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代碼:[705]
考試科目名稱: 音樂學基礎
中國音樂史部分
一、考核目標
了解并把握中國音樂歷史發展的整體框架與基本線索,通過對各個歷史時期人類所遺留下來的音響、文物以及文獻等史料的分析與學習,對中國音樂的歷史面貌給予較為全面的認識、對中國音樂的時代風格給予聽覺感知、對中國音樂的歷史背景給予綜合了解、對中國音樂歷史的基本發展規律給予初步把握,具備基本的音樂歷史與文化修養,擁有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史學觀與藝術價值觀,能為今后開展音樂工作打下必要的思想基礎與專業理論基礎。
二、試卷結構
(一) 考試時間:合計180分鐘,本知識單元考核滿分為:50分
(二) 本知識單元的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2 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2、簡答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論述題: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中國古代音樂史”部分,60%(30分)
1、史前及夏商時期的音樂文化
[1] 音樂的起源
考試內容:音樂起源的幾種說法。中國音樂的起源。原始音樂的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幾種主要的音樂起源說法:異性求愛說、語言揚抑說、摹仿自然說、信號說、巫術說、勞動說等;
(2)理解原始音樂的特點,音樂、舞蹈、詩歌三者交織在一起的。
(3)了解中國音樂的起源,最早樂器是何種。
[2]史前時期的音樂文化遺產
考試內容:文獻傳說中的史前音樂。已知的史前音樂文化遺物——“樂器”。已知的史前音樂文化遺物——樂舞圖象。
考試要求:
(1)了解原始社會音樂的內容與形式。
(2)了解樂器:陶鼓、陶塤、石磬、骨笛、陶塤、骨哨等。
(3)了解黃河流域上游地區出土的彩陶樂舞圖與巖畫中的樂舞活動題材。
[3] 夏商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歌樂舞。樂器。
考試要求:
(1)了解歌樂舞:《大夏》、《大濩》、巫樂
(2)了解樂器:籥、銅鈴、云門火燒溝陶塤、虎紋大磬、殷墟編磬、雙鳥銅鼓、殷墟編鐃、河南輝縣陶塤(固定音高打擊樂器——音高概念出現)
2、 西周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宮廷音樂。音樂教育。禮樂制。樂器。
考試要求:
(1)了解六代樂舞、雅樂、頌樂、房中樂、四夷之樂等。
(2)理解與禮制相適應的周代音樂文化,理解樂懸、八佾的具體等級層次。
(3)理解八音的分類方式,了解八音具體分類情況。
(4)理解與禮制相呼應的周代音樂教育制度,了解其教育對象、教學內容 、教學科目、教學機構與人員等情況。
3、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民間音樂。民間音樂家。東周時期音樂表演理論。樂器與器樂音樂。
先秦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樂律學理論。
考試要求:
(1)了解鄭衛之音、十五國風、九歌、成相等音樂形式。
(2)了解秦青、韓娥、伯牙、優伶(優孟)、高漸離等人的音樂典故。
(3)理解歌唱藝術與古琴藝術表演的論述。
(4)了解這一時期以曾侯乙墓文物為代表的音樂文物 。
(5)論述孔孟儒家音樂思想、老莊道家音樂思想、墨子墨家音樂思想及其相互之間的異同。
(6)了解五聲與十二律,理解“三分損益法”。
4、秦漢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宮廷音樂。民間音樂。樂器。樂律學
考試要求:
(1)了解樂府產生與發展的一般情形。
(2)了解鼓吹產生與發展的一般情形
(3)了解百戲產生與發展的一般情形
(4)了解相和歌產生與發展的一般情形
(5)了解各類樂器,吹管類:笛(篴)、簫、角、笳、管子(篳篥)等 ;彈撥類:箜篌、琵琶,古琴;打擊類:編鐘、編磬、筑、方響、鑼、鈸、星、鼓等;理解琵琶的的各種形制、種類及流傳過程。
(6)了解相和三調:平調、清調、瑟調。
(7)理解京房“六十律”及其意義。
(8)了解樂譜:“投壺”、“聲曲折”。
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清商樂。古琴音樂。西域音樂。佛教音樂。歌舞戲。樂律理論。音樂思想。
考試要求:
(1)了解清商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吳聲、西曲 ,理解相和歌與清商樂的關系。
(2)論述古琴音樂產生的背景、代表人物、曲目(《酒狂》、《廣陵散》《碣石調•幽蘭》等)及意義。
(3)西域音樂的廣泛傳入:樂部、樂人、樂器。
(4)了解佛教音樂的傳入及佛教音樂的華化的一般過程。
