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四川省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細則(試行)》(川人發〔2006〕34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經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我校擬公開招聘70名工作人員從事教學科研和教輔工作。現將公開招聘有關事項公告如下(本公告同時在四川人事考試網[www.scpta.gov.cn,下同]和內江師范學院網站[www.njtc.edu.cn,下同]發布)。
一、招聘單位基本情況
內江師范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領導、四川省教育廳主管、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全日制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地處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書畫之鄉”——四川省內江市。內江東鄰重慶,南接瀘州,西攘自貢、宜賓,北靠資陽、遂寧,成渝、內昆、川鄂、川黔四條鐵路和成渝、內宜、內瀘、內遂四條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成為四川連接重慶、云南、貴州、廣西、湖北等省(市)的交通樞紐,途經內江的成渝高鐵從內江出發,半小時即可分別到達成、渝兩地。內江市作為川東南的門戶,巴蜀腹地的交通重鎮和大宗物資集散地,四川的出海通道,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依山傍水,綠樹掩映,碧草如茵,是學習和工作的理想場所。學校以教師教育為主體,辦學形式多樣,專業設置齊全。學校以教師教育為主體,辦學形式多樣,專業設置齊全。
學校校園占地1050余畝,現有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法與歷史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體育學院、張大千美術學院、音樂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14個教學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38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6000余人。面向全國25個省、市招收全日制學生,涉及文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工學和教育學等8個學科門類。學校樹立“以人為本、人才強校”的理念。堅持學科帶頭人制度,積極實施重點人才工程,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合理。
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具有教授(研究員)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數學、化學、馬克思主義原理、管理學、生物學、教育學、體育學等9個學科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現有教職工1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近900余人,正、副高職350余人,碩、博士4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達50%。學校還聘請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學校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優良,現有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發基地1個。
學校通訊地址為:內江市東桐路705號,郵編:641112(其他詳細情況請在內江師范學院網站上查閱[網址:
二、招聘對象、范圍及基本條件
(一)招聘的對象和范圍
面向全國招聘2011年7月31日前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普通班畢業取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持有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學歷、學位的歸國留學人員不受全日制限制),須同時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連讀和持有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學歷、學位的歸國留學人員不受全日制限制),并完全符合《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和條件要求一覽表》相關崗位學歷學位、學科專業條件要求和本公告其他要求的人員。
2011年7月31日之后為全日制在校就讀人員不屬于此次公招的范圍。具有博士學歷學位的人員應聘請查閱內江師范學院人事處網站相關人才需求信息。
(二)基本條件
1、報考者應同時具備的條件: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事業心和責任感強。
(2)身體健康,具有正常履行招聘崗位職責的身體條件,體檢符合《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四川省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辦法〉的通知》(川教〔2004〕295號)、《四川教育廳關于調整〈四川省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川教〔2007〕102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2號)要求。
(3)符合本公告招聘崗所需的其它條件及資格要求(詳見《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和條件要求一覽表》)。其中考生本人的碩士研究生學歷有效畢業證、碩士學位證所載學歷學位和學科專業名稱,應與本人所報考崗位“學歷學位”和“學科專業”兩欄的學歷學位、學科專業資格條件要求應完全相符;不符者,請勿報考,否則取消報考(聘用)資格的責任自負。
(4)中小學教師報考者,須征得縣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書面同意。
(5)委培、定向畢業生,須征得原委培、定向單位同意。
(6)符合《四川省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細則(試行)》有關回避的規定。
2、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報考:
(1)曾受過各類刑事處罰的。
(2)曾被開除公職的。
(3)有違法、違紀行為正在接受審查的。
(4)尚未解除黨紀、政紀處分的。
(5)有違反有關規定不適宜報考事業單位的。
三、公開招聘單位和名額
本次招聘為編制內招聘,使用全額撥款事業編制。招聘名額為70名,具體崗位見《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和條件要求一覽表》。
四、報名、繳費、公布崗位調減及退費
本次公開招聘采用網絡報名方式進行,不組織現場報名。報名網站為內江師范學院網
站(
報名時間為2011年8月23日至8月27日24∶00止。
報名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報名
1、明確要求。報考者登錄報名網站,認真閱讀本公告,詳細了解招聘對象、范圍、條件以及有關政策規定和有關注意事項等內容,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完全符合報考條件的一個崗位報名。每人限報一個崗位,多崗位報考的,一律取消報考資格。
2、填報信息。符合條件的報考者按網絡提示要求通過注冊,如實、準確填寫《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考信息表》(以下簡稱《報考信息表》)的各項內容。
