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生態學;代碼:725)
一、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生態學科目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生態學等一門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個體生態學(生物與環境)、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等基礎生態學學科中的相關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對生態學的主要發展趨勢和前沿領域有一定的了解,注重生態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聯系,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生態領域中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題型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簡答題(問答題):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論述題(綜合題):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 緒論
明確:生態學的定義
理解:生態學的形成及發展的四個階段
了解:現代生態學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1.環境的概念及其類型
理解:環境的概念及其類型。
2.生態因子作用分析
理解:生態因子的概念、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Liebig’s法則、限制因子、Shelford耐性定律
了解:生存因子的概念與生態因子的分類
3.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理解:光的生理有效輻射與光的生理無效輻射、陽生植物、陰生植物、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光的周期性變化對動物和植物的生態效應、溫度對生物作用的“三基點”、有效積溫法則及其生態學意義、BERGMAN規律;ALLEN規律、喬丹規律、溫度對生物分布和生命活動的影響、
了解:土壤因子的生態學意義、水因子的生態學意義、生物與大氣的生態關系、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火的生態關系
第三章 種群生態學
1.種群的基本概念與數量特征
理解:種群的基本概念、種群的基本特征、種群的數量特征及其基本參數、生命表的主要類型及各自特點
了解:種群數量的調查與統計方法、影響種群數量的基本參數、種群年齡結構的三種類型
2.種群的增長
理解:內稟增長率、環境容納量的基本概念;種群的不同增長模型、邏輯斯諦方程及其各參數的含義、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規律
了解:種群的空間格局及其形成機理
3.種群間的相互關系
理解:種內關系與種間關系;寄生、共生等種間關系;競爭排斥原理、生態位理論;高斯假說;密度效應;他感作用的生態學意義、物種間競爭格局分析
了解:種間關系的基本類型
4.種群的遺傳進化與生存對策
理解:等位基因、純合、雜合、基因型、表型、基因庫、染色體突變、自然選擇等基本概念、哈迪-溫伯格定律與遺傳漂變規律、種群兩種生活史對策:R—K生存對策理論及其生物學意義
了解:物種的概念、形成過程和形成方式
5.種群的數量波動和調節機制
理解:捕食對種群數量和質量的調節作用、密度制約因素與非密度制約因素、
了解:種群波動的主要原因
6.應用種群生態學
理解:種群的最大持續產量及種群管理的科學方法
了解:野生生物種群及棲息地的保護恢復;有害生物的科學管理
第四章 群落生態學
1.生物群落的特征
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與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了解:機體論學派與個體論學派對群落性質的不同觀點
2.群落的種類組成
理解:優勢種、建群種、亞優勢種、伴生種、偶見種、多度、相對密度、投影蓋度、基蓋度、頻度、生物多樣性、群落最小面積等基本概念、
了解:不同生物多樣性指數及其表達公式
3.生物群落的結構
理解:生活型、生活型譜、層片、同資源種團、群落交錯區、邊緣效應等基本概念;生物群落的結構特征;群落交錯區的基本特征;同資源種團在生態學研究中的意義、層片的基本特征、中度干擾假說
了解:影響生物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島嶼化理論
4.生物群落的動態
理解: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頂極群落、群落演替、演替系列、次生演替、氣候頂極等概念、影響演替的主要因素、單頂極群落學說與多頂極群落學說的區別、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了解: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與演替特征;頂級群落的主要特征、演替過程中群落特征的變化趨勢
5.生物群落的分類與排序
理解:生物群落的分類與排序概念、植被型與植被型組的概念、植被的三級分類單位、群系與群叢的概念
了解:植物群落分類系統、群落的數量分類方法、排序的主要類型、群落分類和排序的區別
6.生物群落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理解:陸地生物群落的水平分布規律和垂直分布規律、
了解:世界植被的主要類型
第五章生態系統生態學
1.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理解:生態系統、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生態系統、同資源種團、生態平衡、負反饋調節等基本概念;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各功能類群的基本功能;生態系統的負反饋機制及反饋調節機制
了解: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理解:生態錐體、林德蔓效率、生態效率、同化效率
掌握:生態系統的能流分析、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流過程
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狀況
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理解:水循環、氣體型循環、沉積型循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氮循環
了解: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地球化學循環
4.自然生態系統
了解:全球主要生態問題及對策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牛翠娟等編,《基礎生態學》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尚玉昌主編,《普通生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ISBN:9787301053812
•3、李博主編,楊林,林鵬,副主編,《生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ISBN:7040079763
•4、Odum,E.P,《生態學基礎》高教出版社,2009年1月,ISBN:978704025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