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腔上起自喉入口(laryngeal inlet),下達環狀軟骨下緣并接氣管。由室帶與聲帶分隔為三區。
(一)聲門上區(supra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帶之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稱喉入口,聲門上區前壁為會厭軟骨,兩旁為杓會厭皺襞,后為杓狀軟骨,介于喉入口與室帶之間又稱喉前庭(vestibule)。
(二)聲門區(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帶與聲帶之間,包括:
1.室帶(ventricular band):又稱假聲帶,左右各一,位于聲帶上方并與聲帶平行,由室韌帶、肌纖維及粘膜組成,呈淡紅色。
2.聲帶(vocal cord):位于室帶下方,左右各一,由聲韌帶、聲肌及粘膜組成,因缺乏粘膜下層,含血管少,在間接喉鏡下呈白色帶狀,其游離緣薄而銳。兩聲帶間的空隙稱聲門裂(rima vocalis),簡稱聲門。聲帶張開時呈一等腰三角形,是喉腔中最狹窄部分。聲門前端稱前聯合(anterior commissure)。
3.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開口于聲帶與室帶之間的橢圓形空隙,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sacculus of larynx),內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潤滑聲帶。
(三)聲門下區(infraglottic portion):聲帶下緣至環狀軟骨緣以上的喉腔,上部較扁窄,向下逐漸擴大為圓錐形并移行至氣管,幼兒期此區粘膜下組織結構疏松,炎癥時容易發生水腫引起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