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辨四聲的基礎上學會了辨平仄,就可以學平仄配置的規則了。學這規則,最好從學平仄標準句式開始。所謂標準句式,就是一句詩的每個字都符合平仄要求,也就是理想的句式。但作詩為照顧字義,允許在非關鍵的字眼上有條件地變通,所以不論前人今人所作的格律詩,許多并非標準句式。但是學平仄配置,則應從學標準句式開始。好象學打麻將,學會了"推倒胡"-----怎么把萬、條、餅等配成胡、將等簡單的規則,再學什么"一條龍"、"清一色"、"門前清"等算翻的復雜規則就有基礎了。就平仄配置的規則而言,它比麻將規則簡單得多,但運用到做詩上,并不那么容易,因為它還包含有關文學修養的許多問題。
學標準句式,先要懂得詩句的音節,格律詩的抑揚頓挫的聲調和節奏,是通過詩句中音節的平仄上下交遞、左右回環體現出來的。
五言詩句有三個音節:頭兩字叫頭節;中間兩字叫腹節;最后一字叫腳節。七言詩句比五言多兩字,也就是多一個音節。這個音節是在最前頭的,叫頂節,其后各節名稱同五言詩句同,依次為頭節、腹節、腳節。標示如下:
五言詩句:白日|依山|盡(王之渙《登鸛雀樓》)
∧∧∣
仄仄|平平|仄
∧∧∣
頭節|腹節|腳節
七言詩句:西山|白雪|山城|戍(杜甫《望野》)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頂節|頭節|腹節|腳節
五言、七言的標準句式,并不復雜,各為兩類四式。
五言標準句式分仄起、平起兩類。仄起就是詩句的頭節是仄仄;平起就是詩句的頭節是平平。兩類又各分兩式。即: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頭節和腳節都是仄聲,不入韻句;仄起平收式----頭節仄聲,腳節平聲,入韻句。平起仄收式----頭節平聲,腳節仄聲,不入韻;平起平收式----頭節和腳節都是平聲,入韻。例句如下:
仄起仄收式:白日|依山|盡(王之渙《登黃鸛雀樓》)
仄仄|平平|仄
為敘述簡便計,把這種句式叫作甲1式。
仄起平收式:落日|五湖|游(薛瑩《秋日湖上》)
仄仄|仄平|平
為敘述簡便計,把這種句式叫作甲2式。
平起仄收式:林中|觀易|罷(韋應物《答李瀚》)
平平|平仄|仄
為敘述方便計,把這種句式叫作乙1式。
平起平收式:花枝|出建|章(皇甫冉《婕妤怨》)
平平|仄仄|平
為敘述方便計,把這種句式叫作乙2式。
五言詩的標準句式就這四種:
甲1式:仄仄|平平|仄
甲2式:仄仄|仄平|平
乙1式:平平|平仄|仄
乙2式:平平|仄仄|平
從這四種標準句式中,可以看出音節間的平仄交遞:凡頭節是仄仄的,腹節或者是平平,或者是仄平;凡頭節是平平的,腹節或者是仄仄,或者是平仄;腳節,押韻句平聲,不押韻句仄聲。這叫作句中音節平仄相間。一個音節兩個字,相間是"間"在音節的第二字上,第一字未必?quot;間"。這是平仄的第一條基本規則,初學者必須首先弄明白。
用以上四種標準句式作首句,可以組成四種標準的五絕句式。例詩如下:
1.首句仄起仄收式。為敘述方便計,把這種形式叫作1型:
王之渙《登黃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甲1)
黃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乙2)
欲窮千里目,平平平仄仄(乙1)
更上一層樓。仄仄仄平平(甲2)
(注:"欲"該平而仄,因在非音節的字眼上,可以變通。)
2.首句仄起平收式。為敘述方便計,把這種形式叫作2型:
薛瑩《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仄仄仄平平(甲2)
煙波處處愁。平平仄仄平(乙2)
沉浮千古事,平平平仄仄(乙1)
誰與問東流。仄仄仄平平(甲2)
(注:"誰"該仄而平,變通用字。)
3.首句平起仄收式。為敘述方便計,把這種形式叫作3型:
韋應物《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平平平仄仄(乙1)
溪上對鷗閑。仄仄仄平平(甲2)
楚俗饒詞客,仄仄平平仄(甲1)
何人最往還。平平仄仄平(乙2)
(注:"溪"該仄而平,變通用字。)
4.首句平起平收。為敘述方便計,把這種形式叫作4型:
皇甫冉《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平平仄仄平(乙2)
鳳管發昭陽。仄仄仄平平(甲2)
借問承恩者,仄仄平平仄(甲1)
雙娥幾許長。平平仄仄平(乙2)
(注:這首詩每句都是標準句式,沒有變通用字)
五言詩以首句不入韻為常,大多采用1型和3型,采用2型和4型的較少。
律詩,專就形式而言,不過是絕句的重迭(首句入韻的例外,第五句要換成仄腳)。把絕句格式學好了,學律詩格式并不難。這里按五絕四型的次序,舉例如下:
五律1型(首句仄起仄收):
杜甫《水檻遣心》
去郭軒檻敞,仄仄平平仄(甲1)
無村眺望賒。平平仄仄平(乙2)
澄江平少岸,平平平仄仄(乙1)
幽樹晚多花。仄仄仄平平(甲2)
細雨魚兒出,仄仄平平仄(甲1)
微風燕子斜。平平仄仄平(乙2)
城中十萬戶,平平平仄仄(乙1)
此地兩三家。仄仄仄平平(甲2)
(注:"幽"該仄而平,"十"該平而仄。)
五律1型是兩個五絕1型的重迭。
五律2型(首句仄起平收):