網上資格審查在報考者網上報名結束后的2個工作日內由學校根據報考者網上填報的《報考信息表》進行審查,并及時將審查結果通過學校網站反饋報考者。網上資格審查的結果和考生所填《報考信息表》的各項內容僅作為考生參加筆試的依據,考生最終是否符合報考條件由學校面試資格審查、資格確認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核確認的結果確定。
(二)繳費
通過資格初審的報考者,按照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物價局“川價費〔2003〕237號”文件的規定,本人應于9月1日上午8:30至12:00前到內江師范學院計財處(地址:內江師范學院第二行政樓二樓)繳納筆試費50元,并到學校人事處簽收《筆試準考證》。簽收了《筆試準考證》的報考者,視為有效報考。
(三)崗位調減
招聘崗位的有效報考人數(以繳費為準)與招聘名額之比未達到本公告規定的筆試開考比例的,由學校調減該崗位招聘名額或取消該招聘崗位。調減或取消的情況于9月2日下午在報名網站上向社會公布。
根據《四川省人事廳關于進一步規范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工作的通知》(川人辦發〔2009〕457號)文件第三條“關于急需短缺專業技術人員的招聘”有關規定,我校是以專業技術為主體崗位的單位,其中以教學科研崗位為專業技術主系列崗位,在2010年下半年公開考試招聘教學科研和教輔人員工作中,其中21個崗位(具體崗位見附件3)因未達到開考比例而被調減或取消,本次公開招聘中,同一招聘崗位在相同報考條件下,筆試開考比例為有效報考人數與招聘崗位的招聘人數之比按2:1設定仍達不到開考比例,該崗位所需專業技術人員視為急需短缺專業技術人員。在本次公招中該崗位可不再取消或調減,凡符合報考資格條件的筆試人員可進入后續公招程序。
(四)退費
崗位取消的考生應于9月4日16:00前先到學校人事處簽字確認后,再憑領款條到學校計財處領取所繳納的筆試考務費。逾期不再受理。
五、考試
本次公開招聘采取綜合淘汰的考試方式進行。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
按照《四川省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細則(試行)》(川人發〔2006〕34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筆試開考比例為有效報考人數與招聘崗位的招聘人數之比不低于3∶1。
(一)考試成績計算原則
1、筆試總成績計算
筆試總成績(含政策性加分)=筆試成績+政策性加分
2、面試總成績計算
(1)專業教師面試總成績
面試總成績=試講成績70%+專業答辯成績30%
(2)實驗教師面試總成績
面試總成績=專業技能測試70%+專業答辯成績30%
(3)專職輔導員崗位和教輔人員面試總成績
面試總成績=結構化綜合性面試成績70%+專業答辯成績30%
3、考試總成績計算
考試總成績=筆試總成績(含政策性加分)×40%+面試成績×60%。
(二)筆試
1、筆試科目和范圍。筆試為閉卷,內容為專業知識,筆試范圍按崗位確定。考試具體范圍和復習資料參見附件2。每科筆試時間均為120分鐘,滿分均為100分。
2、筆試時間。定于2011年9月3日舉行(具體時間和具體地點詳見《準考證》)。缺考筆試科目的考生,視作自動放棄,取消報考資格。因考試人員缺考而產生實際開考比例低于規定比例的,仍視為有效開考比例。
3、筆試成績公布。筆試總成績于2011年9月5日在學校網站公布。對筆試總成績有疑問的報考者,可于當天電話(0832-2342197)申請查分,逾期不再受理。查分結果當天回復。
4、政策性加分。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三支一扶”計劃志愿者有關政策的通知》(川人發〔2007〕16號)等文件規定,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以及“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計劃服務期滿且經服務所在地縣以上團委(或人事局、教育局)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報考事業單位的,在鄉鎮及以下基層每服務滿1周年,可享受筆試成績(指專業知識筆試成績)加2分、最高不超過6分的政策性加分。
申請加分的報考人員,務于2011年9月1日16∶00前將服務所在地縣以上團委(或人社局、教育局)出具的證明、考核材料和服務證書原件交內江師范學院人事處(地址:內江師范學院第二教學樓一樓,聯系電話0832-2342197)以便審查。材料不齊備或逾期未交材料的,不予受理、責任自負。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按規定加分。
(三)面試
1、面試方式。專業教師崗位面試采用專業試講和專業答辯等方式;實驗教師崗位采
用專業技能測試和專業答辯等方式;專職輔導員崗位和教輔人員崗位的面試采用結構化綜合性面試和專業答辯。面試成績滿分為100分。
2、確定參加面試資格審查人員。根據每個招聘崗位參考人員筆試總成績(含政策
性加分)及計劃招聘名額,實際參加筆試人員與崗位招聘人數之比低于5:1的按比例從高分到低分按3:1的比例確定參加面試資格審查的應聘人員;實際參加筆試人員與崗位招聘人數之比不低于5:1的按比例從高分到低分按5:1的比例確定參加面試資格審查的應聘人員。與最后一名面試資格審查人員筆試總成績相同的人員,一并確定為參加面試資格審查的人員。
3、面試資格審查手續的辦理。面試資格審查的時間、地點及人員名單于2011年9月5日在學校網站公布,不再另行通知,請報考者注意查閱。
獲得面試資格審查的參考人員于2011年9月5日9:00至17:00帶上以下材料到指定地點辦理面試資格審查手續:
(1)《報考信息表》一式3份(請從學校網站上自行打印,并按要求粘貼近期免冠
照片);
(2)近期兩寸彩色免冠照片3張;
(3)自薦材料1份;
(4)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1份;
(5)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有效畢業證書、學士和碩士學位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
(6)職稱證書及技能等級證書原件和復印件1份;
(7)校級及以上“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大學生”證書原件和復印件1份;
(8)報考者組織關系所在黨組織出具的政治面貌證明;
(9)外語四級或六級合格證或成績單原件和復印件1份;
(10)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證明原件和復印件1份;
(11)代表性成果、獲獎證書、各類上崗證書等能證明自己業績的材料。
其中(1)~(5)項為必備材料,面試資格審查中因發現不符合報考條件取消面試資格以及因缺少上述證件和沒按規定時間參加資格審查自動放棄其面試資格而產生的面試空額,按筆試總成績從高到低依次等額遞補人員參加面試資格審查。依次等額遞補取得面試資格審查的人員,由學校根據報考人員在《報考信息表》上所留聯系電話直接通知其在規定的時間、地點進行資格審查。因遞補人員聯系電話留錯或不暢通導致不能遞補參加面試資格審查的,視為自行放棄,責任自負。
通過面試資格審查,并按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物價局川價費〔2003〕237號文件規定繳納了80元面試考務費的考生,由學校人事處發放《面試通知書》(請自帶一張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
4、面試時間及地點。面試的時間及地點詳見面試通知書。
面試當日,面試人員憑面試通知書、本人有效身份證按面試通知書規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準時到面試考場候考。未按規定時間到考場候考的視為自動放棄面試資格。由此出現的面試名額空缺不再遞補面試人選。
因面試資格審查或缺考出現空缺而產生面試實際開考比例低于規定比例的,仍視為有效比例。
5、面試主要范圍。
