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代碼:540505
學 制:3年(全日制)
招生對象:高中(文理)、中職畢業生(土建類、機械類)
一、專業背景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工程質量是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反映一個民族的技術素質,工程質量對社會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也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建設工程對本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在未來10年,是我國市政、水利、交通等建設的高峰期,可預測,建設工程對本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面臨較大缺口。根據近幾年的市場調研與專家預測,僅重慶市,預計2016年的人才需求為1500人,2017年為1650人,2018年為1810人。
學校有強大的師資力量,豐富的辦學經驗,優越的校內外實訓條件,豐富的社會資源,為專業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目標
面向建設工程施工與監理單位,培養具備一定的工程施工與檢測技術、現場組織與監管、工程建設法律法規等理論知識,掌握建設工程監理和施工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獲得工程監理領域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與控制、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建設工程安全管理、建設工程信息管理和綜合協調能力,從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與施工技術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結構與構造》、《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監理》等。
主要實踐環節:《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工程監理》、《建筑結構與構造》、《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畢業設計》等課程設計;監理員專項培訓;工程測量實習、認識實習、頂崗實習與畢業實習等。
三、專業方向與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面向市政工程、建筑工程、鐵路建設工程、水利工程、安裝工程、公路工程等施工單位與工程監理公司,主要從事工程質量監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檢測等工作。
畢業生主要崗位:工程監理員、質量檢測員、材料檢測員、工程策劃員等。
四、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兼任教師19人,專職14人,兼職5人。其中教授、正高工6人,副高8人,一級建造師6人,博士3人,95%以上專任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雙師”素質教師比例超過94%,重慶市教學名師1名,重慶市安全生產管理專家3人。
瞿萬波:男,1974年4月出生,重慶云陽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重慶市綜合評標專家,專業帶頭人。完成多項科研課題及橫向項目,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10篇,EI收錄5篇。主講《建筑結構與構造》、《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研究方向:結構與巖土。
1.jpg
陸春昌,男,1973年12月出生,廣西梧州人,中共黨員,副教授、高級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地隧專業帶頭人。1998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地下工程專業。曾就職于中國鐵道部第五工程局,從事鐵路、公路隧道、城市地鐵施工技術工作8年。主編教材《爆破施工》,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三篇。主要講授《工程監理》、《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等課程。研究方向:工程施工與地災防治。
鄭學貴,男,1971年10月生,重慶綦江人,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1995年7月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1995.7~2014.10,在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工作,重慶市建委專家庫專家。主持完成勘察設計特長隧道5座,獲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重慶市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5項。主要講授《工程監理》、《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等課程。研究方向:工程施工與設計。
李開學,男,1964年9月,漢族,重慶綦江區人,中共黨員,碩士,教授,高級工程師,安全注冊工程師,1986年畢業于西安礦業學院采礦工程專業,采礦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重慶能源集團外部董事,重慶市煤炭行業專家庫專家,重慶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專家,重慶市綜合評標專家,重慶科技學院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文核心期刊及公開發行刊物發表論文10多篇,主參編教材6本,主持科研技術服務項目20余項。主講《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
王琳,女,1978年1月,碩士,講師,注冊安全工程師,造價員,采礦支部書記;2006年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曾在山西焦煤集團公司西山煤電公司工作三年,具有較好的煤礦現場經驗;發表專業核心論文3篇,參與科研技術服務及教改項目多項。主講《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工程經濟學》、《工程CAD》、《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
王倩,女,1984年9月,漢族,重慶人,中共黨員,碩士,助教,2012年畢業于重慶大學安全技術工程專業,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公開發行刊物發表論文3篇,參編教材1本,主持科研技術服務項目1項。主講《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工程計量與計價》、《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
張恩正,男,1984年7月生,山東菏澤人,2010年7月重慶大學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共黨員,講師,發表論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主要講授《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檢測與工程力學。
五、實訓條件
實訓條件優良,現有橋梁質量檢測實訓室、公路質量檢測實訓室、建筑工程實訓室、隧道施工實訓室、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實訓、爆破工程實訓室、支護工程質量檢測實訓室、工程測量實訓室、材料性能測試實訓室等12個主要實訓室,實訓課開出率100%,可供50人左右同時開展實訓。規劃三年內建設MIC無線動靜態數據采集實訓室、IES掃描式沖擊回波測試實訓室、美國GSSI地質雷達測試實訓室。
校外有重慶中環建設有限公司、重慶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海博建設有限公司、重慶市政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重慶中慶監理工程公司、中鐵一局、中鐵隧道局、重慶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個知名的實習實訓基地。
六、專業發展
積極開拓本專科對接機制,實施多層次辦學;動態調整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課程,向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面向川渝監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積極主動向云南、貴州、大西北拓展就業市場,建立專業學生的就業、擇業與創業的有效機制,保證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在100%以上,專業對口率在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