(5)理解故事性歌舞——歌舞戲的具體內容。
(6)理解何承天新律及其意義,理解荀勖笛律及其意義,了解錢樂之360律。
(7)論述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及與儒家學派音樂美學著作《樂記》的異同。
6、隋唐五代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民間俗樂的發展。宮廷燕樂的繁盛。音樂機構和音樂家。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樂器與器樂音樂。音樂理論。
考試要求:
(1)了解曲子發展的一般過程 。
(2)了解變文產生及其形式。
(3) 了解七部樂、九部樂和十部樂產生及發展的一般過程。
(4)了解坐立二部伎的具體內容。
(5)論述唐代燕樂大曲及法曲。
(6)了解音樂機構大樂署、鼓吹署、教坊、梨園的產生、發展及性質。
(7)了解永新、康昆侖、段善本等音樂家的典故。
(8) 了解現存日本的唐代樂器、弓弦樂器軋箏和拉弦樂器奚琴等。
(9)了解古琴音樂 ,琴曲《離騷》、《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等
(10)了解音樂著作《樂書要錄》、《教坊記》、《羯鼓錄》、《樂府雜錄》等
(11)了解各種記譜法:古琴文字譜與減字譜,敦煌琵琶譜、管色譜,律呂譜等
7、宋、元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市民藝術的興起。詞曲音樂興盛。說唱音樂的高度發展。戲曲音樂的發展。樂器和器樂。蔡元定 “十八律”。音樂論著。
考試要求:
(1)了解瓦子、勾欄、書會、社會。
(2)理解詞曲音樂(詞調和散曲)的形式。
(3)論述姜夔自度曲。
(4)了解說唱音樂(鼓子詞、諸宮調、陶真、貨郎兒)的形式。
(5)理解戲曲音樂(宋、元雜劇、南戲)的產生及發展。
(6)了解琴家郭沔及“浙派”。
(7)了解琵琶音樂的發展。
(8)了解宮廷器樂合奏形式(教坊大樂、隨軍番部大樂、馬后樂等)。
(9)了解民間器樂合奏形式(細樂、清樂、小樂器、鼓板等)。
(10)理解蔡元定 “十八律”及其意義。
(11)了解音樂論著《陳旸樂書》、《詞源》、《碧雞漫志》、《《夢溪筆談》及《補筆談》中論及音樂部分等。
8、明清時期的音樂文化
考試內容:民間音樂的發展。說唱音樂的發展。戲曲音樂的發展。 器樂藝術的發展。樂律學理論及重要樂譜。
考試要求:
(1)了解漢族民歌 馮夢龍選編的《掛枝兒》、《山歌》等歌詞集;少數民族民歌倉央嘉措情歌集。
(2)了解牌子小曲、“俚曲”等。
(3)了解少數民族歌舞音樂:木卡姆(維吾爾族)、囊瑪(藏族)、白沙細樂(納西族)。
(4)理解鼓詞及其發展。
(5)理解彈詞及其發展。
(6)了解明代四大聲腔。
(7)論述昆曲產生、發展及影響。
(8)了解梆子腔 。
(9)理解京劇產生發展及影響。
(10)理解古琴音樂(琴派、琴曲、琴譜)的發展。
(11)理解琵琶;(琵琶名家、曲譜)的發展。
(12)了解器樂合奏(十番鑼鼓、福建南音、十番鼓、潮州音樂、西安鼓樂智化寺音樂、山西八大套、遼南鼓吹等)
(13)了解朱載堉其人,理解“新法密率”。
(14)了解重要樂譜(《神奇秘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納書楹曲譜》、《弦索備考》、《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琵琶譜》等)的性質。
(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部分,40%(20分)
1、中國傳統音樂的新發展
考試內容:新民歌、城市小調和民歌改編曲的發展。說唱音樂的新發展。戲曲音樂的新發展。民族器樂的新發展。
考試要求:
(1)了解新民歌、城市小調和民歌改編曲的概念。
(2)了解京韻大鼓的產生、發展及影響,了解京韻大鼓的代表人物(劉寶全、白云鵬、張小軒、駱玉笙)、代表曲目及表演風格等。
(3)了解蘇州彈詞的產生、發展及影響,了解蘇州彈詞的各流派(陳調、俞調、馬調、小陽調、新俞調、新馬調 、夏調、蔣調、祁調等)代表曲目及表演風格等。
(4)論述京劇的形成及其發展,代表人物(老生三杰、譚鑫培、四大名旦、周信芳等)、代表曲目等。
(5)了解民間器樂獨奏(古琴、琵琶)的發展和社團活動。
(6)了解安來緒、王殿玉、舍拉西、吐爾地阿洪、楊元亨等民間藝人的活動,了解華彥鈞二胡與琵琶代表作品,理解其創作及演奏特點,理解其藝術影響。
(7)理解廣東音樂的發展(何時、何地、形成因素、樂器組合、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2、新音樂的發展
[1]20世紀初新音樂啟蒙階段
考試內容:學堂樂歌。
考試要求:
(1) 了解中國近現代西洋音樂傳入的基本情況。
(2) 理解學堂樂歌的社會歷史背景、內容及形式。
(3)論述 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代表作、創作風格、藝術成就。
[2] 20世紀20年代新音樂初步建設階段
