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簡介
預防醫學專業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2013年正式招生。是我校為適應醫學教育發展要求和健全現代醫學(基礎、臨床、預防)學科體系而新增設的專業。 現有專任教師14名,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10人。實驗技術人員2名。中青年教師占80%,師資隊伍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公共衛生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有堅實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有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具有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衛生事業管理等工作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門人才。
三、培養要求
1.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要求: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公共衛生事業。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思想和崇高的敬業精神,工作作風嚴謹,勇于開拓創新,善于學習,積極進取。具有較強的法律觀念,健康的體格與心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用能力等。
2.專業知識要求:具有扎實的基礎醫學知識和基本的臨床醫學知識,能較好地掌握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國家的衛生法律法規與衛生政策以及與本專業有關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知識。了解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安全生產監督與檢測、特殊疾病防治研究所(院)、婦幼保健院(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和相關衛生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與程序。
3.工作技能要求:掌握常見的預防醫學實驗研究、現場調查研究以及資料處理分析的方法與技術;熟悉課題設計與醫學統計軟件的應用。具有從事調查、分析和處理公共衛生問題與突發事件及以個體和家庭為單位的預防保健與健康促進的的基本能力。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外文文獻閱讀能力與計算機應用能力。
四、主干課程
主干課程: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臨床實習、衛生化學、衛生毒理學、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社會醫學、兒童少年衛生學、衛生法學與衛生監督學、社區預防保健實踐、專題實習、基地實習等。
五、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5年。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六、畢業合格標準
本大類學生應達到學校對本科畢業生提出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各教學環節的課程學習,最低修滿265學分(其中必須修滿規定的必修學分),畢業論文答辯與畢業實習考核合格,方可準予畢業。
七、成績評定及學位授予
1、成績評定:
(1)注重形成性評價,全面考評學生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及人際交流能力等。
(2)終結性評價分考試與考查兩種,考試課程成績計算:采取百分制記分;考查按5級分制記分。
2、畢業考試:實習結束后,進行畢業理論綜合考試、畢業論文答辯、英語考試。
3、畢業應取得學分:必修課:187學分,選修課23學分,集中實踐教學環節47學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6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總學分不低于265學分。
4、學位授予:學生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修滿265學分,準予畢業;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及《長治醫學院各專業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工作細則》者,由學院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八、其它要求
1、為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權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專業生產實習中,實行以專題項目組為單位,以導師負責制開展專題實習。設置流行病學、健康綜合評價、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毒理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社會醫學等專題實習方向,學生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擇專題。
2、課外研學學分為學生本人大學階段的創新課題研究,在學校與部省級立題并通過驗收完成了課題研究的給6學分,如公開在CSCD雜志上發表論文或獲獎者可另外按課外研學,按標準給分。
3、全校性選修課程要求至少修6學分,其中藝術、體育類最低要求2分,其它類課程4學分,全學程均可選修。
4、畢業理論考試內容與形式參照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專業綜合理論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