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 liver)是由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國發病率較高,屬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目前臨床上將甲胎蛋白(afp)檢測用于肝癌的普查和輔助診斷,使早期肝癌的診斷率大為提高。
(一)肝癌的肉眼分型:
1.巨塊型 癌組織形成一個巨大腫塊,直徑可超過l0cm,多位于肝右葉,質地較軟,中心常有出血壞死。瘤體周邊常有散在的衛星狀瘤結節。此型較少合并肝硬化。
2.多結節型 此型最多見,常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癌結節多個散在,呈圓形、橢圓形,直徑由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有的相互融合形成較大的結節。肝被膜下的瘤結節向表面隆起,致肝表面凹凸不平。
3.彌漫型 此型最少見,常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癌組織在肝內彌漫分布,無明顯的結節或形成極小的結節。
(二)肝癌的組織學類型:
1.肝細胞性肝癌 最常見。由肝細胞發生。其分化好者癌細胞類似肝細胞,異型性小,呈巢狀或小梁狀排列,周圍有血竇相隔。部分癌細胞能分泌膽汁,可有淤膽現象。分化差者異型性明顯,細胞大小不等,核大,形態不一,可見瘤巨細胞或深染的小細胞。
2.膽管上皮癌 較少見。由肝內膽管上皮發生。常呈腺管結構,癌細胞與膽管上皮細 胞相似,腺腔內可有粘液。此型較少合并肝硬化??衫^發于華支睪吸蟲病。此類癌在形態上有時與肝轉移性腺癌難鑒別,需結合臨床有無消化道等原發灶。
3.混合細胞型肝癌 最少見。同時具有肝細胞性癌及膽管上皮癌兩種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