考試內容:新型音樂社團。學校音樂教育。蕭友梅、趙元任、黎錦輝、劉天華等人音樂創作活動。
考試要求:
(1)了解新型音樂社團的建立及城市音樂活動(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上海中華美育會、北京國樂改進社、上海大同演樂會等)。
(2)了解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一般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及早期專業音樂的發展。
(3) 論述蕭友梅、趙元任、黎錦輝、劉天華等人音樂創作及影響。
[3]20世紀30年代 新音樂全面提升階段
考試內容:音樂教育的發展。音樂家黃自、青主、李惟寧、陳田鶴、江定仙、劉雪庵、聶耳、呂冀、任光、張曙、麥新、冼星海、賀綠汀等人的音樂活動。
考試要求:
(1)了解20世紀30年代城市音樂生活概貌。
(2)了解音樂教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3)論述音樂家黃自、青主、李惟寧、陳田鶴、江定仙、劉雪庵等人的音樂創作。
(4)論述“左翼”音樂運動及等人的音樂創作。
(5)了解新形勢下的抗日音樂運動及其創作。
(6)理解賀綠汀的音樂創作特色、成就和影響。。
(7)論述冼星海的音樂創作特色、成就和影響。
[4]20世紀40年代 以民族民主的解放戰爭為主的新音樂發展階段
考試內容:“淪陷區”、“國統區”的音樂生活。“邊區”和“解放區”的音樂生活。江文也、馬思聰、譚小麟等人的音樂創作。歌劇《白毛女》概述。
考試要求:
(1)了解20世紀40年代“淪陷區”的中國音樂
(2)論述江文也音樂創作特色、成就和影響。
(3)了解“國統區”的音樂生活和音樂建設。
(4)了解“國統區”的音樂創作。
(5)論述馬思聰、譚小麟等人的音樂創作特色、成就和影響。
(6)了解長期居留中國的外籍音樂家及其音樂活動
(7)了解“邊區”和“解放區”的音樂生活。
(8)了解“邊區”和“解放區”的音樂創作。
(9)了解新秧歌運動、秧歌劇及新秧歌劇的發展。
(10)論述歌劇《白毛女》產生的條件和它的藝術成就。
[5]民主革命時期的音樂思想和理論研究
考試內容:各時期的音樂思想。劉天華“國樂改進”。有關音樂的“民族形式”。王光祈及其音樂理論研究。青主的音樂美學著作與理論批評。
考試要求:
(1)了解“五四”以前音樂思想。
(2)理解20世紀20年代的音樂思想(蔡元培、蕭友梅、趙元任等)。
(3)理解關于劉天華“國樂改進”的音樂思想。
(4)了解20世紀30年代的音樂思想(關于對黎氏城市音樂歌舞的批評,關于如何創造“新興音樂”、“新音樂運動”,關于“救亡音樂”的問題等)。
(5)了解20世紀40年代的音樂思想(有關“復興樂教”的問題,有關“新音樂的批評與反批評”,有關音樂的“民族形式”等)。
(6)了解民主革命時期的音樂理論研究。
(7)論述王光祈及其音樂理論研究。
(8)理解青主的音樂美學著作與理論批評。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 楊蔭瀏 編著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版。
(二)鄭祖襄 編著:《中國古代音樂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三)汪毓和 編著:《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年版。
(四)孫繼南、周柱銓 主編:《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修訂版),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西方音樂史部分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西方音樂史的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基本特點和基本規律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考生全面掌握西方音樂發展歷史,分析音樂歷史發展規律、探討歷史事件發生及變化的深層原因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 考試時間:合計180分鐘,本知識單元考核滿分為:50分
(二) 本知識單元的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2 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2、簡答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論述題: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內容
1、古代希臘和羅馬音樂
[1] 古希臘音樂
考試內容:
