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標
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史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評價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解讀。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其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論述題
三、考試范圍
(一)中國古代史
戰國時代的變法改革
春秋、戰國的社會等級關系
秦的專制集權政策與漢承秦制
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秦、漢同匈奴的關系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流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兩晉時期的士族門閥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統一中國
隋、唐政治經濟制度
隋、唐科舉制度
隋、唐民族關系
隋、唐與東亞國家的關系
安史之亂
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兩宋政治經濟制度
兩宋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元朝與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兩宋、元的對外交流
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明、清的邊疆政策與對外交往
明、清的經濟發展策略及突出表現
康熙時期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政策與措施
(二)中國近現代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期間的一系列中外戰爭與不平等條約
太平天國與義和團運動的背景與結局
洋務運動的背景和過程、代表企業、代表人物和指導思想
清末漢族地方勢力的崛起
清末新政
晚清的教育改革
民族資本主義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特點、代表企業、代表人物及政治訴求
西學東漸及其代表人物和學說、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論戰
維新變法思潮和革命思潮產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維新派與頑固派、革命派與改良派的兩次論戰
戊戌變法、預備立憲與辛亥革命
民初政體
北洋軍閥各派
北洋政府時期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代表人物和學說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制度建設與訓政體制
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改革
中共的根據地建設、土地革命與反圍剿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及策略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第二次國共合作
抗日戰爭中的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
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
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中共“七大”
抗戰勝利后的國際形勢與國內主要矛盾
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的簽訂
解放戰爭期間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內戰、中間路線、國共兩黨實力的變化與人民對國共兩黨態度的變化
民國的社會變遷
建國初期的內外政策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
過渡時期總路線與三大改造
《論十大關系》與中共“八大”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探索階段的“左”傾錯誤
中蘇關系惡化與中國面臨的惡劣國際環境
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成就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78年以來中國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三)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漢謨拉比的統治與古巴比倫的社會經濟制度
波斯帝國的建立與大流士改革
古埃及帝國的建立及其社會經濟措施、文化成就
古印度種姓制度與早期佛教
希臘城邦制與雅典民主政治
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格拉古兄弟改革
屋大維的內外政策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伊斯蘭教的產生與傳播
查理曼帝國
西歐封建制度
十字軍東征
英法百年戰爭與英、法民族國家的形成
天主教與西歐封建社會、11至13世紀的教權與王權之爭
西歐封建莊園制與西歐城市的興起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的影響
日本大化改新與幕府統治
(四)世界近現代史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與宗教改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北美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德國的統一戰爭
俄國農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維新
美國南北戰爭
兩次工業革命
西歐的殖民擴張與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
19世紀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國政治制度的調整
維也納會議與維也納體系
德法矛盾、英德矛盾與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凡爾賽條約》與凡爾賽體系
華盛頓會議與華盛頓體系
戰時共產主義與新經濟政策
甘地主義與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凱末爾主義與土耳其的資產階級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德國賠款問題
洛迦諾會議與凡爾賽體系的調整
一戰后英國自由黨的衰落與工黨的崛起
一戰后的日本“協調外交”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
羅斯福新政
納粹黨在德國上臺
日本法西斯運動與法西斯政權的確立
蘇聯斯大林模式的確立
綏靖政策、慕尼黑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蘇聯建立的“東方戰線”
租借法案、大西洋憲章、聯合國家宣言與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與波茨坦會議
二戰勝利的意義與世界格局的變化
雅爾塔體系與冷戰
美蘇爭霸與兩大陣營對峙格局的形成
印度的獨立與印巴分治
亞非會議與第三世界的崛起
兩次柏林危機
戴高樂主義
二戰后英國的國有化、福利國家制度與“三環外交”
二戰后美國的“公平施政”、“新邊疆”與“偉大社會”改革
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政策與經濟奇跡、從哈爾斯坦主義到新東方政策
二戰后西歐的一體化
二戰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與經濟奇跡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與尼克松主義
蘇南沖突、蘇共二十大、1956年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赫魯曉夫改革
20世紀70年代蘇聯的擴張態勢與侵略阿富汗戰爭
四、樣題
論述題:
1、試評析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上臺的原因及其影響。
2、試析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3、略述晚清政府發展近代工商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