王維《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仄仄仄平平(甲2)
連山到海隅。平平仄仄平(乙2)
白云回望合,平平平仄仄(乙1)
青靄入看無。仄仄仄平平(甲2)
分野中峰變,仄仄平平仄(甲1)
陰晴眾壑殊。平平仄仄平(乙2)
欲投何處宿,平平平仄仄(乙1)
隔水問樵夫。仄仄仄平平(甲2)
(注:"白"、"欲"該平而仄,"青"、"分"該仄而平。)
五律2型是五絕2型與五絕1型重迭。
五律3型(首句平起仄收):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平平平仄仄(乙1)
白水繞東城。仄仄仄平平(甲2)
此地一為別,仄仄平平仄(甲1)
孤蓬萬里征。平平仄仄平(乙2)
浮云游子意,平平平仄仄(乙1)
落日故人情。仄仄仄平平(甲2)
揮手自茲去,仄仄平平仄(甲1)
蕭蕭班馬鳴。平平仄仄平(乙2)
(注:"一"、"自"該平而仄,"揮"、"班"該仄而平。)
五律3型是兩個五絕3型相重迭。
五律4型(首句平起平收):
李商隱《風雨》
凄涼寶劍篇,平平仄仄平(乙2)
羈夜欲窮年。仄仄仄平平(甲2)
黃葉仍風雨,仄仄平平仄(甲1)
青樓自管弦。平平仄仄平(乙2)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乙1)
舊好隔良緣。仄仄仄平平(甲2)
心斷新豐酒,仄仄平平仄(甲1)
消愁又幾千。平平仄仄平(乙2)
(注:"羈"、"黃"、"心"該仄而平。)
五律4型是五絕4型與五絕3型的重迭。
從上面五絕、五律各四首中,可以看出句間音節的關系。為了說明這種關系,先介紹一下詩的句、聯的名稱。格律詩兩句為一聯,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一首絕句是四句、兩聯。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尾聯。一首律詩是八句、四聯。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前面說過,平仄的第一條基本規則是一句之中音節平仄相間。那么第二條基本規則就是一聯之中音節平仄相對,也就是平仄是相反的。如出句頭節是平平,對句頭節必是仄仄;出句頭節是仄仄,對句頭節必是平平;出句的腹節是仄仄,對句的腹節必是平平或是仄平;出句的腹節是仄仄,對句的腹節必是平平或是仄平;腳節除首句入韻(即2型、4型)詩,首聯的出句和對句都是平聲外,其余各聯,出句必是仄聲,對句必是平聲。這叫作聯中音節平仄相對,對也主要是"對"在音節的第二字上,第一字未必全"對"。
平仄的第三條基本規則是聯間音節平仄相黏。就是上聯的對句與下聯的出句,除腳節外,音節平仄是相同的。就是絕句的第二句(首聯對句)與第三句(尾聯出句)平仄相同。律詩的第二句(首聯對句)與第三句(頷聯出句),第四句(頷聯對句)和第五句(頸聯出句),第六句(頸聯對句)和第七句(尾聯出句)音節平仄相同。這種相黏也主要"黏"在音節第二字上,第一字未必全相"黏"。
從上面所標示的八首例詩中,可以看出這樣的規律:一聯中出句是甲式,對句必是乙式;出句是乙式,對句必是甲式;上聯對句是甲式,下聯出句必同為甲式;上聯對句是乙式,下聯出句必同是乙式;除首句入韻詩(2型、4型),首聯出句為2式外,其他所有出句都是1式,對句都是2式。只要把四種標準句式記住了,再把這一規律掌握了,象學麻將似的,你就已經學會了"推倒胡"。
把五言詩的平仄標準句式和基本規則掌握了,再學七言詩就容易了。七言詩句比五言詩多一個音節----頂節,按句中平仄相間的規則,五言頭節是仄仄的,七言頂節必是平平;五言頭節是平平的,七言頂節必是仄仄。七言的標準句式如下:
甲1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甲2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1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乙2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面已經說過,律詩平仄句式是絕句的重迭。把各型七律標準句式的組合的規則掌握了,七絕標準句式的組合規則也就自然會了。為避費辭,下面只標示七律的平仄規則,七絕從略。
七律1型(首句平起仄收):
杜甫《野望》
頂節頭節腹節腳
^^^|
出句--西山|白雪|三城|戍(甲1)
首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南浦|清江|萬里|橋(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相黏
出句--海內|風塵|諸弟|隔(乙1)
頷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天涯|涕淚|一身|遙(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相黏
出句--惟將|遲暮|供多|病(甲1)
頸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未有|涓埃|答圣|朝(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相黏