古希臘音樂的產生、發展概況及其基本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古希臘音樂的產生背景和發展概況。
(2)了解古希臘音樂與神的關聯性,音樂的社會功能性,古希臘戲劇的發展,早期的代表樂器與音樂理論的發展。
(3)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畢達哥拉斯的音樂美學思想。
[2] 古羅馬音樂
考試內容:
古羅馬音樂的產生、發展概況及其基本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古羅馬音樂的產生背景和發展概況。
(2)了解古羅馬的音樂生活,音樂的社會功能性與音樂特征。
(3)了解古羅馬晚期基督教音樂的產生背景及特點。
2、中世紀音樂
[1] 中世紀教會禮拜音樂
考試內容:
格里高利圣詠的發展,特點,運用及擴展。
考試要求:
(1)了解格里高利圣詠的起源,發展及其形成。
(2)了解格里高利圣詠的基本特征。
(3)理解格里高利圣詠如何在禮拜儀式日課,彌撒中運用。
(4)了解格里高利圣詠記譜法,教會調式及六聲音階。
(5)理解附加段,繼敘詠,宗教劇的基本特點。
(6)闡述中世紀哲人對音樂的美學思想觀。
[2] 多聲部復調音樂的興起
考試內容:
早期復調音樂的發展,特點及代表人物。
考試要求:
(1)了解早期多聲部音樂奧爾加農,迪斯康特,克勞蘇拉,經文歌的發展及其特點。
(2)了解圣母院樂派復調音樂。包含:孔獨特圖斯的特點,來奧南與佩羅坦的音樂風格特征。
(3)分析比較圣母院樂派與其他復調音樂的不同。
(4)理解早期節奏模式的特征。
(5)理解法國游吟詩人產生的時間,地點,名稱,構成,音樂特點,題材等。
[3] 14世紀法國與意大利音樂
考試內容:
14世紀“新藝術”時期法國,意大利音樂的發展及其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新藝術的來由,及其特點。
(2)了解新藝術時期的記譜法,節奏型,等節奏的特點。
(3)了解馬肖的音樂創作。
(4)了解意大利14世紀的世俗音樂體裁獵歌,牧歌,巴拉塔的基本特征。
(5)了解蘭迪尼終止式的特點。
(6)論述“新藝術”與“古藝術”的區別。
[4] 中世紀時期的樂器
考試內容:
樂器的種類,名稱及影響。
考試要求:
(1)了解中世紀弦樂器與管樂器的名稱。
(2)了解中世紀樂器的作用性。
(3)闡述中世紀樂器對后世音樂的影響。
3、文藝復興音樂
[1]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世俗音樂的發展
考試內容:
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世俗音樂的發展及特征。
考試要求:
(1)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文化特點。
(2)了解意大利世俗音樂牧歌的發展及其特點。
(3)分析比較意大利世俗音樂牧歌晚期三位大師杰蘇阿爾多,馬侖齊奧,蒙特威爾第的作品風格。
(4)了解法國尚松和德,西,英等國的世俗音樂體裁。
[2] 文藝復興多聲部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考試內容:
英國音樂,勃艮第地區音樂,弗蘭德樂派的音樂特征及代表人物。
考試要求:
(1)了解英國音樂的復調特點及其影響力。
(2)了解勃艮第地區與弗蘭德樂派的關系。
(3)論述勃艮第地區與弗蘭德樂派的音樂特征。
(4)理解等節奏經文歌的特征。
(5)了解迪費的主要作品及特點。
(6)了解班舒瓦的主要作品及特點。
(7)了解奧克剛的主要作品及特點。
(8)了解若斯坎的主要作品及特點。
[3]16世紀的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的音樂
考試內容:
音樂宗教改革史實
考試要求:
(1)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
(2)了解德國,法國,英國新教音樂的名稱,特點及作用。
(3)分析比較天主教音樂格里高利圣詠與德國新教音樂眾贊歌的區別?
(4)了解帕勒斯特里那的音樂特點。
(5)了解威尼斯樂派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人物,主要貢獻。
(6)分析比較尼德蘭樂派與羅馬樂派的區別?
[4] 16世紀的器樂
考試內容:
樂器的種類,器樂音樂的種類與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弦樂器,管樂器,鍵盤樂器的名稱及特點。
(2)了解早期器樂音樂的種類,名稱及特點。
4、巴洛克時期音樂
[1] 歌劇的誕生及其早期的發展
考試內容:
歌劇的起源,早期歌劇的發展,代表人物及其特點。
考試要求:
(1)理解歌劇起源與古希臘悲劇的關系、與主調和聲風格發展的關系、與文藝復興思潮的關系。
(2)了解蒙特威爾第歌劇創作的特征及歷史地位。
(3)了解呂利歌劇創作的突破之處。
(4)了解亨利•帕塞爾的標志性歌劇作品.
