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包括網絡工程、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計算機教育四個方向,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所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較強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較強的軟、硬件開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數值分析、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微機與接口技術、C 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信息系統開發、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網絡編程技術、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及編程、嵌入式 Linux 技術與開發工具、軟件工程、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多媒體技術、圖像處理與分析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 54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 12 人,講師、工程師 24 人,博士、碩士 35 人,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1 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 4 人。形成了一支博學、勤奮, 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承擔國家、省級科研和教改課題 20 余項,出版學術專著、編著 20 余部,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600 余篇,并有 30 多篇學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 本專業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突出計算機應用開發與實踐能力培養。設有計算機技術基礎及計算機技術實驗室,實驗設備齊全,可完成模擬數字電路、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微機與計算機接口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技術、數據庫原理、多媒體技術、網絡工程、嵌入式技術等實驗;設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應用開發、網絡工程校內實訓基地和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四年必須完成電子技術、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課程的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學習任務。
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 防領域從事各類計算機應用以及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就業領域廣闊,前景良好,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了95% 以上。
軟件工程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軟件工程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具備軟件系統 分析、設計、實現、測試和實施和管理等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能適應軟件技術發展的要求,勝任軟件研發、設計、實施和管理工作,服務于區域經濟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 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現代軟件工程、設計模式與軟件架構、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測試技術、軟件項目管理、軟件平臺技術、移動平臺程序開發和 ARM 體系結構與編程等。
專業概況:本專業現有教師 24 人,其中教授 3 人, 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 12 人,博士、碩士 35 人 , 省級青年骨干教師 4 人。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較強,已承擔國家、省級科研和教改課題 10 余項,出版學術專著、編著 10 余部,在網絡工程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省內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并有多篇學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
本專業擁有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學生四年內有大量機會在實習基地完成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學習任務。
就業前景: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 IT 業步 入了一個人才稀缺的時代。作為 IT 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軟件產業,軟件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軟件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瓶頸。據教育部和商務部人才需求預測,未來五年內需要培養 120 萬名軟件人才,需新增培養100 萬名軟件專業大學生。中國軟件產業人才培養 戰略研討會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缺少軟件開發人員 40 萬左右,在未來 5 到 10 年中軟件人才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隨著中國軟件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企把中國作為軟件研發、測試和服務中心,軟件工程師已經成為近年最緊缺的人才,迫切要求高??缭绞桨l展,培養大量的軟件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既可在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也可在信息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軟件的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維護等工作。
網絡工程 【學制四年 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地掌握網絡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掌握基本的信息傳感與智能識別技術,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新型網絡 “物聯網”的工程研究、設計、開發、管理和應用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C 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系統、 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工程與管理、網絡協議分析、網絡與信息安全、通信網概論、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射頻識別原理、傳感器網絡、物聯網與產品電子代碼等。
專業概況:本專業現有教授 3 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 12 人,博士(含在讀) 2 人,碩士 35 人 , 省級青年骨干教師 4 人。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較強,已承擔國家、省級科研和教改課題 10 余項,出版學術專著、編著 10 余部,在網絡工程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省內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300 余篇,并有多篇學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目前,全國共有 68 所大學開設了網絡工程專業, 但大都是以傳統網絡為基礎的,不完全適應新型網絡 “物聯網”的人才需求。本專業制定的以面向物聯網技術應用為主要培養目標的網絡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口 徑寬、學科交叉度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學生四年內有大量機會在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完成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學習任務。
就業前景: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對信息科學、技術和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網絡工程類人才需求占信息行業總需求量的近 1/3, 特別是面向物聯網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網絡工程類人才供不應求。本專業畢業生既可在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也可在信息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絡技術領域 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維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