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大家考研的理由是什么,我們的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考上,所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一切以能考上為核心】這樣一個世界觀的形成,就引導了我們之后整個復習過程中的方法論。下面請看具體的三個準備。
一、考研資訊類
考研資訊包括考研的大致時間流程、所報考學校的招生簡章、報名注意事項、專業目錄、導師名錄、初試復試的考試科目、復試規則、復試流程、錄取規則、歷年分數線等等。這也是報考一個學校首先要搜集到的信息,而不是歷年考題什么的。只有在宏觀上了解了學校的情況,才能在微觀上有所挖掘。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
案例一:某學校在研招網網上報名的時候,發布了一個網報須知,里邊明確說明“在備注信息一的位置填寫所報考導師的姓名”結果某同學報名時候沒有寫,到了復試的時候都不知道該聯系哪個導師,復試也準備的一塌糊涂。后雖然錄取了,但是被校內調劑到其他導師那里,考生本身也不是太滿意。細節決定成敗,這樣的招生簡章,官方文件一定要好好的讀,不要一眼掃過了。
案例二:某學校三礦專業初試科目是巖石學、礦床學、礦物學三選一,即考試的時候發三張卷子,三門科目中選擇一門自己擅長的來答就可以。但是復試的時候是根據具體的專業不同而規定只能答規定的三種卷子中的一種。某同學初試分數很高,但是復試科目,他也以為是三選一的,結果他要考的那門科目一點都沒有準備。復試一塌糊涂,可惜了他的初試成績。
案例三:A校的某專業優后錄取跨專業的考生,該同學跨專業此專業,但是初試之后,了解到報考相同導師的同學很多,且分數較高。同時她也接到了B調劑學校的復試通知。更巧的是,這兩個學校的復試時間完全相同,兩者只能選其一。來A學校有30%的概率能錄取,而去B學校有80%的概率能錄取。深思熟慮之后選則了參加B學校的復試,如愿收到錄取通知。開弓沒有回頭箭,當斷則斷。
有的同學就說,我要考清華北大,我要考985,我要考211,或者說我非一本不考,二本的給的調劑我都不去。這樣就真的沒必要了,翅膀這三年遇到這樣的同學太多了,事后都有些后悔地跟我說,要是當時選擇了調劑,現在都快畢業了。哪像如今還在苦逼地一遍遍地準備考研呢?機會只有一次,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再舊事重提一下,上學的終落腳點還是落在工作,有一個研究生的學歷就會給自己的就業增加一些籌碼——這個是質變。至于名校和非名校的區別只是量變。工作多年以后,當你和同事說我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就像現在說我中考數學考了滿分一樣的蒼白無力。鉆牛角尖的同學好好琢磨琢磨吧。
二、考研資料類
考研資料也是考研復習過程中的主要內容。撇開公共課——英語、政治、數學——不談,僅談一談專業課資料的整理方法。
專業課的資料包括,指定教材、歷年真題、考試大綱、相關課件、期末試題等等。其中必須要有的是指定教材和歷年真題,考研的一位前輩曾經說過:“教材+5年的真題=專業課完勝”一言概之,教材是靈魂,真題是精髓。資料是永遠搜集不完的,其他的資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則好,沒有也不必費勁力量去找。免得到頭來浪費了時間,打亂了復習節奏,得不償失。
三、考研經驗類
有了考研資訊做指導,有了考研資料做指引,現在缺少就是如何針對某一門科目的復習方法。多看看其他人的考研經驗,取其精華,化為己用,對自己的復習也是事半功倍的。然而經驗是一代代的傳承,從師兄師姐處得到了經驗,要記得傳授給自己的師弟師妹。這樣才能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當然有了一個核心和三個準備,很多同學也就開始努力的復習了。這里給大家提幾個細節上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