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克山病等器質性心臟病,不合格。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者或經手術治愈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排除心臟病理性改變,合格:
1.心臟聽診有生理性雜音;
2.每分鐘少于6次的偶發期前收縮(有心肌炎史者從嚴掌握);
3.心率每分鐘5O~60次或100~110次;
4.心電圖有異常的其他情況。
1.1 條文解釋
器質性心臟病系指客觀檢查發現有心臟結構或形態學上改變的各種心臟疾病。心臟病是多發病,嚴重危及人類健康。大多數心臟病是后天性的,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炎、冠心病、心內膜炎等,少數是先天性心臟病。無論是哪一種心臟病,嚴重者最終可能發展為心力衰竭。
1.1.1 風濕性心臟病
嚴格來說應包括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和慢性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兩種疾病。前者是急性病,體檢中難以遇見;后者是風濕性心臟炎累及心瓣膜及其附屬結構(瓣膜環、腱索及乳頭肌)所引起的病變及其后遺病變,多見于青壯年,最常累及二尖瓣,主動脈瓣次之,其他瓣膜也可受累。
1.1.2 心肌病
是指以心肌病變為主的心臟病,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心肌病是指目前原因尚不清楚的心肌病,分為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及未分型的心肌病,以擴張型心肌病最為常見;繼發性心肌病是指繼發于已知疾病的心肌損害。
1.1.3 冠心病
即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絕大部分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致管腔狹窄或阻塞,少部分是冠狀動脈痙攣所致。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產生一系列心肌缺氧表現。
1.1.4 先天性心臟病
系心臟及大血管在胚胎期中發育異常所引起、出生后即存在的心臟血管病變,是最常見而且病種繁多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分為3類,即無分流類、左至右分流類、右至左分流類。成人常見者主要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縮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其主要癥狀為活動后心悸、氣短、易疲乏、發紺、反復肺部感染,活動耐力減退,甚至發生昏厥及心力衰竭,故先天性心臟病原則上不合格。但是,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1)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原則上所有器質性心臟病均應按不合格處理,但某些輕型者,如直徑小于0.5 cm的小的房間隔缺損、少量的血液返流、右位心等,臨床上無明顯癥狀,不影響生長發育,即使不手術預計日后病情也不會進展,能保持正常心臟生理功能,由專科醫院出具能夠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無須手術治療的診斷證明后,可按合格處理。
2)先天性心臟病經手術治愈:指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后無合并癥,心功能好,未遺留心臟形態學或心電圖異常改變,經原診治醫療機構出具相關治愈證明后,可按合格處理。
1.1.5 克山病
是在我國黑龍江省克山縣首先發現的一種地方性心肌病,病因迄今尚未闡明,分布具有地區性,東北地區較多見。病變主要以心肌為主,心肌呈變性、壞死和纖維化,最終致使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1.1.6 需排除心臟病理性改變的幾種異常情況:
1)心臟雜音:分兩種,一種是生理性雜音,又稱功能性雜音,存在此種雜音者心臟血管無器質性病變,心臟的其他檢查如心電圖、X線、超聲心動圖等均無異常發現;另一種是病理性雜音,也稱器質性雜音,見于有器質性心臟血管病的患者,常因瓣膜病變、心臟擴大、血液異常分流或返流、心室射血受阻及大血管腔徑改變所致。生理性與病理性收縮期雜音的鑒別詳見第2篇第1.2.2節中的表3。須結合病史、雜音特點并借助心電圖、X線檢查,必要時做超聲心動圖檢查等予以鑒別。舒張期雜音、連續性雜音均屬于病理性雜音。
2)偶發期前收縮(早搏):早搏在臨床上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病理性早搏屬于具有發展、惡化傾向的早搏。兩種早搏有時不易區分,存在以下情況之一者,多可判斷為病理性早搏。
①有器質性心臟病史(先天性或后天性),或有全身其他組織器官嚴重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腦損傷和疾病、膽胰疾病、各種內分泌疾病、代謝異常性疾病等),或有嚴重水電解質紊亂。
②QRS波落在前一心動周期的T波上或后一心動周期的P波上的早搏,即所謂的RonT、RonP。
③低位性早搏(QRS>0.16秒)。
④多源性或多形性早搏。
⑤連發早搏(成對以上出現的早搏)。
⑥伴有其他心電圖異常(如心電圖同時顯示有心肌損害改變等)的早搏。
3)心率每分鐘5O~60次或100~110次: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下心率范圍為60~100次/min,心率超過100次/min稱為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跑步、飲酒、重體力勞動及情緒激動時心率加快,為生理性心動過速;由高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出血、疼痛、缺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的心動過速,為病理性心動過速。
心率低于60次/min稱為心動過緩,可見于生理性原因,如長期體育鍛練或重體力勞動者,只要心率不是過于緩慢(心率低于50次/min),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無任何不適,也不需要治療,則不屬于病態,有人稱之為運動員心臟。病理性原因除可見于各種心臟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竇綜合征等外,還可見于其他系統疾病如顱內壓增高、高血鉀、腎性高血壓、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以及應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藥物后。
心率<50次/min 或>110次/min,作不合格結論;心率5O~60次/min或100~110次/min,如果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未發現心臟異常征象,確屬上述生理因素所致者,作合格結論。
4)心電圖異常的其他情況:主要指沒有明確病理意義的心電圖改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單純順鐘向轉位。
②單純逆鐘向轉位。
③竇性心律不齊。
④竇性心動過速。引起竇性心動過速的生理性原因(如緊張、運動等)去除以后,復查心率降至正常范圍。
⑤竇性心動過緩(心率多在50~60次/min),無其他可疑陽性病史、癥狀和體征。
⑥竇房結內游走性心律。
⑦早期復極綜合征。
⑧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竇性心動過緩,ST段輕度抬高,T波較高)。
⑨單純左室或右室高電壓(臨床查體除心電圖有電壓增高以外,各項檢查結果均正常,受檢者胸壁較薄)。
⑩單純Tv1>Tv5或Tv6,查無任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