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著,必須保持體內的菌態平衡。人誕生后,隨著呼吸、吞咽等與外界環境發生接觸后,各種細胞便相繼光顧到人體內,成為人體的終生“伴侶”。
須知,人體自身的細胞有上百萬億個,而攜帶的微生物細胞是人體細胞的10倍。不要以為外來的微生物是“異己”,它們可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與免疫和代謝在人體內遺傳基因控制下,構成了生物存在的三大支柱。它們參與人體的生理、生化、病理、組胚、解剖及其他各方面的功能和結構的發生、發展及衰退的整個過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參與機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結構。一為化學屏障。正常菌群代謝的產物乙酸、丙酸、乳酸或細菌素等活性物質,形成酸罩等化學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傷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膚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個個體特異性的生物膜群結構,菌群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協調,相生相克,刺激皮膚黏膜免疫系統,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過路菌群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長繁殖的作用。
綜上所述,人是不能離開細菌的。然而令人憂心的是,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微生態的平衡與穩定,導致微生物失調。人們濫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不合理地使用現代化的檢查,這些都會引起人體菌態失衡,危及健康。特別是抗生素的狂轟亂炸,看來細菌殺死了,舊病未除,新病又生,令醫生頭疼,患者遭殃。為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吃菌之說,研制了微生態調節劑——益生素。
生病后,讓細菌治療,這是當今的嶄新療法。“抗生素之后的時代將是活菌時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時代。”這是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魏曦教授1981年說的名言。
1. 文中“它們可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的“它們”指代的是()
A. 人體自身細胞。
B. 微生物細胞。
C. 人體中的各種細胞。
D. 正常微生物群。
[答案與提示]
2. 對“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參與機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結構”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正常菌群代謝的活性物質,形成酸罩等化學屏障。
B. 化學屏障抗拒細菌入侵及傷害,是機體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線。
C. 菌群之間,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協調,相生相克,刺激皮膚黏膜免疫系統,才能發揮生物屏障的作用。
D. 生物屏障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是機體的生物防疫屏障的第二道防線。
[答案與提示]
3. 末段引用魏曦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體內微生態的平衡與穩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 人們要轉變觀念,生了病要從主要依賴抗生素治療轉變為主要依賴益生素治療。
C. 人體離不開微生物細胞,它參與人體各方面功能和結構的整個過程。
D. 人們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現代化的檢查,引起人體菌態失衡,危及健康。
[答案與提示]
4. 依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項是()
A. 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免疫和代謝。
B. 濫用抗生素既殺死細菌,也會殺死其他有益的細菌。
C. 各種細菌在人體內是終生的“伴侶”,菌態失衡,意味著生命的消亡。
D. 抗生素之后的時代是活菌時代,而具有微生態調節作用的益生素,起到了防病療病的效果。