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
(科目:848地理信息系統)
一、考查目標
《地理信息系統》是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處理空間數據的現代化綜合性學科,是許多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要求考生對地理信息系統基本概念、空間數據基礎有較深入的理解,能夠系統地掌握空間數據處理、空間信息模型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統工程與標準化,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簡答題:6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分析論述題:3小題(選作2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三、考查內容
(一)地理信息系統基礎
1.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理信息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的區別。
2.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概況。
3.熟練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及其空間分析與模型分析功能。4.熟悉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與類型。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學數據處理系統、電子地圖、計算機科學、遙感等相關學科的關系。
(二)空間數據基礎
1.理解地理空間的概念。了解實際的固體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地球橢球體模型之間的關系;
2.了解地圖投影的基本類型;熟悉我國地理信息系統中常用的地圖投影配置與計算。
3.熟練掌握地理實體的矢量表示方法、柵格表示方法以及三角形不規則網(TIN)。
4.了解拓撲屬性;熟練掌握空間拓撲關系中的連接性、多邊形區域定義、鄰接性、以及方向、包含等關系。
5.掌握空間特征數據、屬性特征數據的內涵。熟練掌握空間數據模型中的柵格模型、矢量模型和不規則三角網模型。
6.理解柵格數據結構、矢量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游程編碼、四叉樹編碼方式,以及拓撲數據結構;理解空間數據的分層組織與編碼。
7.熟悉空間數據質量標準要素及其內容;理解空間數據質量問題的來源;掌握空間數據質量控制的常見方法。
8.掌握元數據的概念;掌握元數據的目的、內容、性質和作用;了解空間數據元數據的獲取與管理方法。
9.掌握數據庫基本概念,了解文件與數據庫系統管理數據的差別,掌握傳統的經典三大數據模型及面向對象數據模型,掌握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連接的方法。
(三)空間數據采集與處理
1.掌握地圖數字化的基本方法;熟悉數字化矢量數據的編輯;深入理解并掌握數字化數據的空間坐標轉換。深入理解并掌握柵格數據與矢量數據的特點及其相互轉換。
2.了解空間數據的誤差分析基本方法,掌握空間數據誤差的幾何校正的方法,理解數據壓縮、曲線光滑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3.掌握圖形變換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掌握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連接。
4.掌握圖幅拼接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5.掌握點線面柵格化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四)空間信息模型分析
1.理解并掌握空間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
2.熟練掌握空間信息量算、空間信息分類、疊加分析、緩沖區分析的核心思路與實現方法;了解網絡分析、空間自相關分析的內容與方法。
3.深入理解并掌握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及其生成方法。
4.了解典型疊加模型的分析過程與方法。
5.初步了解空間決策分析的理論理與方法
(五)地理信息可視化及地理信息系統產品輸出
1.掌握地理信息系統輸出的主要方式,初步掌握利用各種圖形輸出設備完成地理信息系統成果輸出。
2.掌握電子地圖的基本概念、電子地圖的種類、電子地圖的特點,了解如何設計電子地圖。
3.了解計算機地圖出版系統與虛擬現實技術。
(六)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標準化
1.熟悉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的概念;掌握地理信息系統軟、硬件配置的基本要求。
2.理解網絡地理信息系統(WebGIS)的特點;熟悉并掌握網絡地理信息系統的組合方式。
3.了解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統概念。
4.熟練掌握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ComGIS)的概念與特點。
5.理解地理信息系統標準化的含義及其主要內容。
6.熟悉地理信息系統的軟、硬件配置設計
7.熟悉地理信息系統開發步驟;了解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平臺開發的基本方式。
(七)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
1.理解GIS互操作的概念、特點、組成及技術。
2.了解GIS的集成主要方式。
3.掌握嵌入式GIS概念、特點及相關技術。
4.掌握網格GIS概念、特點及相關技術。
5.了解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的基本概念;了解數字地球的概念及其主要應用。了解GIS前沿技術及GIS發展趨勢
主要參考書目
湯國安、趙牡丹、楊昕等,地理信息系統,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