(5)了解R•凱塞爾的歌劇。
(6)總結分析早期歌劇在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的發展特點。
[2] 其他大型聲樂體裁
考試內容:
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
考試要求:
(1)了解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的起源,發展及其特點。
(2)分析比較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的不同。
(3)理解康塔塔,清唱劇,受難樂與歌劇的聯系。
[3] 器樂的發展
考試內容:
弦樂器,鍵盤樂器的發展,特點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考試要求:
(1)了解早期奏鳴曲的發展及結構特點。
(2)了解協奏曲的起源,結構特點以及對代表人物維瓦爾第的作品進行欣賞與分析。
(3)了解早期托卡塔,賦格曲,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主題與變奏,組曲的基本特點。
(4)了解法國鍵盤音樂的主要特點,代表人物及風格特征。
(5)論述巴洛克風格與洛可可風格的區別?
[4] 巴洛克晚期的幾位大師
考試內容:
亨德爾,JS巴赫的主要作品,作品分析,主要貢獻。
考試要求:
(1)了解亨德爾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風格特點,及其主要貢獻。
(2)了解巴赫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風格特點,及其主要貢獻。
(3)分析亨德爾歌劇創作由盛而衰的原因。
(4)論述亨德爾清唱劇創作及特征。
(5)論述巴赫音樂創作體裁形式、題材內容的多樣性與作曲技術的獨特性。
5、古典主義時期音樂
[1] 意大利正歌劇的改革與喜歌劇的興起與繁榮
考試內容:
正歌劇的改革原因,喜歌劇的興起,發展及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格魯克歌劇改革主張及代表作品。
(2)了解早期法國,意大利歌劇的興起,發展與特點。
[2] 維也納樂派
考試內容: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特點及主要貢獻。
考試要求:
(1)了解海頓的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特點及分析。
(2)了解莫扎特的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特點及分析。
(3)了解貝多芬的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特點及分析。
(4)論述海頓創作的歷史承繼性與貢獻。
(5)論述莫扎特歌劇的創作特征及歌劇美學思想。
(6)論述莫扎特音樂創作的貢獻。
(7)論述貝多芬思想的基本特點與他所處的時代。
(8)論述貝多芬創作、情感內容、音樂表現手法的獨創性。
6、浪漫主義時期音樂
[1] 浪漫主義音樂概述
考試內容:
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文化、浪漫主義音樂的產生及本質特征
考試要求:
(1)了解浪漫主義的概念。
(2)了解浪漫主義時期文化的基本概括。
(3)了解浪漫主義音樂的產生及本質特征
[2] 代表性作曲家及創作
考試內容:
舒伯特,門德爾松,韋伯,舒曼,肖邦,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的主要作品,作品風格,作品分析,歷史影響等。
考試要求:
(1)了解舒伯特的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分析,歷史影響。
(2)論述舒柏特藝術歌曲與器樂創作的獨創性。
(3)了解韋伯的主要作品,歷史影響。
(4)論述韋柏浪漫主義歌劇代表作——《自由射手》的藝術特征
(5)了解門德爾松的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分析。
(6)論述門德爾松音樂創作方面、藝術表現方面、音樂活動方面、對專業音樂教育的主要貢獻。
(7)闡述門德爾松音樂風格特點及形成原因。
(8)了解舒曼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分析,歷史影響。
(9)理解舒曼音樂批評的獨特價值及其音樂創作.