面試采用專業試講加專業綜合性知識答辯方式進行,重點考核報考者語言表達、教態、教學方法、專業知識運用、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試講題目由報考者在辦理面試手續時現場抽簽確定,試講范圍在附件2《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考試招聘工作人員復習參考教材》確定的參考教材范圍內產生。專業答辯題目由報考者在面試現場抽簽確定。通過考生的現場答辯,重點從師德、事業心、責任感、心理素質、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知識應用及創新能力、舉止儀表及適應崗位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
專業試講為15分鐘,綜合性知識答辯為5分鐘。
6、面試成績公布。
因面試資格審查不合格或缺考而產生面試實際開考比例低于規定比例的,仍視為有效比例。如某招聘崗位實際面試人員未形成競爭(即參加面試人數少于或等于該崗位擬招聘人數),面試人員考試總成績低于60分的,取消應聘資格。
考生的面試成績當場公布并由考生本人簽字確認。
(四)考試成績公布
面試工作結束后,由學校于2011年9月7日在學校網站上公告實際參加面試人員的考試總成績(含筆試成績、加分、面試成績、總成績及排名)。
六、體檢
(一)體檢人員確定
根據招聘名額,按照考生考試總成績,由學校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額確定體檢人員。如考試總成績相同,按面試成績從高到低確定體檢人員,下同。
(二)體檢標準
參照《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四川省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辦法〉的通知》(川教〔2004〕295號)、《四川教育廳關于調整〈四川省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川教〔2007〕102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2號)執行。
(三)體檢時間和地點
體檢由學校組織在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綜合性醫院進行。體檢時間、集合地點及人員名單隨面試人員考試總成績公布。
未按規定時間到指定地點以及未在單位規定的期限內完成規定項目體檢的考生,視為自動棄權。
(四)復檢及遞補
初次體檢不合格的,本人可在接到體檢結果通知三日內申請復檢一次。復檢由學校指定到除原體檢醫院以外的二級甲等以上綜合性醫院進行。申請復檢人員的體檢結果以復檢結果為準。
某崗位因體檢人員自動棄權或體檢不合格而出現的空額,按照參加面試考生的考試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額遞補體檢人員。如該崗位所有參加面試的人員體檢均不合格或無人可遞補,不再遞補。
七、考核
學校對體檢合格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遵紀守法情況、道德品質修養、心理調適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并對其報考資格以及相關人事檔案的真實性進行確認。對考核和確認中發現有不符合報考或聘用條件的,取消其報考資格且后果自負。由此出現的空額,按某崗位參加面試考生的考試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額遞補人選進行體檢和考核,如某崗位所有參加面試的人員綜合考核均不合格或無人可遞補,不再遞補。
八、公示
考試、體檢、考核合格者,由學校確定為擬聘人員,在四川人事考試網和學校網站向
社會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擬聘用人員姓名、性別、年齡、準考證號、畢業院校、專業、學歷、學位、職稱、考試總成績、排名以及該崗位招聘條件等,并公布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和舉報。舉報者應以真實姓名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并提供必要的調查線索。凡以匿名或其他方式反映的問題不予受理。
對公示期間反映有嚴重問題并查有實據、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取消被公示人擬聘資格;
對反映有嚴重問題,但一時難以查實或難以否定的,暫予聘用,如經核實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取消聘用資格。被公示人因被舉報查實取消擬聘資格后出現的空額不再遞補。
公示的擬聘人員因棄權出現的招聘名額空額,按照參加該崗位面試考生的考試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額遞補人選進行體檢和考核,如該崗位所有參加面試的人員體檢、考核均不合格或無人可遞補,不再遞補。
九、審核確認和辦理聘用手續
公告公示無異議人員由學校通知報送以下材料的時間和地點。
1、在職人員應提供原單位出具的同意其到新單位應聘的書面材料(通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核確認后,在職人員再按招聘單位要求提供正式同意解除聘用(勞動)合同或者同意流(調)動的書面材料)或者生效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裁決書等有效書面證明材料以及有效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有學位要求的,下同)。
2、畢業兩年來尚未就業的普通大專院校全日制畢業生應提供教育行政部門出具的有效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以及未就業證明。
3、下崗、失業人員應提供戶口所在地縣級勞動保障部門發放的《再就業優惠證》或失業證明、有效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以及有效的人事檔案管理機構出具的檔案管理證明。
學校負責對報考人員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查,并在匯總后將擬聘用人員的相關材料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核確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按照有關規定和本公告以及我校報送的審核確認材料,對擬聘用人員的報考資格和本次公招的規范性進行最終審核確認。
通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核確認的擬聘用人員,取得聘用人員資格。用人單位憑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確認復函,通知取得聘用資格的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具體時間以學校書面通知為準)到單位報到,簽訂聘用合同,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聘用等手續。
逾期不能按要求提供上述材料的以及通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核確認后,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視為自動放棄,取消其聘用人員資格。因以上原因產生的空額,不再遞補。
十、紀律與監督
有關單位和工作人員在公開招聘中,應確保信息、過程、結果公開,接受社會及有關
部門的監督。對違反規定、弄虛作假聘用的人員一經查實,取消其聘用資格,并對相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凡違反人事部令第6號第三十條和考風考紀規定,特別是不按公告進行資格審查的,按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監察廳印發的《四川省人事考試違規違紀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和人事部令第6號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等規定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給予政紀黨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一、有關咨詢、監督電話
政策和考務咨詢電話:0832-2342197;2342066;2340079(內江師范學院人事處)
