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貸增長回歸常態 信貸投向持續優化
2011年,為抑制通脹、保持經濟健康可持續增長,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增強實施這一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前瞻性,年內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并于年底適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4月21日、5月18日和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先后6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并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央行分別于2月9日、4月6日和7月7日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75%提高到3.50%,累計上調0.75個百分點,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81%提高到6.56%,累計上調0.75個百分點。
12月5日,央行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3年來我國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傳導穩健貨幣政策,保持合理信貸投放力度和節奏,信貸投向持續優化,有效支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截至年末,本外幣貸款余額58.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47萬億元,同比少增3901億元。其中小企業貸款增量占比穩步提高,“三農”領域貸款增速高于同期,工業及服務業貸款增速有所回落,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下降,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增量占比則大幅提升。
推薦理由:更加具有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是2011年貨幣政策最為顯著的特點,不僅對抑制通脹、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也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在合理、均衡把握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的同時,加快信貸結構調整的步伐,在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切實支持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2011年銀行業面臨的最現實的挑戰,也是當年備受關注的新聞熱點。
專家點評
2011年,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中央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交替使用數量和價格型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并取得了明顯成效。自8月份開始,CPI漲幅呈現回落趨勢,通貨膨脹壓力明顯緩解,貨幣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再次得到較好的體現。商業銀行深刻領會了央行的意圖,并切實貫徹到經營中,在2011年內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中小企業和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的信貸支持。
對貨幣當局來講,新的一年需要審時度勢地對穩健貨幣政策進行微調??紤]到歐債危機加劇蔓延、中國內外需市場復雜趨冷、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貨幣政策調控應將著眼點更多地放在縮小經濟波動的頻率和振幅以及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上;考慮到社會整體融資規模和結構的變化,貨幣政策調控對象應加快從銀行體系流動性向整個社會流動性的轉變,調控重點則應放在增強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和擴大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權上來,以發揮商業銀行對社會資金流向和價格的引導作用。而對于銀行業來講,要在合理、均衡把握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的同時,加快信貸結構調整的步伐,在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切實支持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 詹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