(10)了解肖邦個人背景,主要作品,作品分析,歷史影響。
(11)理解肖邦鋼琴音樂創作的思想性。
(12)論述肖邦音樂創作的藝術性特征。
(13)肖邦音樂創作的歷史評價
(14)了解柏遼茲的主要作品及代表作品分析。
(15)論述柏遼茲交響樂創作的藝術成就及其意義。
(16)了解李斯特的主要作品,作品分析。
(17)評價李斯特的標題交響詩,標題性交響曲,鋼琴音樂創作。
(18)理解瓦格納“樂劇” 改革的理論。
(19)分析瓦格納代表作《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基本特點。
(20)勃拉姆斯的主要作品,作品分析。
(21)闡述勃拉姆斯創作中的情感特征與社會評價。
[3] 趨向多元化的法國、意大利歌劇創作
考試內容:
19世紀法國,意大利歌劇的發展,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貢獻。
考試要求:
(1)了解19世紀的法國歌劇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19世紀的意大利歌劇主要作曲家羅西尼、貝里尼、頓尼采蒂與威爾第的歌劇創作及其代表作品。
(3)論述威爾弟歌劇創作的藝術成就與評價。
(4)論述古諾《浮士德》之抒情特性。
(5)論述比才的歌劇創作——代表作《卡門》的音樂風格及貢獻。
[4]19世紀的民族樂派
考試內容:
俄羅斯,捷克,芬蘭,挪威,波蘭民族樂派的主要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考試要求:
(1)了解“民族樂派”形成的時代背景與共同特點。
(2)了解俄羅斯,捷克,芬蘭,挪威,波蘭民族樂派的主要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論述從格林卡學習西歐音樂創作的經驗中引發的思考。
(4)論述19世紀俄羅斯文學對“強力集團”的影響。
(5)論述強力集團”音樂創作對俄羅斯音樂發展的影響。
(6)論述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多重情感交匯——與同時代作曲家的比較。
(7)論述柴可夫斯基交響樂作品的哲理內涵。
(8)分析歌劇《奧涅金》風格特點。
(9)論述斯美塔那與“捷克復興思想“。
(10)論述格里格代表作歌曲《致祖國》、組曲《皮爾•金特》的藝術特色。
7、20世紀音樂
[1]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音樂
考試內容:
德、奧音樂,德彪西與印象主義音樂,普契尼歌劇,各民族樂派的發展,代表人物作品及主要特征。
考試要求:
(1)了解馬勒創作特色及意義。
(2)了解理查•斯特勞斯的音樂創作。
(3)理解印象主義畫派與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特點。
(4)論述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音樂創作。
(5)了解印象主義的其他作曲家——拉威爾的主要作品及風格。
(6)論述斯克里亞賓音樂的獨創性。
(7)了解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
(8)了解亞納切克、席曼諾夫斯基、巴托克的創作。
[2] 20世紀現代派音樂
考試內容:
現代派音樂概述,表現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美國音樂概述
考試要求:
(1)了解現代派音樂形成的內部因素及外部因素。
(2)了解表現主義音樂與新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及代表人物。
(3)了解美國音樂的發展特點。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于潤洋主編:《西方音樂通史》(中國藝術教育大系),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二)余志剛主編:《西方音樂簡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三)修海林,李吉提主編:《西方音樂的歷史與審美》(21世紀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民族音樂部分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學生對我國傳統音樂知識體系構架的掌握程度,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各組成部分的熟悉程度,以及對當下存在價值和未來發展的客觀評價能力。
(二)考查學生對我國各民族、各地區、各種類的民間音樂本體的認知和實踐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具有的田野調查研究的潛力。
(二)考查學生辯證看待包括民族民間音樂在內的傳統音樂的學習、研究和發展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 考試時間:合計180分鐘,本知識單元考核滿分為:50分
(二) 本知識單元的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2 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2、簡答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論述題: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我國傳統音樂學科建設、分類以及民族民間音樂在學科中所處的位置。
考試內容:學科體系的劃分
考試要求:清楚掌握我國傳統音樂學科體系知識構架以及民族民間音樂各組成部分的層次劃分原則和方法
(二)民間歌曲部分
考核內容:民間歌曲界定、特征、分類、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少數民族民歌
考試要求:
1、了解民歌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社會功用、發展的歷史脈絡
2、了解漢族民歌的多分法和按照體裁劃分的結果:號子、山歌小調
3、掌握號子、山歌、小調三類民歌各自特征體現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
4、掌握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語言、信仰和音樂的緊密聯系。對民族音樂風格較易辨識的部分民族的音樂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如朝鮮、蒙古、藏族、彝族、維吾爾等。
5、民間歌曲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別的關系
(三)說唱音樂部分
考核內容:說唱音樂的界定、特征、分類、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