監督電話:0832-2341639(內江師范學院紀委監察處)
028-86111182(四川省教育廳紀監處)
附件:
1、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和條件要求一覽表點擊查看
2、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考試招聘工作人員復習參考教材點擊查看
3、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考試招聘急需短缺專業技術人員崗位一覽表點擊查看
二〇一一年八月四日
序號 | 招聘部門 | 招聘崗位 | 職位編碼 | 招聘人數 | 招聘對象范圍 | 其他條件要求 | 學歷學位 | 學科專業 | 備注 |
1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教師 | JK01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新聞學;傳播學 | |
2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教師 | JK02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
3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教師 | JK03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文藝學;新聞學;傳播學 | |
4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教師 | JK04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基礎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
5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教師 | JK05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數學 | |
6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教師 | JK06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 | |
7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教師 | JK07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
8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教師 | JK08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9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教師 | JK09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應用數學;金融工程 | |
10 | 工程技術學院 | 教師 | JK10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原子與分子物理;光學; | |
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工程 | |||||||||
11 | 工程技術學院 | 教師 | JK11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電機與電器;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路與系統;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 | |
12 | 工程技術學院 | 教師 | JK12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13 | 工程技術學院 | 教師 | JK13 | 5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技術科學;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 | |
14 | 工程技術學院 | 實驗 | JK14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聲學;光學;無線電物理;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15 | 生命科學學院 | 教師 | JK15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動物學 | |
16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6 | 3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英語語言文學 | |
17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7 | 3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英語語言文學; |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
18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8 | 3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英語語言文學 | |
19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9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國際貿易學 | |
20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20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日語語言文學 | |
21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21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亞非語言文學 | |
22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教師 | JK22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城市規劃與設計; | |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 |||||||||
建筑技術科學; | |||||||||
建筑學; |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
23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教師 | JK23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
24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教師 | JK24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 |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
25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5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金融學 | |
26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6 | 2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企業管理 | |
