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有關部署,做到精準扶貧,使國家扶持政策真正惠及農村貧困地區考生,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自身發展能力,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通知》(教學[2016]6號)要求,現就做好我區2016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報考資格復審工作有關事宜緊急通知如下:
一、嚴格報考條件,嚴把報考資格復審關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通知》(教學[2016]6號)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考生報考條件。
國家專項計劃報考考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1)符合2016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具有實施區域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具有當地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高校專項計劃報考考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1)符合2016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考慮我區2016年高考報名工作和考生資格審查工作已基本結束,為確保我區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平穩順利實施,經與教育部協商,作為過渡措施,今年我區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的實施區域和考生報考條件仍按照《自治區招生工作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明確我區普通高校招生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和考生報考條件的通知》(寧招委[2015]9號)文件執行。
各市、縣(區)招生工作委員會要嚴格執行寧招委[2015]9號文件確定的三類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和考生報考條件,嚴肅三類專項計劃報考資格復審工作紀律,切實建立教育、公安等部門聯合審核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誰審查、誰簽字、誰負責”,充分利用公安戶籍系統,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和高考報名系統,細化復審辦法,確保考生戶籍、學籍及就讀年限、農村戶籍等基礎信息真實準確。
為確保寧招委[2015]9號文件執行到位,各縣(市、區)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報名資格審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要對本地各類專項計劃報考考生的報考資格再次做進一步復核,并做出復審結論。各縣(市、區)教育考試中心依據當地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報名資格復審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的復審結論,5月29至30日在網上報名系統中對本縣(市、區)符合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報考資格的考生分別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標識,并以正式文件向寧夏教育考試院普招處上報《寧夏2016年國家專項計劃復審符合報考條件考生花名冊》(附件1)、《寧夏2016高校專項計劃復審符合報考條件考生花名冊》(附件2)和《寧夏2016地方專項計劃復審符合報考條件考生花名冊》(附件3),花名冊電子稿發送到郵箱(nshulei@gmail.com)。網上報名系統標識和上報的正式文件附件信息必須做到準確、一致。
二、強化公示工作,加大違規查處力度
凡具有報考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資格的考生名單,經復審后,要進行層層公示。公示內容包括:考生姓名、性別、考生號、現就讀中學、戶籍所在派出所等。在中學就讀的考生由中學在校內和班級公示,社會考生由報名所在縣(市、區)教育考試中心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國家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資格考生名單高考前集中在寧夏教育考試院網站上進行公示。高校專項計劃資格考生名單復審后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及時公示。
凡未進行資格認定公示或資格復審不合格的考生一律不得參加上述三類專項計劃的志愿填報和招生錄取。
對在專項計劃資格審核中出現的弄虛作假、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違規違紀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偽造、變造、篡改、假冒戶籍、學籍等信息或以其他方式騙取專項計劃報考資格的考生,以及在審核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的學校、單位和個人,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及《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36號)有關規定嚴肅處理,依法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對國家公職人員違規違紀的,要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嚴肅處理。對直接責任人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要依紀依規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