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電子信息的獲取與處理等方面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知識面,具有電子信息系統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的工程能力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低頻電子線路、數字電路、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感測技術及應用、DSP 技術、 FPGA 及其應用、嵌入式系統設計、 EDA 技術及其 應用、數字圖像處理等。
專業概況:本專業為十二五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湖南省十二五繼續資助特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8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南省121人才2人,省級骨干教師6人。主要在信號與信息處理、智能信息處理、智能 控制、電磁場數值計算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教學能力,取得了許多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教學和研究成果。近年來主持國家級及省級以上科研課題20余項,在國內外權 威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00余篇,被三大權威檢索(EI, SCI, ISTP)收錄60余篇。
本專業強調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適應性強的應用型人才,體現重基礎、重實踐、重能力、寬口徑的原則。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先進,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作能力,適應面廣闊。自2001年以來,本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電子設計競賽獲得國家級1等獎2項,湖南省賽區一等獎16 項。學生參加全國大學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國家一等獎1 項,二等獎3項。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科研部門、電子信息、通信領域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開發、設計研究等工作。目前本專業畢業生廣泛分布于沿海城市從事電子設計研發、市場拓展和項目管理工作,部分畢業生就職于華為、三星、富士康、周立功、電子十四所等知名公司企業和研究單位,并逐漸成長為業務骨干。
信息工程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信息獲取、存儲、傳遞、處理 以及利用等方面專業知識,掌握信息系統軟硬件開發與設計基本技能,具備網絡或嵌入式系統應用與開發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和前沿信息,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信息系統設計、集成、應用等方面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C 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電路分析、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網絡通信編程技術、網絡工程、Web 應用程序設計、數字信號處理、 EDA 技術及應用、嵌入式系統結構、嵌入式軟件程序設計等。
專業概況:本專業以通信、信息系統與網絡為主要應用背景,著重培養學生掌握信息的獲取、存儲、傳遞、交換和處理技術,信息系統的研發、設計和應用能力,強化學生工程技術方面的應用訓練,突出學生的專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四年中要完成近 40 周的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 20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7 人,高級實驗師 1 人,講師和實驗師 10 人;博士 4 人,碩士 15 人;湖南 省學科帶頭人 1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人選 1 人,省 級青年骨干教師 4 人。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強,已承擔國家、省級科研教改課題 9 項,出版學術專著、編著 10 余部,主要在計算智能與最優化、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工業以太網與傳感技術、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移動計算等研究領域取得了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并有多篇學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
就業前景: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我國信息產業的逐步壯大,對信息科學、技術和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給本專業學生帶來了廣闊的就業前景。未來就業領域包括信息產品制造業、軟件產業,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 手機短信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絡游戲等。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數據庫開發和軟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自動化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電路理論、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化檢測與儀表、 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較寬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在工業過程控制、運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以及管理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設計、系統 運行、研究與開發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理論、自動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過程檢測儀表、運動控制系統、過程控制、供電系統及電氣控制、微機原理及匯編語言、系統辨別及自適應控制、計算機仿真、集散控制系統、人工智能導論等。
專業概況:自動化技術是我國重點發展的高科技領域之一,本學科是 21 世紀重點發展學科,自動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知識結構先進,綜合性強,發展潛力大。本專業現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12 人,博士 3 人, 全國優秀教師 1 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 2 人。教師近年主持省級以上科研課題 5 項, 11 篇論文被國際 SCI 摘錄,取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 項,教育廳科技進步獎 3 項。
就業前景:本專業知識面寬、通用性強,畢業生具有堅實的電子技術、計算機和外語基礎,系統掌握了控制理論、系統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可在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和公司從事工業過程控制、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各級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通信工程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 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知識,有較強的通信系統設計、開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在計算機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制造、運營、管理與維護以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計算機網絡和通信工程項目的實施、管理、設計和開發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微機與匯編、計算機網絡、單片機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信息論與編碼、計算機通信網、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微波技術與天線、交換技術等。
專業概況: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 46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副研究員 9 人,講師、工程師 20 人,博 士 3 人,碩士 10 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 3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人選 1 人,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強,已承擔國家、省級科研教改課題 9 項,出版學術專著、編著 10 余 部,主要在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等研究領域取得了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340 余篇,并有多篇學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
本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方面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掌握本專業所需的電路基礎、電磁場、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及通信原理、通信系統的基礎理論,掌握運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電路設計、制作、測量的基礎知識和技巧;掌握計算機應用及接口技術的基本知識;具有通信系統、計算機通信網絡及通信設備生產的專業技術和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受到通信工程實踐的基礎訓練,具備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絡的設計、開發、調試和工程應用的基本能力。 專業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四年要完成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電子數字技術、通信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 機網絡、數字通信、無線通信等實驗和電子技術、數學數字系統、計算機網絡、通信原理、數字通信等課程的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學習任務,設有計算機應用開發校內實訓基地,突出計算機應用開發與通信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就業前景:本專業知識面寬、通用性強,畢業生具有堅實的電子技術、計算機和外語基礎,系統掌握了控制理論、系統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可在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和公司從事工業過程控制、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各級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電氣工程技術專業扎實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能夠從事電氣產品、配電工程和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發、應用研究和生產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線路、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供配電技術、電氣設備與 PLC 技術、電力拖動、電力系統自動化、現代電氣控制技術等
專業概況:本專業現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8 人,博 士 6 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 3 人。教師近年主持省級以上科研課題 8 項, 19 篇論文被國際 SCI 摘錄,取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 項,教育廳科技進步獎 3 項。
本專業學生 在校期間將系統學習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程序設計等課程及與專業相關的電氣工程基礎、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新能源與智能電網、運動控制系統、電氣設計、現代電氣控制技術等課程。
就業前景:畢業生能在電力管理、生產、設計和建設,新能源利用,電氣設備研發和生產,工礦企業供用電、生產自動化、工業電氣的設計和管理等十分廣泛的部門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