27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7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產業經濟學 | |
28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8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數量經濟學; | |
工程管理 | |||||||||
29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9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旅游管理 | |
30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30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會計學;企業管理; | |
工商管理;財務管理 | |||||||||
31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31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土地資源管理 | |
32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32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工商管理; | |
人力資源管理 | |||||||||
33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教師 | JK33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34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教師 | JK34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 |
35 | 教育科學學院 | 教師 | JK35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課程與教學論 | |
36 | 各相關二級學院 | 輔導員 | JK36 | 14 | 詳見公告 | 198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不限 | 中共黨員 |
37 |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現代教育技術 | JK37 | 1 | 詳見公告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教育技術學 |
序號 | 部 門 | 專業 | 崗位 | 職位編碼 | 參考教材 | 備 注 | ||||
教材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主 編 | |||||||
1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傳播學 | 教師 | JK01 | 傳播學教程 | 中國人民大學 | 1999.11 | 郭慶光 | ||
出版社 | ||||||||||
2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教師 | JK02 | 傳播學教程 | 中國人民大學 | 1999.11 | 郭慶光 | ||
出版社 | ||||||||||
3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文藝學;新聞學 | 教師 | JK03 | 新聞學概論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1年版 | 李良榮 | ||
傳播學 | 新聞寫作學教程 | 中國人民大學 | 2002年版 | 劉明華等 | ||||||
出版社 | ||||||||||
報紙編輯學教程 | 中國人民大學 | 2001年版 | 鄭興東等 | |||||||
出版社 | ||||||||||
4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基礎數學 | 教師 | JK04 | 高等代數(第五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7年 | 張禾瑞 郝鈵新 | ||
數學分析(第三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1年 | 華東師大 | |||||||
數學系 | ||||||||||
5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計算數學 | 教師 | JK05 | 高等代數(第五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7年 | 張禾瑞 郝鈵新 | ||
數學分析(第三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1年 | 華東師大 | |||||||
數學系 | ||||||||||
6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教師 | JK06 | 信號與系統教程(第二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7年 | 燕慶明主編 |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數字信號處理及MATLAB實現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05年 | 余成波等 | ||||||
7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教師 | JK07 | 數據結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Feb-04 | 朱戰立 | ||
計算機網絡(第五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Jan-08 | 謝希仁 | |||||||
8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教師 | JK08 | 數據結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Feb-04 | 朱戰立 | ||
計算機網絡(第五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Jan-08 | 謝希仁 | |||||||
9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應用數學 | 教師 | JK09 | 高等代數(第五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7年 | 張禾瑞 郝鈵新 | ||
金融工程 | 數學分析(第三版) | 高教出版社 | 2001年 | 華東師大 | ||||||
數學系 | ||||||||||
10 | 工程技術學院 | 原子與分子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工程 | 教師 | JK10 | 電磁學(第二版) | 高教 | 2004.5 | 梁燦彬 | ||
光學教程 | 高教京 | 2008.5 | 姚啟鈞 | |||||||
11 | 工程技術學院 | 電機與電器;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路與系統;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 | 教師 | JK11 |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 | 高教京 | 1996.6 | 康華光 | ||
(第四版) | 2000.6 | |||||||||
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 | 高教京 | 1996.6 | 康華光 | |||||||
(第四版) | 2000.6 | |||||||||