考試要求:1、了解說唱音樂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說唱音樂的性質和社會功用、歷史脈絡
2、了解不同的分類方法和分類結果
3、掌握說唱音樂的表演形式、藝術特點、使用韻部、唱腔結構類型等。
4、對代表性曲種綜合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山東琴書、四川清音、單弦牌子曲、河南墜子、京韻大鼓、蘇州彈詞等
5、說唱音樂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別的關系
(四)戲曲音樂部分
考核內容:戲曲音樂的界定、戲曲的藝術特征以及戲曲音樂的性質、戲曲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與社會功能、戲曲的歷史發展脈絡
考試要求:
1、了解戲曲藝術的綜合性、程式性、虛擬性等特征以及對戲曲音樂的影響。
2、了解戲曲音樂的構成因素、文武場面、伴奏音樂等綜合知識。
3、掌握全國范圍內有代表性的劇種與聲腔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4、對戲曲聲腔結構知識構架的掌握。
5、戲曲音樂與我國其他民間音樂類別的關系
(五)民間器樂部分
考核內容:民間器樂的界定、民間器樂的性質及分類、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社會功能、民間器樂歷史發展脈絡
考試內容:
1、了解民間器樂曲在整個歷史發展長河中的坐標位置以及相關樂器的發展脈絡。
2、了解我國器樂曲的標名原則、音樂結構方式方法和變奏等常用手法。
3、對吹、拉、彈三個分類下的代表性獨奏樂器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實踐技能的運用。
4、了解我國民間樂種的組合原則和特點,各地區有代表性樂種的樂隊歷史發展、樂隊編制、主奏樂器、社會功能、代表曲目、音樂風格及音樂特點等。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周青青 著:《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程》,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年版。
(二)肖常緯 編著:《中國民族音樂概述》,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三)袁靜芳 主編:《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0年版。
考試科目代碼:【815】
考試科目名稱:音樂作品分析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調性時期和聲語匯、調性布局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二)考查考生對中、小型主調作品的結構類型、主題發展、調性布局的實際分析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80分鐘,滿分:150分
(二)題型結構:
1、和聲分析題:一套題(作品片段)75分
2、曲式分析題:一套題(完整作品)75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和聲分析,50%(75分)
考試內容:
一級關系轉調及之前的所有和聲語匯與調性關系的內容。
考試要求:
1、了解正三和弦的和弦關系;副三和弦的基本運用;屬七和弦及各常用七和弦的基本屬性,掌握其實際運用;
2、掌握重屬、重導、重屬中的變音、離調等基本屬性,并能實際運用;
3、掌握變和弦、轉調的基本屬性,并能實際運用。
(二)曲式分析,50%(75分)
考試內容:
古典與浪漫主義時期中小型曲式結構的音樂作品。
考試要求:
1、古典與浪漫時期中小型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關系;
2、古典與浪漫時期中小型音樂作品的調性布局;
3、古典與浪漫時期中小型音樂作品的音樂主題及其發展邏輯。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斯波索賓合著: 《和聲學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
(二)桑桐著:《和聲的理論與應用》,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
(三)吳祖強著:《曲式與作品分析》(修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
(四)高為杰、陳丹布著: 《曲式分析基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復試)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作曲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寫作多聲音樂的能力;
(二)考查考生作曲技術理論“四大件”的掌握程度。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80分鐘,滿分:150分
(二)題型結構:
1、藝術歌曲寫作:一套題45分
2、技術理論綜合:二套題105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歌曲寫作題,30%(45分)
考試內容:
根據歌詞寫作藝術歌曲。
考試要求:
1、較為完整地體現歌詞、旋律與伴奏的結合;
2、歌曲的結構緊湊;
3、歌曲的調性布局、伴奏織體安排合理。
(二)技術理論綜合,70%(105分)
題型一:主題編配,30%(45分)
考試內容:
指定主題進行編配。
考試要求:
1、選擇較為合理的編制;
2、不同樂器的數量比例;
3、不同音色的合理安排;
4、所有聲部的配器寫作。
題型二:作品分析,40%
考試內容:
較為典型的大型樂曲分析。
考試要求:
1、準確判斷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
2、該作品的音樂主題及主題發展的手法;
3、該作品的調性布局及指定片斷的和聲、復調技法分析等。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樊祖蔭編著:《歌曲作法》,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年。
(二)高鴻祥著:《配器法基礎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
(三)吳祖強著:《曲式與作品分析》(修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
(四)斯波索賓合著:《和聲學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
