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介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市開設最早建設規模最大的中醫醫療機構。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擁有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重點專科13個,天津市“重中之重”學科2個。作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在全國建立56個分中心。
醫院占地234畝,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分南、北兩個院區。設有針灸部、心血管科、兒科、推拿科、腫瘤科、急癥部、藥劑部、檢驗科、功能檢查科、醫學影像科等臨床技術科室54個。共設置病床2600張,門診量在天津市各醫院中門診量始終排名第一。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醫大師2名,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全國名中醫13人,天津市名中醫12人,天津市中青年名醫11人,博士生導師23人,碩士生導師216余人。
近五年,獲得包括“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各級各類項目539項;獲各級科技獎勵40項。針灸學科“針刺治療腦病研究”團隊和心血管科“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為教育部創新團隊。
先后與美國、德國、法國、韓國、俄羅斯、瑞士等40余個國家建立長期醫療、科研合作關系,肩負著阿曼皇室的醫療保健任務,連續成功舉辦13屆國際針灸暨中醫臨床學術會議,每屆均有海內外專家學者500余人參加,對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進程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住院/全科醫師培訓基地以及中醫臨床教學醫院。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為教育部重點學科。臨床技能模擬訓練中心依托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等優秀團隊,在原有實訓中心基礎上,在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天津市政府、天津市衛生計生委的大力支持,于2013年底建成面積約1200 平方米,集臨床技能培訓、考核于一體的多學科臨床技能培訓平臺。我院集先進的診療設備與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一體,先后成為國家發改委“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國家衛計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中管局住院醫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及“天津市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實訓中心”。
中心按功能設有臨床綜合技能培訓室,體格檢查培訓室,心肺復蘇培訓室,模擬ICU和臨床綜合急救技能培訓室,婦產及兒科模擬訓練室,外科及骨科技能培訓室,模擬手術室,腹腔鏡、內鏡與關節腔鏡仿真培訓室,中醫綜合技能培訓室,護理技能培訓室,模擬門診,模擬病房,中控室、教室及討論室。培訓室配有各類仿真教學模型,如穿刺模型、氣管插管模型、心肺復蘇模型、體格檢查模型、高級生命支持訓練模型、腹腔鏡、內鏡與關節腔鏡仿真訓練系統、20個學科全國名家500臺手術視頻系統、中醫技能訓練模型、中醫證候辨識訓練模型以及中藥辨別多媒體訓練系統等。
中心目前承擔天津市中醫全科醫師臨床技能培訓與知識強化課程,天津市中醫住院/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住院醫師、全科醫師及研究生臨床技能培訓,多層次醫師的各類技能培訓等,成為全院35個臨床與技術科室的技能培訓平臺。
中心除臨床技能培訓外,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設,采用網上預約培訓室管理模式,面向全院開放。探索在線學習管理模式,如20個學科的全國名家500臺手術教學視頻,最多可滿足同時200人在線觀看學習,實現了開放式的自動化管理,為參加訓練的各類人員提供自主、及時、高效的學習條件。
中心以“服務臨床安全”為目標,以“一個中心、兩種環境、三大平臺”為核心,依靠“臨床模擬環境和臨床真實環境”,基于“基礎技能訓練平臺、專業及綜合技能訓練平臺、臨床技能考核平臺”三大平臺,致力于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嫻熟專業臨床技能的醫學人才。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簡介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坐落于天津市海河東北部地區,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是原天津中醫學院所在地。經過五十年的積淀,已成為以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一、醫療情況:
醫院以“國粹醫粹仁和仁術”為院訓,秉承“承擔社會責任,一切服務病人,打造一流學科,培養卓越人才”的辦院宗旨。目前,醫院學科專科體系日漸成熟,名醫匯集,設備先進,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疑難病研究中心。
2016年底,新院一期建設落成并投入使用,地址位于河北區增產道,建筑面積12.4萬平方米,編制床位1000張,總投資10.7億元,包括醫療綜合樓、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二期建設規劃包括教學科研樓、治未病中心、康復中心,編制床位500張,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屆時醫院將成為本市八個區域醫療中心之一和三個中醫醫療中心之一,進一步擴大中醫藥影響,充分發揮中醫、中西醫結合優勢,更好地為百姓健康服務。
二、學科專科建設情況:
醫院擁有教育部重點學科1個—中醫內科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肺病科、腦病科、婦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6個—中醫婦科學、中醫肺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心病學、臨床中藥學、中醫“治未病”學;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科8個—肺病科、腦病科、婦科、心血管病科、脾胃病科、外科、重癥醫學科、臨床藥學;天津市重點專科專病9個—肺病科、腦病科、婦科、心血管科、兒科專科、骨傷專科、腫瘤科專科、外科專科、糖尿病足專病;國家中管局三級實驗室 1個—中醫呼吸功能實驗室;有研究機構3個—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三部)、市中醫肺科治未病重點研究室、市中醫藥生殖健康重點研究室;是國家藥監局藥品臨床試驗基地;擁有天津市首家獲得17025認可的藥代動力學實驗室;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亞太地區倫理審查委員會(SIDCER-FERCAP)認證,成為天津市首家、全國第三家中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此認證的醫院。
三、科研能力:
近年來,醫院主持國家“973”、“863”計劃課題 4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 46項,省部級及橫向課題項目近100項,近五年獲各級科研獎項及成果30余項,獲科研經費支持6000余萬元。
四、教學能力:
作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承擔本科、研究生院全部臨床課程。現有職工957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01余人,高級專業人員193余人。擁有碩、博士生導師74人,教授、副教授28人,國家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11名,市級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8名,天津市名中醫6人、中青年名醫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年培養碩、博士研究生近200名,接受本科及留學生實習400余人。2014年,獲校級“教學名師”“教學團隊”各一項。2015年,獲市級“師德先進個人”、校級“師德先進單位”各一項。
我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命名的國家級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一直名列天津市第一。現規范化培訓在培人數309人。2012年,我院獲“天津市醫師規范化培訓先進基地”、“天津市醫師規范化培訓先進個人”、“天津市醫師規范化培訓先進教師”、“天津市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標兵”等榮譽稱號。2016年,付濱主任獲全國百名“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稱號。
醫院建有大型臨床模擬實訓中心,實訓設備近200臺,投入設備資金400萬元,主要有PBL討論及虛擬診斷實訓室、模擬ICU急救技能室、外科、兒科基本技能實訓室、護理實訓室、心電圖機腔鏡實訓室、影像訓練室、模擬手術室、中醫基本技能實訓室、骨科實訓室、婦科實訓室、五官科技能實訓室、心肺復蘇實訓室等。能夠為實習生、研究生、規培醫師提供如心肺復蘇、胸腹腔穿刺、心肺聽診、腹部觸診、氣管插管等基礎臨床技能實訓,同時也提供腹腔鏡、超聲、X診斷等臨床高級實訓項目。實訓中心建有在線考試室及OSCE考試站點,并培養訓練了一批穩定標準化病人,投入到臨床教學與考核中。于此同時,為滿足實習生、研究生、規培醫師授課需求,醫院同時配有專用教室。針對導師在我院的研究生,醫院每月為每位研究生補貼交通補助,緩解研究生交通、生活壓力。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簡介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正式成立于1991年,是全國六大中醫藥研究機構之一。根據天津市衛生資源調整總體規劃,原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中醫醫院、長征醫院四家單位組成了新的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2009年5月23日,新的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在新址開診,一所匯集名醫、名科,以中醫為特色的綜合性科研、醫療機構展現在世人面前。
新的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坐落于老城區北門外的三岔河口地帶,毗鄰鼓樓文化街,自古就是商業繁榮、華洋雜處、中西匯通、人文薈萃之處,也是津沽文化的發祥之地。醫院是國家中管局重點中醫建設單位和中醫藥文化建設單位,是天津市醫療區域中心。現開放病床550張,日均門診量約4000余人次。擁有衛計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個(皮膚科、腎病科、針灸科、臨床藥學),其中皮膚科為國家中管局重點學科。擁有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科7個(脾胃病科、 皮膚科、腎病科、瘡瘍科、推拿科、針灸科、臨床藥學),國家中管局確定的腎病重點研究室。擁有天津市重點專科6個(心病科、推拿科、瘡瘍科、糖尿病科、骨科、腦病科)。此外,婦科等為中醫特色專科。醫院還設有肺病科、皮膚性病科、皮膚變態反應科、皮膚色素科、皮膚真菌科、兒科、腫瘤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醫院精湛的診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吸引著國內及海內外眾多患者。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擁有各類院內制劑172種,在減輕患者病痛、提高臨床療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受廣大患者歡認可。
此外,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現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Ⅱ級實驗室、化妝品廠及符合GDP標準制劑室,擁有天津市中醫腎病研究所、中西醫結合瘡瘍研究所、中西醫結合皮膚病研究所及天津市性傳播疾病診療中心,是國家衛生部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機構、衛生部化妝品人體安全性及功效性檢驗機構;是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腎病分會等9個學術團體掛靠單位。《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編輯部、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動診療咨詢中心設在該院。2012年,“津門醫粹”博物館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全院在職職工1184人,其中醫護技等796人,高級職稱244人。近年來,醫院以樹名醫、建名科、創名院、做好藥的“三名一好”為發展戰略,積極落實人才興院計劃。