12 | 工程技術學院 |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 | 教師 | JK12 |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 | 高教京 | 1996.6 | 康華光 | ||
裝置 | (第四版) | 2000.6 | ||||||||
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 | 高教京 | 1996.6 | 康華光 | |||||||
(第四版) | 2000.6 | |||||||||
13 | 工程技術學院 | 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技術科學;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 | 教師 | JK13 | 土木工程制圖(第三版) | 建筑工業 | 2008.1 | 盧傳賢 | ||
建筑力學 | 高教 | 2004 | 李前程 | |||||||
14 | 工程技術學院 | 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聲學;光學;無線電物理;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實驗 | JK14 | 普通物理實驗(1)力學熱學部分(第4版) | 高教京 | 2007.12 | 楊述武 | ||
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第二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08.5 | 高吉祥 | |||||||
15 | 生命科學學院 | 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動物學 | 教師 | JK15 | 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2版) | 高等教育出版 | 2009 | 劉恩山 | ||
魚類增養殖學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2000 | 王 武 | |||||||
16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 | 教師 | JK16 | 英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2008 | 吳偉仁 | 英美文學 | |
(一、二) | ||||||||||
美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 | ||||||||||
(一、二) | ||||||||||
17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教師 | JK17 | 新編當代翻譯理論 |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2005 | 劉宓慶 | 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 |
18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 | 教師 | JK18 | 英美概況( 上、下) | 吉林科技出版社 | 2008 | 張奎武 | 英美社會文化 | |
(第四版) | ||||||||||
19 | 外國語學院 | 國際貿易學 | 教師 | JK19 | 國際貿易實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 王沅沅 | ||
20 | 外國語學院 | 日語語言文學 | 教師 | JK20 | 高級日語 (1-4)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2002—2005 | 吳侃、(日)村木新次郎 | ||
21 | 外國語學院 | 亞非語言文學 | 教師 | JK21 | 任選一套高級韓語教材(綜合性教材,含高級韓語聽、說、讀、寫、譯等) | |||||
22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城市規劃與設計; | 教師 | JK22 | 城市規劃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05 | 譚縱波 | ||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 ||||||||||
建筑技術科學; | ||||||||||
建筑學; |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房屋建筑學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10 | 郝峻弘 | ||||||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 ||||||||||
23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 | 教師 | JK23 | 測量學(第三版) | 同濟大學出版社 | 2006 | 顧孝烈 | ||
遙感概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 | 梅安新 | |||||||
24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自然地理學; | 教師 | JK24 | 自然地理學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 | 伍光和 | ||
人文地理學; | ||||||||||
地圖學與地理 | ||||||||||
信息系統 | 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 | 黃杏元 | ||||||
25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金融學 | 教師 | JK25 | 證券投資分析(第一版)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李國強,李雯 | |||
貨幣銀行學(第三版) |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蕭松華,朱芳 | ||||||||
26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 | 教師 | JK26 | 市場營銷學(第四版)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07.4 | 吳健安 | ||
戰略管理:理論與方法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王昶 | ||||||||
27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產業經濟學 | 教師 | JK27 | 西方經濟學 |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陳淑君 | |||
產業經濟學(卷一) | 上海三聯書店 | 石磊、寇宗來 | ||||||||
28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數量經濟學; | 教師 | JK28 | 計量經濟學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李寶仁 | |||
工程管理 | 中級微觀經濟學 |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張樹民,李毅 | |||||||
29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旅游管理 | 教師 | JK29 | 旅游學(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天元 | |||
旅游規劃與開發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馬勇、李璽 | ||||||||
