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惡性組織細胞病(惡組)是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組織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全血細胞減少和進行性衰竭為特征。惡組多見于青壯年,以20~40歲者居多,男女發病為2~3:1.本病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型。國內以急性型為多見。起病急驟,病勢兇險。
原因
本病因至今不明,通常認為是組織細胞性淋巴瘤或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的一種變型,可能與EB 病毒感染有關,亦有人士認為是自身免疫增殖性疾病或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所致。近年來報道惡組常作為繼發于其他腫瘤的第2個惡性腫瘤,常伴發于惡性淋巴瘤(B 細胞性)、T 細胞性和裸細胞性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獑魏思毎籽?、 Lennerts 淋巴瘤。推測可能于化療或原發腫瘤抑制免疫系統,導致染色體異常,克隆惡性突變有關。本病的發生可能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表現
臨床癥狀
本病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型。
1.發熱是最為突出的表現。90%以上病人以發熱為首發癥狀。體溫可高達40°C以上。熱型以不規則熱為多,也有間歇熱、弛張熱和稽留熱。少數病例用抗生素能暫時使體溫下降,但更多病例發熱與疾病本身有關,對抗生素治療無反應。皮質激素雖有降溫作用,但不持久,只有化療有效時體溫才能恢復正常。
2.貧血也是較常見癥狀之一。急性型早期即出現貧血,呈進行性加重。晚期病例,面色蒼白和全身衰竭非常顯著。少數起病緩慢的病例,其最早出現的突出癥狀可為貧血和乏力。
3.出血以皮膚瘀點或瘀斑為多見。其次為鼻衄、齒齦出血、粘膜血皰、尿血、嘔血或便血也可發生。
4.此外,乏力、食欲減退、消瘦、衰弱也隨病情進展而顯著。
檢查
一、血象:全血細胞減少為本病突出表現之一。貧血出現更早,呈進行性。血小板計數大多減少,晚期更甚。部分病人血涂片可找到惡組細胞。
二、骨髓象:骨髓增生高低不一,晚期多數增生減低,三系細胞均減少。骨髓中出現異常組織細胞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
三、細胞化學與免疫細胞化學。
診斷
一.病史及癥狀
1.病史提問:注意起病緩急,是否伴有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及進行性衰竭。
2.臨床癥狀:頭昏、乏力、心悸,不規則發熱,多為高熱;侵潤組織器官癥狀:如黃疸、皮膚損害、漿膜腔積液等。
二.體檢發現
貧血外貌,皮膚可有出血點、瘀斑、結節、丘疹或潰瘍,胸骨壓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晚期出現黃疸及組織細胞侵潤組織器官后出現的相應體征。
三.實驗室資料
治療
一、支持治療
包括降溫治療,采用物理措施降溫,必要時適當應用皮質激素;注意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患者往往有高熱、大汗,注意水電介質平衡;糾正貧血,可輸新鮮全血或充氧血;預防出血,血小板過低可輸注血小板懸液。
二、化療
不管應用單藥化療或聯合化療,效果均不滿意,難以得到持久的完全緩解。一般可采用治療惡性淋巴瘤或治療急性白血病的化療方案治療,少數緩解期可達6-12個月。
重癥病例病程進展快。末經治療的自然病程為三個。輕型起病緩,進展慢,未經治療可存活1年以上。對治療有反應者,獲得緩解的病人,生存期可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