目前,新的中醫藥研究院及附屬醫院擁有一批全國乃至國際著名的中醫專家,其中,2014年張大寧教授遴選為國醫大師,津門首屆天津市名中醫7名(張大寧、高金亮、栗錦遷、李競、武成、張曾譻、李振華),5個國家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張大寧、高金亮、李競、栗錦遷、張曾譻),天津市首批中青年名中醫4名(張宗禮、張智龍、劉華一、車樹強),醫院現擁有享受政府特貼及授銜專家25人,擁有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0人,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3人。天津市學術思想工作室馬連珍、邊天羽工作室。中藥特色傳承人才3人姜玉鳳、崔穎、梁穎。博士研究生25人,碩士研究生242人。醫院在創新中發展,堅持走精品醫院之路,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三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三項,取得科研成果63項,專利29項,著作22部,發表論文2000余篇,其中SCI論文6篇,近五年共承擔各級科研課題70余項,獲科技進步獎26項。
醫院秉承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辦院理念,堅持中醫方向,以“做一流中醫藥研究院、創一流中醫綜合性醫院”為奮斗目標,以立足天津、面向華北、輻射全國為發展定位,力爭五到十年之內,將醫院建成具有國際化水平、設施完善、管理現代、服務一流的中醫醫療、科研、教學中心。
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簡介
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于一體的創新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坐落于環渤海經濟文化圈腹地--京津之間,是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現有職工1154余人,中高級技術人員300余人、碩博士155人、碩博士導師13人,具備帶教資格的帶教教師210人。編制床位680張,全院總占地60畝,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
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在各級領導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醫發展之路,不斷改革完善全新的運行機制,形成以腦病科、內分泌科、腫瘤科、心血管病科、脾胃病科、骨傷科六個市級重點專科為龍頭,以肺病科、針灸康復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肛腸科為特色專科的基本格局,“治未病”預防保健科被納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培育項目。醫院立足“以人為本,文化強院”的理念,不斷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應用祖國中醫藥精粹,提高臨床療效,帶動科研創新,目前我院承擔科研項目32項,其中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級合作項目5項,省市級和廳局級項目2項,區級項目 24項;有8項已結題項目完成成果登記,取得成果證書。采用“梯隊培養”、“名中醫師帶徒”、“科室成員輪流到三甲醫院進修”、面向全國引進 “三高”( 高水平、高職稱、高學歷)人才相結合的模式,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中醫藥業務骨干,使醫院步入發展的快車道。醫院先后獲得了“全國十大百姓放心醫院”、“全國百家改革創新醫院”、“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黨組織”等稱號。
天津市現代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濱海中心簡介
天津市現代中藥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以下簡稱“天津市現代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0年8月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經兩年建設,于2012年12月通過專家驗收。現代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雄厚的中藥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實力,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973”、“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和獎勵。僅2012年度,就發表了一大批高水平高質量的科技論文,其中SCI收錄論文53篇;新申請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實驗室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教授,常務副主任為天津千人計劃入選人朱彥教授。
位于濱海新區的天津市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濱海中心是天津市現代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應用基礎研究的平臺,實驗室面積6000m2。中心圍繞現代中藥研發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構建公共中醫藥研發技術鏈,著力解決制約中醫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已初步建成中藥藥效物質發現與成藥性評價、中藥藥效及機制、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中藥藥代動力學、中藥制劑工藝等實驗室。與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生物醫藥、化學藥研究平臺多學科合作共享,開展中藥組分提取分析、分子和網絡藥理學研究、中藥配伍設計與活性篩選、藥物早期安全性評價、新制劑研究等。大型設備包括串接四極桿質譜儀、Q-TOF質譜儀、IT-TOF質譜儀、中藥多功能提取裝置、中試用多功能流化床、高內涵細胞分析系統、全自動膜片鉗、激光共聚焦熒光顯微鏡、流式細胞儀及生物信息軟件平臺等。作為教育部2012年評定的全國排名第三位的中藥學專業組成部分,本中心亦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包括工程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天津)等高層次人才、海外留學歸國教授4人,同時具有一批良好科研背景和創新精神、年富力強的優秀青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