(第二版) | ||||||||||
30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會計學、企業管理、工商管理;財務管理 | 教師 | JK30 | 公司財務 | 西南財經大學 | 蔣葵 | |||
出版社 | ||||||||||
中級財務會計 | 東北財經大學 | 劉永澤,陳立軍 | ||||||||
出版社 | ||||||||||
31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土地資源管理 | 教師 | JK31 | 土地資源管理學(第一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萬茂 | |||
管理學(第三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三多 | ||||||||
32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工商管理; | 教師 | JK32 | 戰略管理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孫銳 | |||
人力資源管理 | 人力資源管理 | 許文興 | 清華大學 | |||||||
出版社 | ||||||||||
33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教師 | JK33 | 數據結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Feb-04 | 朱戰立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計算機網絡(第五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Jan-08 | 謝希仁 | ||||||
34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教師 | JK34 | 數據結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Feb-04 | 朱戰立 |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計算機網絡(第五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Jan-08 | 謝希仁 | ||||||
35 | 教育科學學院 | 課程與教學論 | 教師 | JK35 | 《現代教育學》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年 | 扈中平 | ||
(第3版) | 11月 | |||||||||
《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上下冊)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6年 | 黃甫全 | |||||||
5月 | ||||||||||
36 | 相關二級學院 | 不限 | 輔導員 | JK36 | 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年7月 | 楊振斌、馮剛 | ||
37 |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現代教育技術 | JK37 | 數據庫系統概論(第4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年 | 王珊 |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 ||||||||||
教育技術學 |
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公開考試招聘急需短缺專業技術人員崗位一覽表
序號 | 招聘部門 | 招聘 | 職位 | 招聘 | 2010年9月公開招聘職位編碼 | 其他條件要求 | 備注 | ||
崗位 | 編碼 | 人數 | 年齡 | 學歷學位 | 學科專業 | ||||
1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教師 | JK02 | 1 | JK04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
2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6 | 3 | JK20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英語語言文學 | |
3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8 | 3 | JK21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英語語言文學 | |
4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19 | 2 | JK23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國際貿易學 | |
5 | 外國語學院 | 教師 | JK20 | 2 | JK24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日語語言文學 | |
6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教師 | JK22 | 1 | JK32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城市規劃與設計; | |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 |||||||||
建筑技術科學; | |||||||||
建筑學; |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
7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5 | 2 | JK36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金融學 | |
8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6 | 2 | JK39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企業管理 | |
9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7 | 1 | JK41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產業經濟學 | |
10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師 | JK28 | 1 | JK45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數量經濟學; | |
工程管理 | |||||||||
11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教師 | JK33 | 1 | JK47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12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教師 | JK34 | 1 | JK48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
13 |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現代教育技術 | JK37 | 1 | JK53 | 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 僅限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碩士學位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教育技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