(五)陳銘志著:《復調音樂寫作基礎教程》(修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加試)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基本樂理
一、考核目標
(一)考查考生對基本樂理的基本知識點的學習、掌握和運用情況。
(二)考查考生對音樂中常見樂理現象的認知、分析以及解決的實際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選擇題: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判斷題: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填空題: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音的長短,10%
考試內容:
音符、休止符、附點、其他增時記號
考試要求:
1、正確掌握音符的規范寫法。
2、認識并熟記各類音符、休止符、增時記號的名稱與時值。
3、掌握音符時值的基本劃分與特殊劃分。
(二)節奏與節拍,10%
考試內容:
拍子與拍號、擊拍與指揮圖示、切分音、音值組合法
考試要求:
1、明確節奏、節拍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拍子類型。
2、熟練判斷與運用切分音這一節奏型。
3、運用音值組合法的相關原則,熟練掌握節拍的正確劃分方法。
(三)音的高低,10%
考試內容:
音列與音級、變音與等音、五線譜、譜號、譜表
考試要求:
1、了解音列與音級的基本概念,準確判斷不同音高的分組。
2、掌握五種常用的變音記號,并運用這些變音記號實現互找等音。
3、認識五線譜以及常用的各類譜號、譜表,并在不同的譜號中正確、快速的判斷音高。
(四)音程,10%
考試內容:
音程的種類、音程的判斷與構成、音程的轉位、等音程
考試要求:
1、能夠快速計算不同音程的級數與音數,準確地判斷音程的性質。
2、要求掌握不同音程的構成方法并能進行實際操作。
3、掌握構成單音程、復音程以及等音程的步驟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各類音程的轉位
4、能夠判斷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
(五)大小調體系,20%
考試內容:
自然大調、和聲大調、旋律大調、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等音調
考試要求:
1、了解調式及音階的概念,掌握以上各類調式的音階結構。
2、掌握辨明各種大、小調式的要點、計算調號、調名。
3、明確大、小調中的穩定音與不穩定音。
4、正確使用調式中的臨時升降記號。
(六)民族調式與中古調式,10%
考試內容:
五聲調式及其擴大、七聲調式、中古調式
考試要求:
1、了解五聲調式與中古調式的音階結構。
2、掌握五聲調式擴大的方法以及七聲調式的種類與構成。
3、計算同宮系統調及其調號。
4、掌握辨別各種民族調式以及中古調式的要點。
(七)和弦,10%
考試內容:
三和弦、七和弦、轉位和弦、等和弦、調式中的和弦、和弦的解決
考試要求:
1、掌握各類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轉位的構成方法。
2、能夠熟練地為不同性質的和弦尋找完全等和弦與不完全等和弦。
3、了解調式中的和弦及其意義,并能將不協和的和弦在該調內解決。
(八)調的關系、轉換以及調式半音階,10%
考試內容:
近關系調、同主音調、轉調、離調、移調
考試要求:
1、能夠快速找出各類大小調式以及中國傳統調式的近關系調。
2、掌握各類同主音大小調式與同主音五聲調式。
3、熟練地完成樂曲片段的指定轉調、離調以及移調的練習與實際作品判斷。
(九)各類音樂術語與演奏法記號,10%
考試內容:
速度記號、力度記號、演奏法記號、裝飾音、略寫記號、震音記號、反復記號、八度記號
考試要求:
1、熟記以上各類記號的名稱與意義。
2、掌握以上各類記號的實際演奏效果。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童忠良主編:《基本樂理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版。
(二)王嵐主編:《樂理專題訓練與綜合測試》,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版。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藝術概論》
一、考核目標
1、通過藝術概論的考核,促進學生了解整個藝術領域的相關常識,拓展藝術視野和思維,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藝術專業。
2、通過藝術概論考核了解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理論素養
3、通過藝術概論考核提升學生的藝術理解力和培養學生對藝術學習懷有藝無止境的謙卑感和敬畏感。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簡答題: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闡釋題: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寫作題:共5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
(一)藝術理論常識部分 20%
考試內容與要求
內 容:
1、藝術的起源
2、藝術的功能
3、藝術家
4、藝術作品
5、藝術創造
6、藝術鑒賞與批評
7、藝術的分類
8、藝術教育
要 求:準確記憶并理解以上主題在推薦書目中提供的內容
(二)藝術思想部分 30%
內 容:
1、藝術與哲學
2、藝術與政治
3、藝術與道德
4、藝術與宗教
5、藝術與科學
要求:能夠通過題目所提供的藝術思想片段,運用所學的藝術知識與自我的藝 術學習、鑒賞經驗,結合具體的藝術作品,個性化的闡述藝術與哲學,政治,道德,宗教以及科學之間的關系。
(三)藝術理論寫作運用部分 50%
內 容
1、圍繞當下藝術生活領域的熱點或有爭鳴的議題,寫一篇字數2000字左右的論文。
2、結合自己所學習的藝術專業,選擇曾經表演或鑒賞過的作品,寫一篇2000字左右的藝術評論
要求:對于藝術生活領域的熱點問題以及有爭議的話題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寫 作需具備一定的思想性和獨特性,文筆流暢,視角新穎,見解犀利,立場明確。
五、主要參考書目
1、蔣勛 主著:《藝術概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7月版。
2、[德]格羅塞:《藝術的起源》,北京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3、王樹良、張玉花 主編:《藝術概論(藝術碩士入學考試考點精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