出句--跨馬|出郊|時極|目(乙1)
尾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不堪|人事|日蕭|條(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南"、"遲"、"人"該仄而平;"出"、"不"該平而仄。)
七律1型是兩個七絕1型相重迭。
七律2型(首句平起平收):
毛澤東《長征》》
頂節頭節腹節腳
^^^|
出句--紅軍|不怕|遠征|難(甲2)
首聯〈平平仄仄仄平平〉相對
對句--萬水|千山|只等|閑(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相黏
出句--五嶺|逶迤|騰細|浪(乙1)
頷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烏蒙|磅礴|走泥|丸(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相黏
出句--金沙|水拍|云巖|暖(甲1)
頸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大渡|橋橫|鐵索|寒(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相黏
出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乙1)
尾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三軍|過后|盡開|顏(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詩中只有"磅"該仄而平,其余字字符合標準,律詩平仄如此嚴謹者罕見。)
七律2型是七絕2型與七絕1型相重迭。
七律3型(首句仄起仄收):
杜甫《閣夜》
頂節頭節腹節腳
^^^|
出句--歲暮|陰陽|催短|景(乙1)
首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天涯|霜雪|霽寒|宵(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相黏
出句--五更|鼓角|聲悲|壯(甲1)
頷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三峽|星河|影動|搖(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相黏
出句--野哭|千家|聞戰|伐(乙1)
頸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夷歌|幾處|起漁|樵(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相黏
出句--臥龍|躍馬|終黃|土(甲1)
尾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人事|音書|漫寂|寥(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霜"、"三"、"人"該仄而平;"五"、"臥"該平而仄。)
七律3型是兩個七絕三型相重迭。七律4型(首句仄起平收):
毛澤東《到韶山》
頂節頭節腹節腳
^^^|
出句--別夢|依稀|咒逝|川(乙2)
首聯〈仄仄平平仄仄平〉相對
對句--故園|三十|二年|前(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相黏
出句--紅旗|卷起|農奴|戟(甲1)
頷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黑手|高懸|霸主|鞭(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相黏
出句--為有|犧牲|多壯|志(乙1)
頸聯〈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對
對句--敢教|日月|換新|天(甲2)
平平仄仄仄平平〉相黏
出句--喜看|稻菽|千重|浪(甲1)
尾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
對句--遍地|英雄|下夕|煙(乙2)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故"、"敢"、"喜"該平而仄;"三"該仄而平。)
七律4型是七絕4型與七絕3型相重迭。
七言詩首句入韻的居多,以2型、4型為常。《毛澤東詩詞集》中所有七言詩,全屬2型、4型。
學會了辨四聲,記熟四種標準句式,再領會這四種句式的交遞規則,就基本上掌握近體詩的平仄要領了。初學者只要把本篇所標示的各型絕句、律詩,多看它幾遍,好好琢磨琢磨,就不難看出,不論五言還是七言,不論絕句還是律詩,平仄基本規則只有三條:句中音節平仄相間;聯中句間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