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玩得非常鐵的學長曾對我言,當年激勵他考研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本科時代實在是太美好了,太讓他舍不得了,狠狠的玩了幾年,班長、學生會干部都當遍了,還創辦了社團,后以專業排名第二的成績順利畢業。輕松而充實的大學四年本科生涯讓他對學校充滿了留戀,所以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考研,并也輕易的考上了。可是實際上,親身體會之后,我們就發現了,其實研究生時代與本科時代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是教育培養方式目的不同
中國的教育體制中,本科生的培養方式以教為主,相較于研究生培養而言,更強調“教”,即主要通過“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來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培養的目的指向是應用型人才。盡管本科生也要完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但這些論文所起到的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檢測作用,檢測我們的本科生在經過2年~4年的培養之后,是否具備了成為一名合格本科生的資格。而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以學為主,相較于本科生培養而言,更強調“學”,即主要通過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研究方向,導師只在研究的大思路上給予指引,培養的目的是科研型人才。研究生培養期間必須要完成若干篇論文,這些論文有些必須在專業學報期刊上公開發表,這些論文所起到的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培養必經過程和程序的作用,無法完成致謝論文,是不具備畢業資格的。
其次,是人際關系經濟環境不同
本科時代之所以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簡單而純潔的人際關系。絕大多數同學都是應屆考上大學的,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同學同學居住在一起,同學同樂,大家主要都依靠父母作出教育生活投資,沒有生壓力的本科生活其樂無窮。
而研究生時代不再如此。將近一半同學是工作了一些年之后再考上研究生繼續學生生涯的,還有不少同學是考了幾次之后再考上的非應屆生,同學成分的這種多元化使得大家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各不相同,共同的志趣愛好也不再像本科時代那樣容易被發掘。研究生同學們一半是自主選擇居住的公寓或宿舍,同班同學不再居住在一起,這就使得同學間的感情更難培養,許多同學感概研究生同學之間感情很難培養,很多程度上也基于這個原因。部分同學早已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經濟來源,能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買單;一部分同學也頻繁的在外兼職工作,為自己逐漸脫離父母獨立生活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很多研究生同學的在學生涯成為了人格獨立化的一個過渡期。學業、生活的雙重壓力使得大家疲于奔波,再也無法體會到本科時代的簡單人際關系和衣食無憂的經濟環境了。
再次,是工作目標和人生定位不同
人們常說,本科生們是居住在象牙塔的天之驕子,然而當天之驕子們面臨畢業,撲面而來的現代競爭壓力之巨大,也是他們所始料未及的。同學們在不同環境中成長,奮發努力,用汗水澆灌得來學歷的增長,卻發現學歷增長的速度趕不上學歷貶值的速度,熬過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再終于跨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卻發現憑借小小的一張大學文憑基本無法在現今殘酷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僅能得到一個月幾百或一千出頭的工資聊以果腹。現在本科文憑的含金量已經完全不值得我們在眾人面前拿出來炫耀了,社會上一句也許并不是很得體的話能道出各中辛酸:“本科生不如狗”。高校不斷擴招,與日俱增的本科生們一個月那僅能糊口的工資,根本無法滿足驕子們對于高物質要求的生活所需。
而如果說,本科生們是居住在象牙塔的天之驕子,那么研究生們就是居住在象牙塔塔尖的社會精英了。經過了殘酷競爭成為研究生的同學們,在經過3年的研究生培養生涯之后,無論是學歷還是技能,無論是人際關系還是實際操作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所以人們愿意選擇舍棄外面的花花世界而繼續寒窗苦讀,是基于考研能給我們帶來的高收益。除了收入、福利的差異外,在晉職、進修等放面,碩士也更有機會得到。而本科畢業后,混個兩三年,比較好的也就剛畢業研究生的這個薪資水平,而人家不但開始工作就能有這個薪資了,還有個研究生文憑傍身,高下之別,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