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目代碼及名稱:
342農業知識綜合四
二、適用專業:
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園藝等農業類碩士專業學位。
三、考查目標:
要求考生應全面掌握農村社會學、發展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并能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農村實際問題。
四、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五、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六、考試題型:
1、名詞解釋;2、簡答題;3、辨析題;4、分析論述題;5、案例分析題。
七、試卷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 農村社會學 50分
第二部分 發展經濟學 50分
第三部分 管理學 50分
農村社會學
第一章 農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一、 關于農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的一些不同認識
二、 農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三、 學習農村社會學的意義
第二章 中國農村社會學的簡要歷史
一、中國的農村社會調查
二、 早期中國農村社會學的主要著述
三、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鄉村建設運動
四、大力開展社區研究時期的中國農村社會學研究
第三章 農村社會中的個人——農民
一、 農民與農村社會
二、 農民的社會屬性與特征
三、 農民的社會化及其特征
四、中國農村基層社會組織體系的建設及其演變趨勢
第四章 農村居民的婚姻與家庭
一、 農村居民的婚姻行為
二、 農村家庭
三、 農村家庭網絡
第五章 農村社會組織
一、 中國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的歷史變遷
二、 當前中國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的類型及其功能
第六章 農村社會分層及社會流動
一、農村社會分層的標準
二、 中國農村的社會分層結構
三、 農村社會流動問題
第七章 農村社區
一、 社區及社區研究
二、 農村社區的起點及其特點
三、 農村社區的類型
四、農村社區發展
第八章 農村社會問題及社會控制
一、 社會問題概述
二、 農村貧困
三、 農村人口問題
四、農村社會控制
第九章 農村社會保障
一、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會義及其發展的簡要歷史
二、 加強在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三、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狀況
四、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
第十章 農村社會變遷
一、 社會變遷概況
二、 影響農村社會變遷的因素
三、中國農村改革與社會轉型
第十一章 農村可持續發展
一、 “發展”概述
二、 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三、 中國農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第十二章 中國農村城市化與社會現代化
一、 農村城市化與社會現代化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二、 中國農村城市化的途徑與模式
三、 中國農村社會現代化
發展經濟學
第一章 發展經濟學:基本對象、理論邏輯結構及其演變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與論證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 經濟增長理論
二、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影響經濟發展的國內因素
一、資本資源與經濟發展
二、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理論
三、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
第四章 外部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理論
一、利用外資與經濟發展
二、國際貿易戰略與經濟發展
第五章 發展戰略與經濟發展
一、計劃與市場控制
二、工業化與城市化路
三、農業問題
第六章 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
二、可持續發展因素分析
三、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
第七章 制度與經濟發展
一、交易與交易成本
二、制度及制度變遷
三、制度與經濟發展
管理學
第一篇:總論
知識點:管理的職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科學管理理論,霍桑試驗,商業道德,社會責任。
第二篇:決策與計劃
知識點:決策的理論,決策的過程,決策的影響因素,計劃與決策的關系,計劃編制過程,戰略性計劃,計劃實施
第三篇:組織
知識點:組織設計的影響因素,組織的部門化,組織的層級化,授權,員工招聘,員工培訓,組織變革,組織文化。
第四篇:領導
知識點:領導與管理,領導權力,領導風格,領導理論,激勵理論,激勵實務,組織溝通,有效溝通
第五篇:控制
知識點:控制過程,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