試內容:電流源電路、差分放大電路、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
考試要求:
(1)掌握典型電流源電路的分析:鏡像電流源、微電流源和多路電流源等。
(2)掌握差分式放大電路結構、差模信號、共模信號概念。
(3)掌握四種接法射極耦合差分式放大電路主要技術指標的計算。
(4)理解共模抑制比的概念及其計算。
(5)了解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差模增益、共模抑制比、輸入失調電壓電流、轉換速率等)。
(6)了解放大電路中噪聲種類;掌握電阻熱噪聲特點,噪聲系數概念。
6、反饋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反饋的基本概念和分類、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四種組態、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近似計算、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及穩定工作條件。
考試要求:
(1)掌握與理解開環與閉環、正反饋與負反饋、直流反饋與交流反饋、電壓反饋與電流反饋、串聯反饋與并聯反饋等概念。
(2)掌握瞬時極性法判斷正、負反饋。
(3)掌握四種負反饋電路組態的判斷。
(4)掌握深度負反饋條件下放大電路電壓增益、輸入、輸出電阻的計算。
(5)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放大倍數在不同組態下的物理意義。
(6)掌握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7)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自激振蕩及穩定工作條件,穩定裕度的計算方法。
7、功率放大電路
考試內容:功率放大電路特點、乙類、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考試要求:
(1)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特點。
(2)掌握交越失真概念。
(3)掌握乙類、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的性能分析及功率BJT選型。
8、信號處理與信號產生電路
考試內容:有源濾波電路,正弦波振蕩電路、電壓比較器。
考試要求:
(1)掌握有源濾波電路組成、特點及分析方法。
(2)掌握正弦波振蕩電路的起振與平衡條件。
(3)掌握RC和LC正弦波振蕩電路組成、工作原理與典型電路計算。
(4)掌握單限、遲滯比較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和技術指標計算。
9、直流穩壓電源
考試內容:直流穩壓電源組成、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串聯反饋式穩壓電路、三端集成穩壓器。
考試要求:
(1)了解直流穩壓電源組成及各部分作用。
(2)掌握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工作原理,性能指標、器件選型參數計算。
(3)掌握串聯反饋穩壓電路組成、穩壓原理,計算輸出電壓、調整管極限參數。
(4)掌握常用三端集成穩壓器芯片(78XX,79XX,LM317)的典型應用。
五、主要參考書目
康華光 主編:《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